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诉平台、行业标准相继出炉,“直播带货”将有哪些变化?
《618淘宝直播创新报告》发布,淘宝直播累计下单金额6982亿元,创下直播带货新纪录,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实体业迎来了寒冬,却也催化了直播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早在2005年至2015年,网络直播便逐步演化诞生;2016年,网络直播迅速崛起,当时的直播主要依靠打赏、广告来变现。2017年随着流量和收入的降低,这个行业开始被人唱衰,说“直播已死”,许多玩家、资本家纷纷退场,直到2019年,直播结合带货的新形式卷土重来,直播生态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在李佳琦一声声“OMG,买它买它买它”中,直播带货热潮席卷而来,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风口。企业家、地方官员、明星们蜂拥而上,纷纷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直播带货。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全年预计将到达万亿级市场规模。
就在直播带货野蛮生长的同时,直播带货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4月1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虚假宣传”“鱼龙混杂”“售后无门”“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集中反馈。
主播们有意无意的口误、擦边球,频频发生的“翻车”事件,让带货成了“带祸”。
就连熟知《广告法》的前企业家罗永浩也屡次因“翻车”道歉。前不久,罗永浩在直播间推荐了“花点时间520玫瑰礼盒”,之后有网友在网络上反映礼盒存在质量问题,收到的花束基本枯萎、腐烂。罗永浩在微博上转发相关投诉并道歉,表示将给与消费者相关补偿。
名声在外的大主播尚且能有舆论力量来监督,但还有很多流转于各个平台的小主播,依靠售卖劣质产品赚得盆满钵盈。
6月17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行业内首部全国性社团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则》《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并于6月19日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同时召开首部全国性直播电商标准制定研讨会,《规则》或在今年七月推出。
届时,直播带货将有据可循。带货派注意到,研讨会主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亮证亮照,执证上岗
按照《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但据北京市消协调查发现,三成直播带货商家没有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
主播一旦经举报被平台封号后,换个马甲又能卷土重来,违规成本较低。针对这个问题,专家提出对主播进行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并为主播颁发证书、执证上岗,提升直播带货的准入门槛。
2、对直播视频、样品进行保存备案
在直播带货中,常常出现主播描述与实际产品不符等情况,主播与商家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对此,专家建议直播视频要求保存半年以上,平台对播出的信息予以备案,样品保存3年以上,以便出现纠纷时用于取证。
带货派了解到,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部分主流平台目前还不支持直播回放功能。
3、明晰平台和主播责任
北京市消协一项有关直播带货的调查结果显示,49.12%的受访者认为平台、主播和商家都应为直播带货行为负责,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如果遇到直播带货问题,超六成受访者选择找平台维权,四成多受访者选择找销售商家维权,仅有三成左右受访者选择找主播维权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专家们认为,“直播带货”和电视购物一样,存在邀约销售行为。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带货主播不能信马由缰,直播平台也不能无所作为,应以《标准》加大对直播购物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特别是明晰平台和主播的责任。
目前《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中国联媒购委官方微博更新,将向企业和消费者征求意见。
就在6月16日,人民日报新媒体还联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快手等知名电商平台共同创建了首个直播电商投诉平台。
但有业内人士对此评论称,无论是“直播电商标准”还是“直播电商投诉平台”,都是由行业协会或媒体牵头建立,在监督力度上可能存在有心无力,中小商家仍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我们不可否认直播带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也要重视直播带货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规范好、监管好,直播带货才能在新的秩序里继续蓬勃向上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