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云再出发:如数据般飞驰的内蒙古
网络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标签,在涉及某个城市的具体印象时,标签既是诱惑,也是负担。
比如一提到内蒙古,大家眼前可能会第一时间浮现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而真正生于长于内蒙的人,或许并不乐意被简单地标签化。网络上流传过一个关于内蒙古的段子:普通人眼里的田园牧歌,对于牧民来说可能是多变恶劣的气候,一场沙尘暴就会赔掉整个家当;苍茫草原对游客来说是探险,对当地人来说却意味着生存与孤寂……
而最近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就来到了内蒙古,智慧城市云底座与包头石拐区大数据产业园的结合,就有点颠覆普通人对这一内蒙城市的刻板印象。原来,内蒙的数字化程度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策马狂奔的内蒙,与数字化道路上的荆棘
少有读者知道,对数字经济的渴求早就渗入内蒙发展的血液当中。
实际上,内蒙古数字化、云计算产业上,也有些较为突出的优势:
一是当地的地理、气候优势明显,煤炭资源突出,所以充裕的电力供应能够保障用电成本的低廉,凉爽的天气也大幅降低了空调耗电量,非常适合数据中心稳定、高效的运营;
二是政府政策的牵引,无论是在流程、经济扶持等方面,当地政府都在有效的牵引数据中心落地,早在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就正式获批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随后,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也被看做是当地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
三是日益成熟的产业集群。有利的前提条件也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慕名而来,比如华为等科技公司都相继在当地部署大型数据中心,形成了云计算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
这形成了内蒙古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其中,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具有相对成熟的信息化产业基础,自然成为了内蒙数字化的排头兵。
但冲锋需要武器和条件,而包头所面临的困境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首先,当地经济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占58%,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发展多年,信息产业结构单一,全市的大数据资源也没有打通并开放,应用水平和数据价值都有待提升。
其次,发挥并深化数据价值,需要大量的工程人才、软件人才、运营人才来进行相关作业,而由于长期经济活力不足,包头乃至整个内蒙的人口外流现象都很严峻,难以沉淀下来足够的理解当地情况的信息技术人才;
同时,科技带动增量往往需要一个核心的发动机来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聚合与扩展,而包头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缺少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也就难以吸附来产业链上的其他协作企业。
这些现状,锁住了包头及整个内蒙古的数字产业崛起时机,也成为转型过程中的关键突破口。
一座城市的焕新:在华为土壤上生根的数字包头
每一个城市与产业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区位、发展阶段、独特优势与诉求,即便是通用型技术基础设施,也需要细致地考虑与当地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就像一颗关键的动力轴承,唯有针对性的刻画与打磨,才能与每一个区域经济体精准衔接、转动时代的价值齿轮。
而华为与包头的数字合作,也是在这样的共识与信任上达成的,并从三个核心痛点出击:
1.数字城市,政务先行。
将大数据资源和云计算支撑包头市的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进而带动全市大数据产业的创新与全面发展,无疑起到了极佳的示范意义和统筹效应。
所以自从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建设战略合作伙伴以来,一场城市产业云的建设就轰轰烈烈地起航了。围绕包头的工业基础,利用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解决方案能力,共同推动包头数字化转型。
城市云计算中心,支撑智能社会的“黑土地”;工业互联网云创新中心,构建数字包头的“数字底座”和平台能力;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有效提升政府的综合效能。综合起来,为包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增强“软实力”,而政务上云也进一步带动了全民信息化与产业数字协同。
2.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产业聚合引擎。
作为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以及华北地区通向西北地区交通、商品集散枢纽,包头特殊的地缘优势,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能够对俄、蒙及东北亚沿边的开放合作起到驱动作用。
华为也利用这一特点,依托已建成的包头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包头大数据中心,为石拐区打造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
比如正在建设中的满都拉口岸与蒙古国的陆路交通,就依托包头大数据中心,为中蒙两国的贸易互通,提供一站式支撑,将贸易数据、贸易收益、大数据效益等数字价值留在了包头。
3.聚合人才,垒实数字经济根基。
数字经济需要既懂云计算,又了解当地情况与产业背景的综合型人才,而留住人才的核心还要靠机会和发展空间。
华为就积极参与到内蒙古人才战略当中。除了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职业学院等本地院校联合进行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人才培训之外,还将各种大数据技术培训、AI创新孵化营、一站式教学平台,以及AI开发者大赛、人工智能校园创新大赛、软件精英挑战赛等创新赛事大力铺设,让更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青年才俊能够充分释放创意和能量,实现“以云聚才,以云育才”。
不难看出,华为的到来,为内蒙古数字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积极催化产业转型。
骏马追风,华为懂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分析过不少华为助力城市发展的案例。其中,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懂行”,是其备受当地政府与企业认可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成为加速本土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锚点。
这一点,在内蒙古这一北方地区依然有清晰的体现。
比如内蒙比较大的支柱产业——焦化行业,以往都是依靠老专家的经验来做配煤。这样一方面配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可以接替老专家的工作。
而通过华为AI技术的引入,机器学习可以在实践中逐渐训练出最优解,既能节省一些配煤成本,又能彻底解脱人力资源不足的风险,从源头实现生产的降本增效。
而要让AI掌握老专家的经验,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老专家也很难把经验抽象出明确的数学模型。这个时候,华为的人工智能专家与当地老专家针对整个配煤流程工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发现配煤领域很多煤的核心数据还是有较大缺失的,历史数据几乎完全无法使用,从业者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以及数据采集设备都有缺位。为了让技术落地取得较好的成果,华为和煤炭企业共同梳理采集数据,制定数据标准,让配煤模型得以被定制优化。
除了对传统产业的数字改造,内蒙古还渴盼将技术优势与本地特点相结合,把“5G+AI+云”的技术深入应用到诸如乳业、制造业等细分产业,来加速经济转型。
显然,要将ICT技术打造成各个行业的“黑土地”,滋养出百花齐放的生态园林,更离不开“懂行”的加持助力。
而伴随着产业业态的日益丰富,也给了内蒙古人才更多的发挥舞台,吸引年轻人留在内蒙、建设内蒙,从而进入数字经济的增长正循环。
关于数字经济,关于智能产业,内蒙人民的感知度与执行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就像诗人老舍曾在《内蒙即景》中写的那样,青山黑水豁胸襟,不作凄凉出塞吟。不是“凄凉”地等待,而是以开阔的胸怀,积极主动地拥抱伙伴、拥抱技术。
云计算、AI、5G等种种新技术,将各个城市都甩到了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跑道上。开哨声刚刚想起,我们很难想象谁能率先赶超、领跑、抵达。不过可以看到的是,在华为的技术“黑土地”上,内蒙古的数字经济正在如骏马一般飞驰,势不可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