原标题:谁在制造“完美男性”?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展现出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不同性别的期待:男性要搞一番事业,女性要专注爱情和容貌。
当然,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女性们说“搞钱真香”,而男性们则开始“外貌焦虑”了。
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通过整形手术)获得双眼皮、尖下巴和更浓密的头发。
根据咨询公司和医疗美容机构的数据,去年中国每10名接受整形手术的人中有3名是男性,而2019年时男性的占比仅为1/10。2019年,男性在医疗美容上的平均花费是7025元人民币,是女性(2551元)的2.75倍。
通过整容来达到“完美”,原本是女性中流行的自我改造,为什么会成为许多男性的选择?男性群体的加入,又会给整容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男人开始整容,会带火哪些项目?
一般来说,整容技术主要集中在三种:开刀手术、异物注射、脂肪移植。
整形的目的则分为两种:一种是“雪中送炭”,旨在修复身体创伤,比如先天体表问题或意外伤害带来的烧伤、畸形等等。另一种是“锦上添花”,希望通过医学手段将改造成更符合主流审美标准的外观。
不过,生理情况不一样,社会文化对男女外貌的期许也不一样,男性选择的整容项目自然也与女性有所区别。
举个例子,女性们青睐的抽脂手术,目前还没有在男性中成为主流,一方面源于男性在生理上更容易通过运动健身获得较低的体脂率。另外,社会对男性的身材有更高的包容度,只要不是过于肥胖影响健康,大多没有必要“铤而走险”。
比如同为明星,综艺《追光吧!哥哥》里男艺人的身材管理,普遍没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艺人那么严格。
那么,男人们都在整哪里呢?
1.植发。
有报道称,几乎所有女性整容的项目都有男性尝试,其中做得最多的是植发和割下眼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更早受到脱发的困扰。
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中国约有1.64亿男性存在脱发问题,占深受脱发问题困扰群体的65%以上。而雄激素导致的脱发是无法根治的,因为不可能从根本上去除雄激素的分泌。
这种情况下,什么“duangduang”的洗发护发产品都不好使,只能求助于植发技术。
2.年轻化。
割下眼袋,也男性整容的高频项目。这类群体主要是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为了显得更年轻,免得因老态而丢掉饭碗,会选择祛睑袋、除皱、去鱼尾纹等年轻化项目。
3.缺陷美化。
隆鼻、双眼皮、下颌变小等开刀手术,除了部分人是因为意外而需要整容外,近年来希望通过手术来提升外在颜值分的年轻男性也不少,甚至出现了过犹不及的锥子下巴。
4.男科。
正如女性有私处整容一样,男性同样也有隐秘生殖器官的整容需求。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大城市10%的男性接受了生殖整形术。甚至还有对精子进行“整容”的项目,通过改造精子质量和数量来尝试治疗男子不育症。
关于女性的“外貌焦虑”,是女性希望通过完美化改造来接近男性的主流审美取向,因此绝大部分女性的整容方案也是趋同的,著名的韩国小姐选拔就因为整得过于相似而被网友们玩起了连连看。
但传统的两性标准,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就行了,功成名就什么的才是标配。怎么也出现了整容的刚需了呢?
谁在制造“完美男性”?
正如文化评论家西梅尔所说:“东西不是生产以后才会变得流行的,东西是为了流行才生产的。”这句话放在整容行业同样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整容的男性可不都是靠脸吃饭的演艺从业者,有非常多是政界、学生、普通公司职员等等。既然不是出于本心的选择,那么,男性的躯体究竟在被哪些因素而形塑呢?
