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魔力象限:云数据库下半场,华为云GaussDB后劲十足

原标题:Gartner魔力象限:云数据库下半场,华为云GaussDB后劲十足

“耳目一新、暗藏变局”--这是笔者看到最新Gartner 2020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报告的第一感觉。

之所以说“有新”,是因为像华为云这样的新势力成功入围,Gartner本次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新势力们的表现;而“藏变”则是云数据库时代全面开启之际,不仅在技术与产品层面带来新气象,更随着市场新势力与市场资深玩家彼此之间的竞争不断深入,市场格局必然会产生新变化。

正如Gartner预测,到2021年,云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市场中占比将首次突破50%;到2022年,将会有75%的数据库部署或迁移到云平台。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一个属于云数据库的时代正全面到来。

如今,随着云数据市场黄金期到来,以及资深玩家和颇具实力的新玩家齐聚一堂,云数据库的下半场也正式开启。那么,在云数据库的下半场,产品与技术层面会呈现出哪些重要趋势?为什么新势力会给市场格局带来潜在变化?而像华为云这样的新势力为什么又值得重点关注?

华为云GaussDB:这个“新人”不简单

数据库作为三大基础软件之一,在商业数据库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市场格局极为固定。但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走向成熟,以及云计算所带来的使用模式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云数据库近年来迅速崛起,给整个数据库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颠覆。

此次华为云凭借GaussDB系列数据库产品入选Gartner魔力象限,也意味着华为云在云数据库领域获得了市场与用户的广泛认可。

先来看看Gartner对于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的评价:

  • 金融、电信、政企市场优势:报告提到,“华为云数据库业务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实现规模化部署,其中超过一半的客户来自公共管理、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
  • 云产品组合和生态的广度:报告指出,“华为云专注于提供全面的混合堆栈,构建了全面、稳健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跨云和本地环境的全方位数据管理用例,其许多产品与云基础架构紧密集成,以提供增强的性能和可靠性。”
  • 行业实力:报告评价称,“华为在全球电信和网络行业有很强的影响力,很多为管理华为全球行业业务而构建的数据管理能力,面向政企行业普遍可用。”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华为云这个“新人”可不简单,从Gartner对于华为云的评价可以看出,华为云数据库在行业 、产品力等方面都极富竞争力。事实上,这要归功于华为在过去十多年对于数据库一如既往的投入与重视。

早在2001年,华为便开始了数据库的探索之旅,前十年聚焦在内部自用以及电信行业上;进入到2011年,华为开始与大型金融用户进行产品联合创新,持续深耕行业需求和产品 打磨;而到了2019和2020年,华为云数据库又迅速完成了自身数据库战略的调整,力出一孔,聚焦云数据库这个主航道。

事实上,华为云GaussDB更像是一位低调多年、潜心研究的“新人”,在商业数据库时代不显山不露水,深耕行业需求和产品打磨;而全面进入到云数据库时代时,华为云又迅速实现了战略调整,成为市场中不可小觑的“新人”。

云数据库下半场看什么

云数据库如今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云计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使用模式和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用户所认同与采用。云数据库真正将数据库从过去依赖专业和经验的专业领域变成了简单易用的服务,大幅简化了过去复杂的使用流程,让数据库更加快速、灵活、高效地匹配业务需求。

与过去几年相比,当下的云数据库无论是在产品与技术,还是业务场景类型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进入到云数据库下半场,云服务商们都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拼?

首先,云数据库会加速取代传统商业数据库的模式,其市场范围和用户群体将持续增长,这就决定了未来的云数据库服务需要在迁移、使用等关键环节更加贴近用户实际需求。

比如在传统商业数据库迁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使得很大一批用户想用云数据库却不敢用云数据库。为此,华为云提供一站式传统商业数据库上云解决方案,通过异构数据库对象迁移和应用迁移工具UGO来提供数据库源库画像,综合兼容性、性能、对象复杂度、使用场景等,智能推荐不同选型下的规格及成本;数据迁移/同步工具DRS实现对象过滤、语法转换、对象校正和验证上线循环验证,最终帮助用户实现从主流商业数据库到云数据库的平滑迁移,让数据库轻松“搬家”。

其次,随着用户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不断推进,新型应用正在大量出现,用户业务边界不断延伸,数据类型也走向丰富,驱动着云数据库产品走向多元化和细分化。这需要云服务商能够在云数据库产品的广度和 上不断拓展,以满足用户对于数据库的差异化需求。

