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太空榜样,阿联酋的深空野心

原标题:沙漠中的太空榜样,阿联酋的深空野心

阿联酋,这个流着“液体黄金”的国度,总是不乏吸引眼球的花式炫富,不断拉高我等吃瓜群众对“有钱人”的想象力。

比如阿联酋成员国之一的迪拜,该国王子小时候看上的第一套房产居然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在参观时希望父亲能够买回来。让连一套乐高星战系列都舍不得买的我,忍不住流下了柠檬的泪水。

有钱也就算了,前两天阿联酋的火星探测器成功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起飞,顺利的话,希望号预计将会在明年2月份到达火星轨道,作为2021年国家成立50周年纪念日对本国青少年的鼓励礼物。

同时,这艘名为“希望”的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也是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际探索。这让这个夏天火星探索窗口期的太空竞赛,变得有些不同。

从石油之国到沙漠中的太空榜样,阿联酋如此执着于火星计划,显然还有其他深意。

阿联酋的太空计划,有点硬,又有点软

说起深空探测,以往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会展开竞赛,并且成功过。火星任务更是需要优中选优的“顶流”。

所以今年夏天的火星绝佳探测窗口期,有发射计划的就是我国的“天问一号”,并且在今天成功发射、启程赶赴火星,以及准备中的美国“毅力”号。

与中美多年积累的太空科技和深空探测成果相比,2014年才设立太空署的阿联酋显然只能算个“弟弟”,结果对方的“希望”号却拿下了“首发”,这是个什么道理???

作为今年各国火星探测任务的首飞,阿联酋可说是操碎了心。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进出境都十分严格,而不具备发射能力的阿联酋也只能前往其他国家。由于发射窗口期只有三周时间,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阿联酋砍掉了一些非关键性测试,在4月20号就将探测器由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打包发到日本。

用戈曼博士的话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阿联酋的航天计划规模较小,但它们在其中投入了很多资源,明确表示这是它们的优先事项。”

而这种走心,也让阿联酋的太空计划流露出了一些很“硬”的气质:

首先表现在国家层面的高举高打。无论是2017年雄心勃勃的百年火星战略计划,打算在2117年建造起人类首个火星居住区,为移民火星做准备;亦或是2030国家太空战略,涉及太空科学和研究、工程制造、试验和商业应用等79个太空项目计划,都显露出了大举进发的气势。

有决心又不差钱,投入上自然不打折扣。据说,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任务共花费了54亿美元,比我国的火星探测投入还多。

偏偏还很有骨气,阿联酋政府明确要求该项目团队不能直接从别国购买探测器,必须自力自强,自主开发建造。所以人才培养也需要提上日常。

2013年,阿联酋政府就花费9.1亿美元从法国订购了2颗鹰眼高分辨率侦察卫星,并在法国的协助下建立了地面控制站,培训20名阿联酋工程师。

后来又从韩国订购了DubaiSat-1和DubaiSat-2等遥感卫星,由先进科学和技术学院(EIAST)负责使用,DubaiSat-2卫星项目中参与的阿联酋工程师达到了16人,为阿联酋自主设计制造卫星打下了基础。

“希望”号虽然得到了美国方面的大力支持,但阿联酋的工程师们也获得了实战经验。据美方LASP资深系统工程师兰丁说,阿联酋现在已经具备自主自力完成新的探测任务的能力和条件。

权、钱、人都到位了,成果自然不会很难看。实际上,作为阿拉伯国家中太空科技进展最快的国家,阿联酋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2018年10月,阿联酋首颗国产卫星“哈利法”地球观测卫星搭乘日本H2A火箭进入太空。

2019年9月,阿联酋宇航员曼苏瑞(Hazzaa AlMansouri)搭乘俄罗斯“联盟MS-15”飞船,从哈萨克斯坦飞往太空国际空间站,成为阿联酋历史上首位宇航员。

如果六年时间就被阿联酋“赶中超美”,那航天科技就如同儿戏了,在火星探测任务上疯狂翻车的前苏联更要哭晕。

显然,以阿联酋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仅凭一己之力,要完成这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并不可能。因此,在感慨阿联酋成为沙漠中的“太空明珠”时,还要注意到其“软”的一面。

所谓软,指的是阿联酋并不打算在开发太空资源中占据什么技术、话语权的制高点,实力薄弱、根基仍浅的阿联酋,加快太空探索的步伐,本质上还是在为本国的经济提振而努力。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阿联酋避开(或者说目前还无力挑战)那些深空探测的硬核产业,没有上来就自主开发火箭、建造发射场等切入航天产业链上游,而是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比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大气与空间物理实验室等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而发射则选中了日本,购买了H2B型火箭的一次发射权。

就连后续的航天器远程监控,也“外包”给了美国宇航局NASA负责操控和信号回收。未来用于观察火星大气状况的高分辨率成像器、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也是与美国科研机构合作打造的。

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全靠买买买,这就是土豪之国的任性吗?急着去火星干嘛呢?

阿联酋表示,这就是我们的大型国民科教公益项目啊!

