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尽管工业互联网发展多年,但是走过激荡的2020,这个领域才渐渐热闹起来。
如今工业互联网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市场层面与政策层面皆有反馈。
一方面,来自市场的信号最为直接,资本的青睐成为行业整体向好向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从国家大局出发,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内部力量不断增强,大方向的统筹与有力举措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一发“强心剂”。
2021年1月13日,政策层面再次迎来发展红利,工信部正式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如何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2018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现紧密衔接,并由超过10个部委协同推进,可以看出国家对落实工业互联网这一重大产业战略的决心。
在新三年《行动计划》驱动下,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有望提速。
政策下的工业互联网
过去三年,2018-2020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起步期。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为6915亿元,2018-2020年3年复合增长率为13.2%。
今年印发的《行动计划》明确表示: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有望提升至14.3%。
其中,加速已有工业软件云化迁移,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成为新三年的核心目标。
具体而言,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5家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等。
这其中又包含两大关键信息:
第一,平台建设和推广是工业互联网建设核心任务。未来三年的重点是试点示范,打造样板,实现推广提速。
工信部主要支持的是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特色型平台以及专业型平台,并推动工业企业和设备上云,鼓励创新类似于“挖掘机指数”、“空压机指数”等新型经济运行指标。
第二,重视技术自主,国产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类公司迎来红利期。
《行动计划》提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立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这有助于改变过去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核心工业软件被国外巨头主导的格局,有助于国产高端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的发展,国产工业平台和工业软件类龙头公司有望受益。
资本重金工业互联网
在政策、产业供需等众多风口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在吸引大量的资金倾斜。
数据显示,2016-2018年,工业互联网的战略融资数量分别为7、12、11起。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量则上升为24起。
其中,有着清华大学背景、专攻高效能AI芯片和AI算法的年轻企业——湃方科技,获经纬中国等数家机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另一家同样专注半导体的埃克斯工业,获得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投资。
而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梯队、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也受到资本青睐:
2020年3月,浪潮云宣布获C轮亿元+融资,但并未公布投资方;
4月,海尔卡奥斯获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投控东海、诚鼎投资、同创伟业等;
5月,阿里巴巴向旗下总部位于重庆的飞象工业物联网平台投资750万元;
12月,树根互联宣布完成C轮8亿元融资,成为中国第一只自主可控的“平台型工业操作系统”独角兽。
在工业互联网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化投入和需求上的爆发式增长。
据IDC《中国工业云市场跟踪(2020上半年)》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工业云市场规模达到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工业云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6.6%。
从宏观上来讲,工业互联网指向的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0%,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高端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而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盘,结合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不难想象,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前景巨大。
从产业本身看,供需两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互联网的崛起提供土壤。在需求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诉求。从去年开始的疫情,更是凸显了转型的重要性并加速了市场发展。
头部玩家争夺工业云市场
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玩家掘金工业互联网领域。
根据工业互联网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的延伸发展,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其目标在于,构建更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和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复用化,以工业APP的形式为制造企业各类创新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从工业互联网的架构看,包括:边缘层、IaaS层、工业PaaS层、工业SaaS层以及贯穿上述各层级的安全防护。
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链条极长、范围很大、产业链接很深。只有平台层没有底层连接,无异于无源之水;没有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无法真正施展能量。
因此,服务工业互联网的厂商,需要同时具备技术能力,也要对工业有充分理解和认知,只具备单项能力是无法玩转工业互联网的。
当前参与到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玩家,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华为等ICT企业,也有如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工业富联等拥有深厚制造业基因的企业。
由此,也诞生了不同类型的工业云平台:
利用平台对接企业与用户,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例如,海尔COSMOPlat云平台打通需求、设计、生产等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应用模式。借助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例如,航天云网INDICS和树根互联等平台,通过汇聚需求与供给双方而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的功能。管理软件企业,依托平台实现从企业管理层到生产层的纵向数据集成,进而提升软件的智能精准分析能力,典型案例如SAP HANA平台。设计软件企业,借助平台强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能力,形成基于数字孪生的创新应用,进而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如索为系统的SYSWARE平台。
根据IDC《中国工业云市场跟踪(2020上半年)》报告显示,2020H1,中国工业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前五厂商分别为:阿里巴巴、华为、用友、腾讯、浪潮,Top5占比合计54.2%。
2020H1,中国工业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前五厂商分别为:用友、金蝶、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徐工信息,Top5占比合计为39.6%。
总体而言,工业系、云服务系、软件系这三类服务商,仍然是工业云解决方案市场的主要玩家,而头部厂商体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机遇把握能力。
虽然不同类型服务商由于产品与方案差异、行业差异,总体上处于错位竞争状态,但部分领域竞争加剧,各领域的厂商仍在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市场。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企业内生需求的驱动,工业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还将进一步加剧。此外,国产化工业平台和软件产品,也将成为厂商竞逐的重点方向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