在云数据库产品的广度与 上,华为云GaussDB无疑是优秀代表。华为云GaussDB系列数据库拥有完善的数据库产品矩阵,包括关系型数据库GaussDB(for MySQL)、GaussDB(for PostgreSQL)、GaussDB(openGauss),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GaussDB NoSQL系列,可满足企业各种严苛的场景需求。

最后,云数据库作为云服务商一项重要的云服务,在多场景、AI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其今后竞争一定是云平台综合能力的比拼,涉及到底层芯片、硬件、微服务、数据库、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以华为云GaussDB(for MySQL)为例,其可实现百万级QPS高吞吐、128TB海量分布式智能存储的优异表现,就是要归功于采用计算与存储分离架构,融合了传统数据库、云计算与新硬件技术等多方面技术。

华为云GaussDB后劲十足

如今,云数据库市场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一批竞争者参与,也让市场竞争进入到一个微妙期,不仅在产品、技术层面考验着云服务商们的创新能力,更是对云服务商“长跑”能力的一种比拼。

在笔者看来,以华为云在数据库领域积累、投入和战略布局,华为云已经做好在云数据库市场做一个长跑者的准备。

华为云首先在数据库专家人才方面拥有深厚的实力。数据库作为软件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典型的专家密集型产业,需要软硬件全栈协同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当前,华为云已经建立起包括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以色列、印度等全球七大研究所的完善数据库研发体系,拥有超过1000多人的专家与研发团队,涵盖了算法、OLTP、数据库内核、数据库工具、安全、新介质等多个领域。

除此之外,华为云可以依托在企业级存储、RDMA高速网络等方面积累数十年的强大实力和多年市场第一的严苛考验,能持续在软硬件层面进行协同,持续提升数据库方面的产品力。

其次,在云数据库时代,开源开放将会是数据库产品的核心主旋律。对此,华为云GaussDB坚定地走了一条开放生态的路线。华为云数据库业务总裁苏光牛曾直言:开放生态的核心是内核开源,我们一方面积极拥抱开源生态,统一架构,避免客户从原先传统封闭数据库生态,再走向另一个新的封闭生态;另一方面我们开源自主生态openGauss,加速生态培养和人才培养,积极创新,打造繁荣与安全的生态。

华为云数据库业务总裁苏光牛

据悉,华为云GaussDB基于融合开放理念,广泛兼容数据库开源生态和华为自主生态openGauss,并于今年6月正式开源openGauss社区版。openGauss作为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与内部配套的公共内核,将保持长期演进,同时减少低效重复造轮子,通过数据库发行伙伴快速形成应用生态体系,帮助数据库服务商复用产业长期积累的DBA人才,快速形成作战能力。

目前,华为云已经初步布局完成了从数据库发行商、数据库服务商、云数据库ISV、高校人才培养的openGauss完善生态体系,并且通过培训认证、云端实验室、技术社区、开发者大赛、金种子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培育生态,让openGauss形成生态闭环。

第三,华为云GaussDB重视行业场景的实践与覆盖。当前,华为云GaussDB已经在金融、政府、电信、能源、交通、物流、电商等行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500+大客户中规模商用,是当前金融、政务等行业用户核心数据上云的信赖之选。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其采用华为自研产品TaiShan服务器与GaussDB数据库,完成了信用卡核心系统全模块化的系统改造,成为业内首个国产化核心账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并发用户数逐渐增加下,GaussDB数据库服务处理能力逐渐增长,交易成功率、响应速度均有大幅提升。改造后的信用卡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卓越、数据库可靠性高达99.99%,用户体验优于传统支撑方案。

总体来看,云数据库市场犹如一场马拉松长跑,当前市场竞争刚刚进行到一半,未来的市场将会是战略布局、研发投入、产品力、生态力的综合竞争。毫无疑问,华为云是一个韧劲十足的长跑选手,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1-29
Gartner魔力象限:云数据库下半场,华为云GaussDB后劲十足
早在2001年,华为便开始了数据库的探索之旅,前十年聚焦在内部自用以及电信行业上;进入到2011年,华为开始与大型金融用户进行产品联合创新,持续深耕行业需求和产品 打磨;而到了2019和2020年…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