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的结束,“报复性消费”的话题逐渐热了起来。
按照十七年前的历史经验,消费品零售的增速在非典过后迅速增长,民众被压制的消费欲望得到了充分释放。当上一轮报复性消费潮的“中小学生”成了消费的主力军,是否会重新上演近乎“疯狂”的一幕?
零售商家们或许要大失所望,站在舞台中央的90后、95后们有了不同于先辈们的消费观,报复性消费可能不会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消费的崛起。
01 健康消费意识的觉醒
丁香医生在《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超过半数的青年有过猝死的担心,其中95后和00后人群的占比最高,60%的00后和59%的95后都曾担心自己会猝死,甚至有9%和7%的人每天担心自己有猝死的可能。也就意味着,那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每十个人就有担心猝死困扰。
这样一份报告俨然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原本应该被贴上“朝气蓬勃”标签的年轻人,居然有半数人存在心理健康困扰。或许有人会质疑报告采样的科学性,却也折射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年轻人的健康意识已经觉醒。
我们不难为这种现象找到合理的解释:
比如作为社会生产力主力军的90后们陆续步入30岁的年龄层,在工作节奏、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压力下,年轻人被迫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一桩桩“猝死”事件的刺激下,健康早已成为年轻人谈论的焦点话题,原本属于老年人兴趣点的“养生”开始年轻化,衍生出了“硬核养生”、“朋克养生”、“佛系养生”、“嘴炮养生”等诸多流行词。
再比如996的工作常态提前透支了年轻人的“精气神”,典型的就是失眠所引发的一连串亚健康问题。微博上“抑郁”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了4.5亿,百度“抑郁”相关贴吧的发帖量超过2700万,知乎上有关“抑郁”问题的关注量也高达82万之多。以至于有一副好颈椎,告别失眠和抑郁的烦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的奢侈品。
同样是丁香医生的报告,疫情对年轻人的改变不仅仅是出门戴口罩,还有整体健康理念的提升:超过50%的人减少了外出就餐,39.9%的人开始改变作息规律,27.2%的人尝试培养健康运动的习惯。
回到消费观念的话题上,年轻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将与消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碰撞,颜值经济盛行的消费结构是否依然适用?目前似乎还不能下一个定论,毕竟2019年还是颜值经济流行的高峰期,这样的消费风向是否会在后疫情时代继续,还需要大量基于用户行为的洞察,尤其是新产品所释放的信号。
不过健康类产品的消费已经给出了新的方向:在选择健康相关的产品时,76%的公众表示首先注重的是产品功效,然后才是价格和颜值。映射到产品层面上,迎合年轻人健康消费意识的品牌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其中的代表就是老牌医疗器械企业攀高。
02 攀高的教科书级案例:专业PK时尚
2020年5月,攀高推出了第六代颈椎按摩仪产品,与市面上标榜时尚、将网红明星推荐作为卖点的产品不同,攀高P6并没有一味地追求“颜值至上”,而是选择了“加宽加厚”的设计。
“逆潮流”追求“宽厚”的背后,承载的是颈椎按摩仪的专业属性。
一方面,市面上的不少颈椎按摩仪为了所谓的“颜值”,在外观设计上刻意追求轻薄化,被迫阉割了颈椎按摩仪的基本功能,降低了对不同人群的兼容度,导致一些用户因为颈部支撑不足,佩戴时出现了松松垮垮的感觉。
“加宽加厚”的攀高P6因为机身够宽够厚,佩戴在脖子上能确保颈椎处于15°-30°的“舒适倾角”,同时配合3D智能贴合专利技术和专业分体设计,让颈椎按摩仪自适应不同粗细的颈部,无论左右摇摆还是上下晃动,都能确保电极片完美贴合颈部,避免了轻薄设计导致佩戴松松垮垮,按摩过程出现滑落的现象。在颜值和舒适度的权衡中,有着20年医疗器械生产研发背景的攀高,选择了后者。
另一方面,过度轻薄的外观牺牲的不仅仅是用户体验,还有产品功能。轻薄的设计限制了产品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纳米红光照射功能,也成了“时尚”付出的代价。
