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UCloud都是公有云的代表厂商,来自各行业的公司习惯在UCloud购买公有云,以快速上云搭建业务。从财报来看,公有云的确是UCloud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公有云为核心的UCloud,正在积极拓展行业布局。据UCloud 2019年度财报显示,公有云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很高,但与此同时,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收入正在快速增长,较2018年同期收入分别增长109.54%、75.63%。
这不难让人联想到,UCloud正在对市场释放一个新的信号:发力私有云和混合云,成为一家综合性云计算服务商。
在10月23日召开的UCloud2020用户大会上,UCloud对外发布了其升级版私有云产品UCloudStack2.0,包括标准版、快杰版、信创版,以及混合云方案。
UCloud在私有云和混合云领域的快速挺进,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云计算战局再次升温。无论是一线云计算巨头,还是头部云计算创业公司,都不得不面临UCloud的贴身厮杀。
让人好奇的是,在云计算的下半场竞争中,UCloud为什么要大力进军私有云,以及准备如何打好这一仗?
UCloud布局私有云
在创业早期,UCloud也曾承接过一些私有云的项目,但考虑到私有云是项目制,不能带来业务的快速发展,其业务性质也与UCloud创始团队的互联网背景大相径庭,最终UCloud走上了公有云的发展道路。
即使这些年公有云业务做得风生水起,UCloud内部对私有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UCloud创始团队清楚地认识到,公有云一定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从技术概念到全面落地,中间还有一段漫长的成熟期。
在中国,各种企业和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在公有云之外,私有云成为填补国内用户对云计算需求的一种重要产品形态。尤其在过去五年里,主打安全牌的私有云,备受政府、金融、运营商等政企用户的青睐。
2017年,国内云计算市场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随着国内云计算应用逐渐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医疗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企业上云比例首次发生了逆转。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6年有50%企业没有使用云计算,但在2017年超过54.7%的企业使用了云计算。此外,企业在私有云业务上的部署持续深化,私有云 部署的比例同比有所提升。
在如火如荼的中国企业上云浪潮中,UCloud认为是时候重新审视私有云了。2017年,UCloud推出了自研的私有云平台UCloudStack,并在2019年正式商业化,以满足政企用户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的需求。
不同于大量基于OpenStack开源代码开发的私有云平台,UCloudStack基于UCloud公有云基础架构,所有技术和组件均来源于其公有云,因此在代码自主可控、平台稳定可靠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UCloud私有云与公有云一致的架构,也为用户带来了一致的操作体验。
此外,UCloudStack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产品的交付能力。基于UCloud公有云成熟的技术能力,UCloudStack既可以提供3节点构建生产环境的轻量部署,也可以实现上千节点的大规模交付,无论是大型政企机构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享受UCloudStack带来的技术红利。为了兼顾到企业现有的IT资产,UCloudStack不强行绑定硬件及品牌,兼容X86和ARM架构,也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管理维护成本,并为有定制需求的客户降低定制成本。
正是基于UCloudStack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易于交付且开放的优点,自UCloudStack推出市场以来,就迅速获得了大量来自政府、运营商、科研和教育等行业的用户,成功交付了多个私有云大项目如:中国最大政务云之一的“北京政务云”、国家级实验室之深圳“鹏城实验室”、青岛即墨城市大脑云平台、上海移动私有云合作、彭州电视台的融媒体建设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UCloud在私有云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依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规模高达千亿级、且以每年超过20%增速发展的中国私有云市场,对于任何一家云服务商而言都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了国内外行业巨头纷纷布局。除了上文提到的OpenStack私有云厂商,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巨头,华为、华三、深信服等综合性IT厂商均已入局,UCloud面临多方重兵压境。
大力进军私有云的UCloud,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新基建+信创下的私有云演进
面对扑朔迷离的私有云市场格局,最大的变数,或许来自国家新基建和信创政策的推出。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也是信创产业全面推广的起点之年。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国内政企用户更加关注IT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对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软硬件需求不断增加,各地信创项目开始大面积铺开。
如果说十年前,政企用户最为关注的议题是“上云”,即如何用云计算替代传统IDC;那么十年后的今天,政企用户关注的议题进一步升级为“安全可控的上云和用云”,即如何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用云计算来为自身业务赋能。
这就对私有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融合,云计算全栈能力不断提升,不同的工作负载需求催生多样化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具备高性能、支持异构兼容、与公有云一致体验的私有云,才更能成为用户心目中的“新基建”。
另一方面,以国产化CPU芯片、服务器、交换机、操作系统等信创产品为基础,拥有广泛软硬件生态兼容性的“信创”云,正在快速打开市场空间。在发挥云计算安全稳定、通用性强、扩展性强特征的同时,还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的私有云,成为国内市场的刚需。
在这些新的趋势下,UCloud私有云与容器产品线负责人叶理灯认为,未来的私有云应具备四大特点,而这也是UCloudStack产品演进的方向:
