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号码被骚扰,注销却需2万元!二次放号为何频频“爆雷”?

原标题:新号码被骚扰,注销却需2万元!二次放号为何频频“爆雷”?

在互联网行业,借贷已成为毒瘤;在共享经济领域,跑路的共享单车等是毒瘤……而在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通信市场,二次放号俨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毒瘤。甚至消费者在办理手机号码后,后者有可能因二次放号变成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雷”!

如今,二次放号已经引得“天怒人怨”。可惜,这一顽疾却始终没有得到治理。对于运营商来说,必须要正视二次放号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是时候重拳出击了。否则,二次放号会尾大不掉,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并让运营商因为众多投诉而头大。

二次放号引诸多骚扰事件,已成热门话题

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对于运营商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资源循环行为。但也正是这种看似正常的行为,却给消费者带来无尽的烦恼,引发诸多骚扰事件。

10月15日,#新号码遭骚扰注销要交2万违约金# 成为热门话题。一位网友新办的手机号,经常收到骚扰电话。因严重影响生活,这位网友想注销此号码,却被运营商告知因号码属于靓号,注销需缴纳21150元的违约金。而多次沟通未果后,这位网友投诉至工信部,得到的结果却是建议自行诉讼。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有消费者在办理新手机号码后,却在注册多个APP时遭拒,导致无法享受购物、出行等服务。还有的消费者“接盘”借款手机号,导致被催贷电话、短信轮番轰炸。

近段时间,二次放号引发的诸多骚扰事件,已经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成为热门话题的背后,是消费者遭遇到共性事件。这说明,二次放号的数量绝不在少数。

矛盾重重,不应以号码资源有限当借口

尤为蹊跷的一点是,消费者在选择、办理这些号码时,运营商都未基本上都未被告知号码属于二次放号后的号码。这自然会导致矛盾重重,消费者在遇到骚扰事件后,会将矛头直接对准运营商。

或许,运营商也是“有口难言”。据悉,手机码号资源和网络IP地址一样,理论上属于稀缺资源。一直以来,国内手机号码都以11位为主。而随着用户激增,手机号码也从初期的“13X”迅速扩展到“17X”、“18X”、“19X”等多个号段。但号段不是无限制的,存在既定的数量。这导致如今部分号段已无新号可用,运营商只能回收号码并再次放出。

我们也理解运营商有“苦衷”,但这绝不是他们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的借口。毕竟消费者花钱办理手机号码及套餐,想要享受的是服务,而不是无理由的困扰。最起码的一点是,消费者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享有知情权,在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号码是否为二次放号。

拒绝被侵害权益,运营商要拿出应对手段

二次放号造成的众多苦恼,实际上是在侵害消费者的权益。而在类似的相关事件没有被曝光出来、没有被舆论所关注的时候,既得利益方总是会充耳不闻。二次放号、携号转网、天价靓号等,都是如此。

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既得利益方只会在舆论发酵愈来愈严重、局面愈来愈难以收拾的时候,才不情不愿地表示会做出改变。这样的做法,其实只能勉强说得上是亡羊补牢。但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是,运营商能够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针对二次放号一事,运营商的确应该拿出相应手段。此前,中国移动推出的“二次号查询服务”系统,也有部分商业机构建立二次号付费解绑平台等。但繁琐的步骤、不人性化的操作等,还远不足以避免二次放号带来的诸多问题。运营商还要做的更多,比如打破信息壁垒、建立相关数据平台,防止问题手机号码继续流通等。只有做到这些,运营商才能称得上是合格或优秀的服务者。(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0-16
新号码被骚扰,注销却需2万元!二次放号为何频频“爆雷”?
尤为蹊跷的一点是,消费者在选择、办理这些号码时,运营商都未基本上都未被告知号码属于二次放号后的号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