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分为三、独立运营、自负盈亏”OPPO讲起IOT的新故事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佘凯文
日前,OPPO对IoT事业部进行了改革,改名为IoT事业群,按照设备种类,设穿戴事业部(手表、手环)、智能显示事业部(电视)和音频事业部(耳机),同时表示各部将拥有独立决策权,OPPO公司将不会干涉具体业务,但这需要自负盈亏。
一分为三、独立运营、自负盈亏。OPPO对于IOT改制可谓是孤注一掷,也是看着曾经的老对手们,一个个在IOT领域突飞猛进,OPPO不能不变。
站上国内手机出货量首位的OPPO, 还在担心什么?
如果问这两年哪个智能手机品牌最成功,“智能相对论”的答案会是OPPO。据此前Counterpoint发布的一月份全球智能手机报告显示,在2021年1月,OPPO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33%,市场份额达到21%,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手机品牌。
近日,Strategy Analytics又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其中OPPO排名第4,出货量3800万台,全球份额占比11%,同比增长68%;与第三名小米出货量差距1100万台,但是小米的数据包括了Redmi的销量,而OPPO的数据并未包含realme和一加。
有人质疑,OPPO的第一是建立在华为受阻的大背景下,不然绝对轮不到OPPO,这是事实,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十多年发展,其激烈程度已然无需多言,即便是华为遭遇打压,这个遗留市场也是给了所有竞争对手,此时OPPO能成为国内第一,必然是有着过人之处。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总结OPPO的逆袭,主要归结几个方面。首先是研发投入,为什么华为一直以来都被当成国内科技企业的典范,甚至被称之为“国货之光”,很大程度就在于华为的不少技术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国家的专利霸权,特别是5G等高新技术领域,华为做到了反超。如今OPPO的逆袭也与此有关,据《2020年全球专利申请榜》数据,现阶段OPPO仅位于华为之后,位列国内第二,OPPO能否接过华为的大旗值得期待。
其次,在于其及时的产品战略调整。去年开始OPPO就在尝试不断上探,而Reno 5系列及FIND X系列推出则使OPPO站稳了中高端市场,极大填补了华为所留下的市场空缺。产品层面,Find X3也没让人失望,凭借强硬配置,被不少手机测评机构评为2021年第一季度手机流畅度排行第一。
加上一些利好,比如今年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回暖,受去年疫情影响5G换机潮可能在今后两年爆发,按理说如今的OPPO本该是“高枕无忧”,但从其IOT事业部的改革能看出,OPPO其实是焦虑的。
而手机业务的独好则是OPPO最大的焦虑。众所周知如今IOT市场已经成为手机厂商最大的延伸市场,在手机市场趋向饱和时IOT领域不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用户人群,同时也会大大增加用户粘性。
例如从各大手机品牌的现有战略来看,都是“1+X+N”,1是智能手机没错,但X和N的多样性才能决定这个生态的覆盖范围,不少用户愿意一直使用苹果、华为、小米,不光只是手机硬件,还因为被它们所提供的生态链牢牢绑住。再看OPPO,若只有手机业务遥遥领先,IOT领域跟不上,这套生态则无法成立,OPPO的领先也就不可持续。
“稳妥”还是“慢半拍”? OPPO的IOT布局一直在路上
相比对手们,OPPO在IOT领域的起步确实慢了不少,2019年初,OPPO宣布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才被认为是正式发力IoT的开端。像华为、小米在当时凭借多年布局,已经成为行业龙头,特别是小米在多元化的硬件布局下,其IOT生态“鸟笼”开始逐步成型。而当时进军IOT领域的OPPO与其说主动出击,不如认为是“不得不做”。
当然,在“智能相对论”看来,如此作为并非OPPO的战略眼光真的就落后于人,而是因为OPPO的“基因”一直奉行“单品战略”或者说“敢于为人后”。从成立之初OPPO的定位就非常精准,从卖MP3到卖手机,业务一点也不复杂,包括在产品线方面同样是怎么精简怎么来。
OPPO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卖好单一产品”,也因为有过成功经验,所以OPPO在“卖手机”的路子上走得也格外坚定。再看其IOT领域的产品部署,非常有意思,手表、手环、耳机、电视,再加上最初被OPPO寄予厚望的AR眼镜以及5G CPE路由器,这些产品都能视为生态延伸,但单独使用起来也不需要所谓的“生态覆盖”。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一开始选择AR眼镜和路由器是OPPO想要形成市场差异化,但最终产品没有形成太多水花。从而还是转向了手表、耳机这类产品与手机产品贴合度最高的智能配件,他们有着广阔的市场和不小的利润空间,而且这也是一种非常低风险的选择。去年年底OPPO智能电视的推出,算得上是多年来OPPO最大的“叛逆”。