而攀高P6足够的内部空间,带来的是功能上的技术创新。其中攀高VTP双脉冲变频技术v6.0融合了TENS和EMS两种电脉冲技术,前者直接作用于感觉神经细胞,可以有效舒缓颈部的不适感,后者可以锻炼颈部肌肉组织,给用户专业的按摩体验。同时攀高P6保留了纳米红光照射功能并搭配三档热敷功能,通过发射630~650nm波长的可见红光,能够深层舒缓10-15mm肌肉组织,进一步缓解了颈部的肌肉酸痛。
可以看到,攀高P6以专业PK时尚的产品定位,正是基于对年轻人健康消费意识的洞察。对于上班端坐在桌前、下班玩手机的年轻“低头族”而言,颈椎的僵硬疼痛已经是年轻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时尚的颜值纵然是收智商税的“利器”,但专业的功能终归是满足用户刚需的不二法门。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在体验了攀高P6后,亲身体验到了使用前后的颈椎改变,并从自己擅长的专业角度肯定了攀高P6的优势及专业性。打出“专业”牌的攀高,收获的不仅是注重产品功效的年轻一族,还有专业人士的主动背书,给出了健康类产品消费的教科书级案例。
03 中国的“第四消费时代”
透过当代年轻人的健康消费画像,以及医疗器械企业攀高的洞察,或许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大胆的猜测:疫情没有刺激年轻人的报复性消费,却在加速“第四消费时代”在中国消费市场的蔓延。
日本消费观察家三浦展在2012年出版的《第四消费时代》中,以时间和消费行为特征为维度,将日本产业革命后至今的消费趋势划分成了四个消费时代:
第一消费时代(1912~1941),娱乐消费属于少数中产,多数国民在战时为安全的需求而奔波;
第二消费时代(1945~1974),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民众以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去消费;
第三消费时代(1975~2004),全社会开始提倡个性化消费,通过个性化的不同进行自我表达;
第四消费时代(2005年至今),人们对物质商品的需求逐渐回归朴素,为了充实自我而买单;
在疫情这个偶然性事件爆发前,外界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2019年中国人均GDP正式超过1万美元,时间上正好对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这样的类比似乎并无太多不妥,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注定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来获得快感和愉悦感。
只是在“消费主义齿轮”驱动的作用下,个性消费开始偏向于符号化的消费,通过符号找寻自己在消费鄙视链中的站位,直接导致了颜值经济的盛行。
从宏观层面来看,偶像产业在过去几年有着近乎疯狂的增长,靠脸吃饭的年轻网红越来越多,高端化妆品的销量以两位数的速度连年增长,以往小而美的医疗美容产业也在趋向于大众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太多人陷入了符号化的消费漩涡,通过打赏爱豆融入“圈子”,利用高颜值的产品建立“自我认同”……
某种程度上说,疫情对生活生产的无情冲击正在改变社会的消费轨迹,最大的特征就是消费理念的分化:四种消费模式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同时存在,既会为了颜值需求继续推动美妆产业、偶像产业的增长,也会在一些功能性的产品上逐渐抛弃花里胡哨的设计,回归朴素和基于产品价值本身的认同。
挑战恰恰留给了穿梭在消费模式叠加中的品牌方们,聚焦于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不同产品,需要找到不同的品牌定位,颜值经济注定不是通吃所有消费者的唯一答案。
04 写在最后
尽管还无法准确圈定“第四消费时代”的范畴,健康消费的意识觉醒却是不争的事实。
至少攀高为代表的医疗健康品牌,已经在重新思考消费的核心诉求。当其他同品类产品还在为“颜值”费尽心思时,攀高开始顺应消费风向的转变,以实用性、专业性、功能性揽获消费者。对于医疗健康产业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市场不再只有“颜值即正义”一个方向,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性的选择。
可以笃定的是,消费者的心理追求从“自我扩张感”转向“自我肯定感”,曾经是日本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的标志,同样的景象正发生在中国市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