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器官的6岁小女孩,超越捐献伦理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原标题:捐献器官的6岁小女孩,超越捐献伦理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近日,凤凰网视频号发了一个视频,沉寂已久的“小诺恩捐献器官“再次引发讨论。

一个月之前,6岁的小诺恩身患重症,不幸病逝之后,她的妈妈决定将诺恩身上可以用的器官都捐献出去。当时就有很多的争议,而小诺恩妈妈蒲晓丹的这个视频,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

6岁,可以自主选择器官捐赠吗?

6岁,作为心智不成熟的儿童,小诺恩理解捐献器官的意义吗?能够为自己做决定吗?主导这一切发生的蒲晓丹,小诺恩的妈妈,她真正用意,将被揣测攻击质疑。

这是伦理的问题。不仅仅是儿童器官捐献,成年人的器官捐献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使用其他人器官,来延缓自己的生命,需要经过严肃的伦理讨论。即使在现在21世纪,器官移植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只能随着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接受这种科学的观念。大家可以想一想,外科手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也被众人排斥,男性进入产房都被当作是不详的征兆。

如果小诺恩一家人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作为局外人,我们唯一能做正确的决定,就是不干预。

超越捐献伦理的,是生命

蒲晓丹在这个视频里面,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直到现在为止,她仍觉得做的这个事情是正确的,她还说:“中间我也想过放弃,不过既然决定要做了,我就要坚持做下去。”

坚持做下去,她需要很多的勇气。尤其是当时的蒲晓丹面对整个家庭的不理解,连丈夫都是反对她的,她说服了丈夫,丈夫最终妥协了,直面网络的争议,选择了一条不是那么“传统”的道路。

对生命的敬畏,才是蒲晓丹坚持的勇气。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敬畏,我们总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笑着离开,生死是所有人都逃避不了的话题,当死神靠近你,深切感受这种恐惧,我们,或许才会对生命有更多敬畏,才会对生命有更多慈悲。

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器官捐献的伦理一直在被讨论,很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可能因为宗教问题,也可能因为观念问题。但是仍然有更多的人愿意捐献器官,因为生命是超越了这个这个伦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被珍惜的。

生命从最初诞生,当人类还没有发明语言,看到生老病死,都会”物伤其类“,对生命的敬畏从最初开始。而伦理却是在社会化产生的,当生命和伦理面临冲突,优先选择的是生命。所以中国古代有”嫂溺援之于手“,现在有器官捐献。

面对所有器官捐献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蒲晓丹捐献女儿器官引发大量讨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上对器官捐献的不了解,很多人对器官捐献是十分敏感的。生命伦理被长时间的讨论,但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结论,这其中很多大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器官捐献发展太滞后。

在美国,捐赠者死亡后,约42%-69%的家庭同意进行捐赠;但如果捐献者生前曾登记愿意捐献器官,家属的同意率可升至95%-100%。而在中国,自1986年~2006年的20年来,上海市捐出了自己遗体的市民不足4000人,即使我国的器官移植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但是长期以来”死者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关于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社会需要更多的经验来应对器官捐献,面对所有器官捐献问题,我们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只有谨慎对待器官捐献,才能称得上是尊重生命。(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4-28
捐献器官的6岁小女孩,超越捐献伦理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当时就有很多的争议,而小诺恩妈妈蒲晓丹的这个视频,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 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器官捐献的伦理一直在被讨论,很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可能因为宗教问题,也可能因为观念问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