一个针对中国人身体自我的研究,在调查了381名被试(136名整容者,245名非正整容者)后发现,整容者往往感受到了更多的人际压力、媒体压力,有更高的社会比较倾向、对外貌的负面评价更恐惧。
来自外貌的压力、恐惧与焦虑,正在慢慢被男性所感受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职场竞争更加激烈。
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再创新高,毕业生求职时想要脱颖而出,英俊的外形也被算进加分项里。在新加坡媒体的报道中一些男性就声称,自己的就业前景因(整形)得到了改善。
已经身在职场的男性,面临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同样也“不得不卷”。就拿男性主导的政务工作来说,十年前就有不少官员因为年龄焦虑、外貌焦虑而发生过改小年龄、通过整容年轻化等操作。
意大利总统贝卢斯科尼,也曾接受了长达4个小时的整容手术,脸上带着胶布出席会议,并抱怨自己“为了这个国家牺牲了太多”。
传统由男性主导、男性建立标准的领域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需要女性消费、女性购买力的行业呢?
当“男色”变成一种消费品,自然会有男性从业者愿意制造相应的商品。娱乐业就首当其冲,成为男性整容的高发地带。
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而这些行业是典型的“颜值经济”,粉丝规模与忠诚度更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商业潜力与变现能力,颜值的高低也就成为能否吸粉的关键。也难怪曾有男性模特说,整容是为了让自己的每一张照片都“值得打印”。
此外,婚恋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而适婚年龄的年轻男女比例更加失衡,加上独身主义、不婚主义崛起,使得男性想找到婚恋伴侣的难度更大。因此,也有不少男性希望通过整容在婚恋市场上脱颖而出。
当然,与女性整容市场的规模相比,男性整容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所以,整容机构的推动,也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许多女性开始拒绝被“外卖焦虑”所影响,尝试打破刻板印象,接受有瑕疵的身体和外貌。以塑造“性感天使”、超模走秀而著称的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都开始邀请大码女装创始人来担当品牌大使。
女性尝试打破枷锁,自然也让整容市场感受到一丝寒意。预先布局新兴的男性市场,一些唯利是图的整容机构尝试刺激男性的消费需求,用夸张的宣传揽客,也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可以说,在严苛的社会标准和消费主义面前,无论男性、女性,都难以避免悬在头上的整容手术刀。
新的火花:女性化技术,男性化市场?
整容市场正在变得男性化起来,而整容技术本身,却有着非常强烈的女性化特征。
1.在男性主导的医疗技术系统中,女性医师的人数数量增长。许多医学院中女性入学人数一度超过40%,更多女性受众也使得整容医师这一技术岗位不排斥女性参与。海外医疗平台Zocdoc分享了一组数据,患者可以按性别过滤医生,1.2%的搜索专门寻找女医生,只有0.27%的搜索男性医生。
2.精细化的整容项目,需要细心与耐心等女性特质。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像整容项目更需要精细化的操作,比如植发就需要精准判断每个毛囊的 、粗细、方向等等,再进行治疗,许多美容医师都是女性任职。
3.整容手术需要大量问诊、面诊,这些都需要交流来完成,而女性医生通常会花很长时间倾听病人的意见。在一项研究中,女性医生平均等待三分钟才打断病人,而男医生平均等待47秒。
另外,许多美容求医者往往还存在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认知不清晰等等,需要的不仅是治疗方案,还包括心理创伤的修复,这时候男女医生在同理心上的明显差异,也会影响求医者的选择。
强调沟通与服务的整容领域,需要更多女医生发光发热。
这时候,新的矛盾就出现了。
一方面,需求在增长,但女医生的职业生涯周期却不像男医生那么长。一般来说,女医生承受的职业压力更大,比如花太多时间倾听病人的意见,使得女医生结束工作的时间比男医生更晚;又比如,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承担照顾家人等任务。因此随着职级的增长,女医生的比例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许多求医者只能选择男医生。
此外,整容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加上多点执业政策出台,个人诊所设立条件松绑,求医者往往会多次、反复消费,这时候拥有强大的个人IP号召力,对职业成长助益良多。而女医生在个人品牌打造上更容易受风险控制、精力不足、“冒充者综合征”等影响,缺乏更进一步、主动营销的意愿和行动。
如果说男性化市场将给整容领域带来新的增长契机,那么女性化技术将为女医生赋予更大的发展潜力。
这也证明,技术关乎所有人的前途和命运。单纯的男性化或单纯的女性化,都不应该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唯有把握和尊重性别差异、注重性别和谐的技术,才拥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