支持混合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私有云和混合云依然是国内政企机构上云的重要选项,最终将全面进入公有云。因此,私有云应该具备和公有云协同、支持混合云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说,UCloudStack私有云和UCloud公有云一致的架构,保证了两者统一的体验,以及网络和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将UCloud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无缝打通,从而享受真正的混合云体验。支持信创。在国家强调自主可控和信创的大背景下,私有云也需要自主可控,并能够兼容大量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国产化生态。目前,UCloud推出的信创版私有云,正是对信创的体系的全面支持。信创版在保留UCloud标准版私有云特色的基础上,不仅代码自主可控,而且对国产化的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基本完成了全方位的适配开发,并提供信创版PaaS产品,让用户可以在云平台上快速部署基于信创云的应用。高性能。高性价比永远是用户商业选择非常重要的依据。众所周知,UCloud公有云以高性价比著称,UCloud在公有云上的优势,在私有云上也同样具备。例如,为了打造更高的性能,0采用了业界领先的分布式存储,以满足用户对存储性能的极致需求;搭载最新一代CPU,使得计算性能提升16%;推出网络增强2.0方案,将UCloud快杰的能力从公有云移植到私有云。
可进化。以前用户购买私有云可能是一锤子买卖,但未来的私有云则需要可进化的能力。这种可进化,不仅体现在持续推出新功能,更是让老用户能够享受到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最终将降低用户上公有云的门槛。在0中,功能的持续迭代,多个大型项目的在线升级,以及让云平台的交付升级极简化等系列动作,都可以看到UCloud私有云在持续提升产品力,让自身必须具备可进化的能力。
为了实现商业上的落地,UCloudStack在产品形态和交付方式上也进一步优化,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出了三种产品版本:标准版、快杰版、信创版,分别满足用户在轻量级业务、高性能、国产软硬件兼容方面的需求;同时,用户既可以选择纯软件部署,也可以选择软硬一体化的超融合,以灵活的交付方式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私有云采购要求。
不难发现,UCloud私有云紧跟政策和市场的趋势,不仅在技术上持续进化,其产品策略也非常务实,一切围绕用户需求出发,始终强调的是更可靠、更安全、更好用的云服务,充分体现了“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观,而这正是云计算服务的本质。
新一轮的私有云竞争
近年来,随着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对于云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少私有云厂商开始掉队,甚至面临洗牌出局的压力。
以UCloud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以往被认为在政府、金融、电信、医疗等传统行业的优势并不明显,而UCloud却在私有云竞争愈发激烈的当口宣布进入传统行业市场,UCloud能成功吗?
事实证明,UCloud在私有云市场展现出了超强的竞争力。那么,UCloud到底是如何打动这些传统行业用户的?
“安全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2018年,厦门引入UCloud“安全屋”技术,在全国率先搭建了政务大数据安全开放应用平台,解决了政府大数据开放“最后一公里”问题。事实上,打通信息孤岛是近年来政务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目标,但如何确保数据在云上的安全流通,却是业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安全屋”正是UCloud在自主研发的私有云基础上,提供的一整套数据安全流通解决方案,在保证数据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让需求方获得数据的使用权,在确保用户隐私的条件下应用并发掘数据的价值。目前,UCloud“安全屋”已在厦门、上海、山东等多地落地应用。
可以看到,UCloud精准捕捉到了各地政府在数据安全开放方面的需求,由此推出的“私有云+安全屋”行业解决方案,很好地满足了政府行业在实际业务中的需求。同理,UCloud推出的“信创版私有云”也是如此。
除了政府行业,UCloud在金融、运营商等多个传统行业,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私有云行业解决方案,将私有云落到实处。
显然,在精细化地满足行业用户需求、打造差异化市场策略方面,UCloud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而这正是决定私有云市场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与UCloud对私有云市场和行业的深刻理解密不可分。UCloud很清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用户需求和市场打法大相径庭。为了做好私有云的市场拓展,UCloud专门在内部成立了政府、互联网等多个事业部,从组织架构、流程机制、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对私有云重点行业进行支撑。
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UCloud在私有云市场的优异表现,也体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作为现阶段为各行各业赋能的“新基建”,私有云在满足用户对云效能、信创云等多方面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背后比拼的就是服务商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多年来UCloud凭借高性能的公有云技术始终处于业界领先,如今将久经考验的的公有云实力整体输出,也成为UCloud在私有云上技术领跑、产品持续演进的底气。例如,此次UCloudStack快杰版的推出,即是UCloud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两大核心产品强强联合,把公有云“快杰”云主机的优势集成到私有云UCloudStack中,全面升级计算存储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私有云部署和超高性能的应用体验。
据叶理灯透露,今年疫情期间,UCloud私有云的增长不仅来自传统政企用户,大中型互联网企业混合云需求的爆发,也拉动了UCloud私有云的增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于UCloud技术和产品的高度认可。
叶理灯认为,新基建+信创政策下的用户需求,将云计算厂商间的比拼拉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私有云市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格局。对于UCloud来说,反而是一个发力私有云的好机会。
一是规范的市场竞争,会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旧瓶新装”的玩家,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二是同为技术领先的公有云厂商,在私有云领域尚处于同一条起跑线,谁能更好地将公有云能力输出给私有云,解决私有云安全可控、易于交付的问题,谁就能在私有云市场跑得更快。
在新基建和信创的时代背景下,私有云下半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目前看,拥有公有云基因的UCloud,做起私有云的生意也毫不含糊,是云计算市场里不可忽视的对手。在新一轮的私有云竞赛中,UCloud能否再现公有云市场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