目前看来,阿联酋本国在火星项目中主要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培养太空人才。以项目为推动力,在美国等太空强国的协助下为自己的工程师提供在职培训。同时还设立了一些太空奖学金,以增强年轻人对太空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选修科学技术课程,投身科教事业。

用阿联酋太空署职工的话来说,自己国家未来30年的经济就靠太空计划了。就算“希望”号最终未能飞到火星,也不代表任务失败,最重要的目标——培育人才已经达成。

在一次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和国际空间站(ISS)的现场通话中,迪拜高中的学生们与阿联酋第一位宇航员Hazzaa AlMansouri聊上了天,询问对方在太空中的饮食、睡眠等问题。

花几十亿放个航天器只为了宣传“科教兴国”,可能这就是有钱人的教育方式吧。

除了科教用途,还有一部分经费被用来打造绿色旅游了。

通过先进的3D打印、隔热和防辐射技术,阿联酋耗资1.35亿美元,在沙漠中打造了一座模拟火星大气、地形和环境的“科学城”。

这座占地17.65万平方米的封闭式基地,旨在让国民提前适应火星表面上的生活状态。隔壁家的小孩听完都馋哭了。

而早在2009年,阿联酋的阿尔巴投资公司就购买了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32%的股份,并计划在阿布扎比建立太空中心,发展高奢太空旅游业的心思简直无法掩饰。

也难怪阿联酋火星项目主管欧曼·沙拉夫会说,到达火星不是主要目标,我们的目的是让阿联酋的知识经济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这关乎后石油时代我们的国运。

佛系的态度,与美苏太空竞赛时期慢一步都会被国民骂成狗头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比起彰显技术实力,阿联酋显然更在乎太空项目的经济拉动能力,打造基础设施重在吸引更多太空项目。所以也有人认为,阿联酋的火星项目是一个庞大而不合时宜的虚荣心工程。

到底是什么样的压力,将土豪逼上了“追星”的道路呢?

地主家的忧愁:富到下个世纪有多难?

寻找石油之外的经济引擎,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阿联酋就在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并顺利改变单一依赖石油的经济面貌,将石油收入调整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30%。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比例依然过高,并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比如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就直接导致阿联酋2015、2016年经济放缓。新冠疫情期间石油期货穿仓,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所以阿联酋增福也计划在2021年,将石油占GDP比重将缩减为20%。

要减少石油比重,非石油收入和产业自然就应该加大投入了。阿联酋确实也是这么干的,2019年非石油部门的增长速度也快于石油部门。

都有哪些产业呢?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会展、对外贸易、航空旅游等,成为阿联酋的“新经济和知识经济”。原本一切都好,但阿联酋的地理位置又很容易“被坑”。一旦两伊地区发生冲突,或者类似新冠疫情等影响,就会直接导致这些行业的萧条,各种博览会、贸易战跳票,甚至出现外资抽逃、外籍员工撤离等情况,政府财政收入直接减少。

多变的地区局势,让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也锁死了阿联酋的经济多元化上限。

更需要注意的是,正如名字所显示的那样,阿联酋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酋长国之间的石油资源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过大的经济差异也很容易导致政治问题。

像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 GDP 占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迪拜不到 30%,沙迦占 10%,其它 4 个酋长国 GDP 总和仅占 6. 3%。而联邦预算的支出也会向阿布扎比和迪拜倾斜,这就让北方经济落后的小酋长国十分不满。

而要加强各酋长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共同进步,就需要一个足够强悍的引擎来带动“先富”和“后富”们。

这也是为什么,阿联酋不是传统的航天强国,近年来却制定了如此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用6年时间走向火星。

作为一个产业联动效应极强的高科技产业,航空航天无疑是一个经济效益足够强大的催化剂。

美国阿波罗号升空之后,媒体用了“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的标题,来代表其惊人的投入。今天,美国NASA的民用航天预算也在170亿美元左右。

那么,回报到底有多大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立岩教授曾经给出过一个核算模式——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即投入一元钱收获2元钱的产出;而相关产业链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强,每投入1元钱能产生8-14元的效益。

比如中国的卫星基地之一海南文昌,就把旅游、观光和市场开发等融入航天城建设和当地人的生活当中,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优势,打造太空小镇、航天共享农庄等等。

而科研项目、科研数据的收集,也会吸引全球航天产业的研究者聚集、交流、分享,阿联酋就表示会将火星探测器的数据分发给200个研究机构。

当然,让阿联酋能够顺利打造“太空牌经济引擎”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还要数全球商业航天的发展。

商业航天机构,如SpaceX的出现,让更多国家参与航天项目的技术门槛和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无法参与航天寡头们的高端局,也能将火星探测变成“全民项目”。

任性固然是因为钱多,但也说明了,占据航天产业链条制高点就代表着无限可能与商机。

与只能打“擦边球”的阿联酋不同,中国的硬核航天工业将拉开更广阔、更高远的产业宏图。所以,一起预祝我们的“天问一号”任务顺利完成吧!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7-23
沙漠中的太空榜样,阿联酋的深空野心
无论是2017年雄心勃勃的百年火星战略计划,打算在2117年建造起人类首个火星居住区,为移民火星做准备;亦或是2030国家太空战略,涉及太空科学和研究、工程制造、试验和商业应用等79个太空项目计划,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