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清B站的护城河

“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第二曲线理论,也就是企业应该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增长平缓前,找到第二曲线代替第一曲线担当增长引擎。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在变化的时代浪潮和市场环境中不断创新,具备从一条曲线跳到另一条曲线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不断深挖护城河的能力。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B站回港二次上市备受投资人追捧。

B站的第一曲线在2017年是游戏,彼时游戏占全年营收的83.4%。但在刚过去的2020年,游戏营收占比已经下降至4成,而代表第二曲线的直播、电商和广告却出现高速增长,分别达到118%、168%和149%。

虽然游戏业务的增速不降反增,从2019年的22%到2020年的34%,但相较其它业务,游戏可以算作增长平缓的第一曲线。

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B站花了三年时间,市值也从32亿美金一度涨到超过500亿美金。3月29日在港股敲钟后,虽然开盘较发行价小幅下跌,但陈睿对外表态,B站是一家长期主义公司。

他说:“回想起三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刚好也遇到一系列大的股市波动。第一天,我们也破发了。今天有一种‘Yesterday once more’的感觉。”他回忆起三年前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10年后,没有人会记得哔哩哔哩的股票在上市第一天是涨还是跌,但大家会记得哔哩哔哩是一个发展得很好的公司。

究竟什么是B站的长期主义?B站的第二曲线又为何增长迅猛?B站深挖护城河的能力又是什么?赶在B站回港敲钟的档口,我们再来仔细研究一下这家公司。

本文将聚焦三个问题:

为什么同样亏损,B站却受到资本市场看好?

B站有没有深挖护城河的能力?

B站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怎样?

B站的跳跃逻辑

尽管过去三年B站股价表现优异,但亏损也同样明显。2020年,B站净亏损为人民币31亿元,而2019年这个数字是13亿。

但与其关注B站亏了多少钱,不如将目光锁定在这些钱都亏在了什么地方。

B站的亏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昂的内容成本,另一个是不断增加的营销费用。

内容方面,除了B站自身的内容制作、投资、引进外,过去三年,B站还斥资14.54亿元进行了24笔投资,其中主要是国内的各类动画公司。

营销方面,虽然B站去年的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34.9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增加了191.4%,但换来了不错的用户拉新成绩,B站2020年Q4 MAU同比净增7170万。

也就是说,B站亏损的钱大多都花在了社区生态的建设上。不断扩充的内容和涌入的用户形成了一个正循环,相互促进。

当然,经过《后浪》《入海》《喜相逢》以及跨年晚会后,B站的用户圈层得到大幅扩张,主流用户已经从Z世代扩展到Z+世代。这是视频平台迈向主流视野的必经之路,但也不能忽视的是,B站80%的核心用户仍是18-35岁的年轻人。

正是这样一个社区+年轻用户+视频的独特定位,使其获得了港股投资人的热捧。

而这恰恰也是B站登陆美股时的模式,也就是说尽管股价在变、市值在变、用户在变,但B站没有变。

B站COO李旎曾在采访中提到:“如果翻开我们2018年3月到现在的所有季报,你会发现,即使行业里热门的概念已经出现七八个了,B站在讲的东西没有什么变化。我觉得这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就想清楚了B站要做成什么样——一家文化品牌公司,这个概念是可以穿越周期的。”

这就决定了B站实现曲线跳跃时是有依托的。

这个依托在于,B站将文化品牌视为第一行动纲领,以社区生态为基本盘,而在这之上的具体业务,比如游戏、直播、电商、广告全部都是围绕同一个定位在发展。并且B站所处的赛道,想象空间依旧丰满。

一个是市场规模,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到2025年视频用户数量将接近12亿人,视频市场规模将超1.8万亿人民币。

另一个是B站在登陆港股时,明确提出要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

那究竟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

业内习惯将B站视为中国的YouTube,如果仅从产品形式上看,同样是视频平台的B站和YouTube的确有一些类似,但如果观察内核,就会发现B站并不是YouTube那套流量模型。

陈睿在2018年B站登陆美股时,曾有过这样的表态,“我们商业化的思路,其实是一个基于用户群需求的思路,相当于我们根据用户群的需要,我们提供给他喜欢的娱乐消费。”

到今天登陆港股,B站已经明确的表达,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是基于用户群需求的思路,本质是消费模型,而不是流量模型。

所以,当B站登陆美股被认为营收模式过于单一时,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正是这套消费模型,本质上直播、电商、广告和游戏并没有区别,未来如果年轻人还有其他需求,B站也能满足。

深挖护城河的能力

那么既然B站已经实现了曲线跳跃,具备了深挖护城河的能力,那这个能力究竟是什么?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三部曲”中对创新做出了新的系统性诠释。与许多人认为的不同,他所强调的创新,其关键不在于技术进步,更不在于科学发现,而在于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

如果对应高瓴资本张磊坚持的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就是企业没有静态的护城河,企业家们要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打造一条动态的护城河。

而打造动态护城河的能力,也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描述的,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

过去几年,虽然B站的核心并没有随着风口的起落而发生变化,但B站对市场的主动响应体现在了第二曲线的业务规模上。

如果把文化品牌公司的愿景看作是B站的基建,那么社区就是它的第一层,而游戏、广告、电商、直播等等都是自然延伸不断高筑的第二层、第三层。

而在这其中,我们要关注的,正是B站的「施工能力」。

首先明确一个大方向是,B站多元营收的背景是建立在用户增长之上的,而用户增长又来自于内容增长,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过程。

作为视频社区,内容质量的好坏、数量品类的多少、创作者生态的健康与否都是直接影响B站整体的增长,尤其是对用户的吸引力。

目前B站这方面做得不错,去年知识区的建立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类似《说唱新世代》《风犬少年的天空》《天官赐福》等综艺剧集动画的出圈也起了作用,用户增长相当迅速。但破圈之后,用户对于内容、社区的要求只会多不会少,B站需要跟上破圈后的节奏,在体量扩大的基础上平衡社区,更要有持续输出好内容的能力。

其次,在具体业务上,游戏虽然仍旧是B站的第一营收来源,但全年占比已下降至四成。虽然说明营收结构的多元化,但增长放缓却是事实。不过,B站内部已经在加快自研游戏的步伐,去解决以往靠天吃饭的问题,这是个积极信号。

广告业务的高速增长,也是B站在用户规模扩大之后,打造的一条动态护城河。

当然,B站深挖护城河的能力,资本最看重的还是消费模型的确定。

自上市以来,虽然B站的商业模型在不断优化,但核心并没有改变。以文化品牌为基准,以社区为依托,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用户做业务增值,始终确保自己的定位是在满足年轻人文化需求的轨道上。

结尾

所以,当B站以独特定位回港二次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也在情理之中。虽然B站本身的核心理念没有变,但在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里,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也是要完成的。

那么B站完成了什么呢?

首先是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的曲线跳跃能力,从单一营收到多点开花,并保持了不错的增速,这是资本乐于看到的赚钱能力;

其次,在用户和内容上并没有出去失衡,大量涌入的新用户能够在社区内找到自己的归属。同时能以OGV吸引新用户,再以PUGV留住用户,保持社区活跃度。

再者,B站明确了自己的商业化模型,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模型,一切内容、战略、业务都是满足用户的文化消费需求,它努力实现的是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最后可能不止于视频,而是文化消费品牌,这里面的想象空间就更大了。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3-31
拨开迷雾,看清B站的护城河
“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第二曲线理论,也就是企业应该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增长平缓前,找到第二曲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