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兴亮丨短视频不可「短视」
文/刘兴亮
↡
01
从博客开始,互联网自媒体发展了近20个年头。
这20年的发展,自媒体有四个阶段性的标志事件:首先是博客的出现,接着是微博,再后来是公众号,最近是短视频和直播的流行。
这一波又一波,我有幸都赶上了。
02
短视频的崛起并不偶然。
互联网带来了内容的爆发,媒体门槛被互联网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做,这种解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丰富,用户的选择一下子变成了几乎无穷大,所有人都成为了信息的源头和内容输出方。
爆发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空前激烈,所有的媒体都在争抢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于是内容开始变得碎片化了。
互联网把人类变得越来越忙碌,每分钟都有无数的内容产生出来,推到用户面前,在这个背景下,高度浓缩和精简的碎片化信息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微博和微信成为媒体龙头,成为信息的「总线」和交互的平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带宽和终端的进化,又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必然」;一方面,3G、4G通信的普及带来了流量「自由」,视频内容一下子成为终端媒体的主流;另一方面,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高清视频流的播放和录制门槛也从专业降低到全民「录播」。
在这种条件下,短视频和直播崛起,就顺理成章了。
03
抖音在推出的时候还是字节跳动的一个创新「小产品」,没想到今天无论是活跃度还是用户时长,抖音都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老大哥「今日头条」。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相对于文字和图片,视频内容的接受度和覆盖率高了很多,即便是在屏幕局限的移动终端上,看一个小视频的舒适度远远超过看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片,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用户群体来说,短视频体验媲美电视,这是抖音快手能够迅速积累用户的原因。
除了技术升级带来的趋势,短视频的内容共鸣优势更加突出,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最接地气,最赢得大众共鸣的「人间烟火气」,这些大众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在用户看来更容易共鸣。
工地的「舞王」,田间地头的「戏精」,办公室的「段子手」能够用几十秒赢得百万甚至千万的赞赏,与电视台和电影院的学院派和大制作公司的商业化相比,这种来自生活最前线最真实的内容输出,更加鲜活和亲切。
这种共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短视频」文化,这是最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态,这就是人民艺术。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用户时长的占用上一直名列前茅,直逼腾讯和新浪。焦虑的腾讯无数次尝试短视频产品,在推出了18个实验产品之后,微信最终推出视频号,再次验证了趋势的力量。
可以预见,短视频的热潮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除了巨头的加入,5G也才刚刚开始,带宽升级将带来「高清自由」,一波热火朝天的升级和爆发,还在酝酿。
虽然短视频只有几十秒,好戏还在后头,切莫「短视」。
04
短视频火的冒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来亮三点:
- 左一点:
伴随着「通俗性」和制作门槛低降低,短视频的低俗、媚俗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为利益的驱动,很多逐利的制作单位放弃了对内容上的品质追求,为了流量和点赞数推出迎合用户低级趣味的内容,为了吸引用户焦点,发布不经证实的耸人听闻的谣言或者没有根据的猜测。
应该说媒体的专业属性在自媒体时代并没有消失。制作的门槛低了,并不代表底线也低了。
- 右一点:
围嘴儿效应和突围。
今天的平台,大量使用智能推送,造成了用户时间线上的围嘴效应。简单说,就是它根据你的浏览记录和互动信息,定向筛选和推送你「喜欢」的内容,类似宠物饲养的「投喂」。
这种内容推送对于平台是有益处的,很多用户也喜欢这样的平台功能,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你永远看不到其他圈层其他方向的内容,信息涉猎内容汲取本来应该是多元的,在传统媒体平台上,一般会遵循这种多样性规则。
但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这种多样性被智能推送的算法淹没,越来越多人沉迷于自身审美局限的小圈层,而忽略了本身丰富多彩的大世界。
在短视频领域,这种智能推送功能,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用户的使用时长增长明显,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沉迷弊大于利。特别是个别功能简约的短视频APP,在产品设计上省略了很多导航、分类等功能只提供查询和简单的排行。
世界很大,技术本身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切莫因为个人短期喜好而忘记了大千世界的丰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信息汲取要兼听则明,总要看到不一样的事情人才会启发、思考、成长和进步。
娱乐内容无伤大雅,知识内容、社会新闻的局限,会造成一种新的网络「井底之蛙」,这是用户在短视频平台浏览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规避的问题。
- 下一点:
内容的欺骗性需要防备。
很多短视频看似用户视角的随意拍摄,但是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专业工作室的工业制作,模拟用户视角和技术降维打击来了。
这种视频一般有专业的架构,剧情,导演拍摄和剪辑字幕等,配乐烘托气氛,情节和视觉效果都很吸引人,背后往往隐藏了商业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用户的思考和观点,「套路很深」。
这种商业化的短视频内容,以生活视频发布,类似软文、软广,这种内容观看的时候,就需要观众注意和保持清醒,关于短视频内容植入和商业操作的问题,目前国内并没有太多规则,并没有广告必须明确标识等。
在当下,用户需要多一个心眼,独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这个情景会有个人在拍摄,有人剪辑,很多「套路」就搓破了,同情的时候多想一步,免得上当。
05
短视频是个好物种,天时地利人和,超快速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以预见未来的前景会更加灿烂。衷心希望这种形式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对于创作者而言,现在进入并不晚,切莫「短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