但那时不说小米,距离华为的首款智慧屏也过去了一年时间,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OPPO的布局,有些太过计较得失,站在商业运营层面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市场而言,OPPO则相当于少了一些故事,特别IOT还是个“好故事”。
从短期上看,OPPO的选择确实比较稳妥,但长期而言相当于将激烈竞争中的话语权率先让给了对手。
此次,IOT事业部的拆分,看起来OPPO是打算“破而后立”了,想打破现有固化思路,将创新压力分别给到每个部门激活创新价值。正如4月中旬OPPO向全体“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发送名为“新兴之火可以燎原”的公文,公文中提到“过去的新兴移动公司是大锅饭,创新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摒弃过去大包大揽的孵化方式,负责人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自主决策,自行闭环,干得不好也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 我们希望以事业部制变革为牵引,点燃团队的创业激情 "。
对于OPPO的抉择,不少人表示或许有些太晚,如今的IOT赛道已经不止是那些智能手机领域的老对手了,还有来自家电、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巨头在虎视眈眈,竞争之激烈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智能手机领域,但OPPO就完全无路可走了吗?或许也不是。
IOT赛道, OPPO怎么走?
关于IOT赛道“智能相对论”认为无非就两个核心层面,一是足够丰富的硬件产品;二是足够智能的软件系统。所以摆在OPPO面前的还有两条路,一是加速硬件扩张、二就是加快软件布局,当然这也是所有IOT玩家的共同路径。
小米的领先优势在于第一点“足够丰富的硬件产品”,通过一件又一件的智能硬件,实现全套IOT网络的覆盖,例如智能家居领域,作为IOT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小米凭借其庞大的生态链企业,几乎实现了无死角的硬件覆盖。
又比如华为的优势,同样在智能家居领域,相比小米,华为也是“后来者”,想要通过硬件布局的方式与小米拼刺刀,显然为时已晚且难以获胜,于是华为选择了从软件方向突围,日前针对“全屋智能”华为推出其全新解决方案,一套入户式“中央控制系统”两张“全屋网络”为智能家居开启了新的玩法。
从OPPO拆分IoT事业部的方式来看,无论是穿戴事业部、智能显示事业部和音频事业部,光听名字多少会让人觉得这是在从硬件层面进行划分,那是否意味着OPPO新一轮的变革也会从硬件方面着手呢?
观察这两年OPPO在IOT赛道的硬件层面的表现,确实都不太理想,一是没有出现个别爆款;二是在新品推出节奏上也略显缓慢,以智慧大屏设备为例,从2019年华为推出首款智能屏至今一年多时间内,已经有过四次迭代,而OPPO K9还刚刚官宣。所以,如果OPPO改革从硬件上着手也说得过去,但这可能并非最好的选择。
OPPO的IOT生态主要围绕,个人娱乐、运动健康、家庭家居三大场景,且不说前两个领域,光是智能家居其涵盖的硬件数量,显然就不是OPPO能以一家之力完成建设的。怎么办?其实华为是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还是以智能家居为例,那就是走“B端包围C端”的路线,华为前不久推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与其说是面向C端市场,由于其预装的特性更适合面向B端市场,而华为“1+2+N”的生态系统在执行层面并没有太高的壁垒,当然前提是需要可落地的“中央控制主机”,对于OPPO而言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华为、小米的领先是在产品层面,在战略布局层面,回到市场层面,其实各大玩家的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比如从市场渗透率来看,在2019年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为5%左右,至今这一数字仍被各大媒体、品牌持续使用,说明这两年智能家居市场实际增长非常有限。
但B端市场却显现了巨大的潜力,据AVC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房地产商品住宅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年报》显示,2020年中国住宅地产配套智能家居的规模达273.9万套,同比逆势高增达21.6%。
所以,从B端市场着手或许将成为OPPO在IOT领域后来居上的最佳路径。
总结
在现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寡淡且各家都在发力IoT的背景下,OPPO的“变革”是符合时宜的,虽然比起竞争对手们布局晚了一些。独立后是否能引起OPPO在IOT赛道的质变,还需由时间来检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