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持续开展之中,实惠不断补贴不停。2020年的这个初夏,因为疫情的原因显得更为不同。作为国家企业,中国银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拉动经济、促进消费方面不遗余力,充分体现了担当和责任。
历史上,与传统互联网公司“造节过节”轰轰烈烈不同,中国银联的62节从来不追求媒体的高曝光度,而是在意消费者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每年的活动都是货真价实的“补贴”和“优惠”,实现参与者的口碑传播。
今年的62节,为“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掀起高潮,同时找来罗永浩助阵,气象与此前不同。与往年相比,今年银联62节有“三多”:参与的商户多,提供的优惠多,交易增长多,为消费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与商户规模扩大,小微商户被重点支持
根据银联的数据,今年银联62节单品合作商户数量达到去年双12的3.8倍,还新增了覆盖跑腿、送药、生鲜、外卖、线上问诊、网络教育、短途旅游等10余个行业逾20个细分服务类别的合作商户。
中国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涉及就业2.3亿人,占到中国全部劳动力人口的28.8%。在62活动中,中国银联大力支持各地小微商户重启经营,吸引小微商户超过20万家,覆盖全国280余个城市和1500个县城。
可以看出,银联62节对准的就是这些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和经济复苏需求迫切的行业,目的性很明确,效果也很明显。数据显示,5月20日至6月3日,近3500万名消费者通过云闪付APP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在逾40万家商户购买惠民好货。
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零售业、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5%以上,其中,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在50%的荣枯线以上,餐饮业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上,显示消费市场保持回暖复苏的良好态势。
此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通过最新数据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可促进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与此同时,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使得家庭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大幅增加,进而推动恩格尔系数降低1.65%。在这一轮的消费复苏中,中国银联和云闪付功不可没。
四重优惠力度空前,长期补贴与活动让利实现双重叠加
目前,中国银联云闪付用户数已经突破2.7亿,一年时间实现翻番,全国34个城市地铁、1700多个城市和县域公交、近22万零售商户、近10万超市便利商户、300多万餐饮商户、35万多台自助售货终端、1790多所校园、2600多项公共事业缴费项目、近3300个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均支持包括云闪付App在内的银联移动支付,规模化的发展也给62节活动提供了更大的优惠基础。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消费券对经济增长和消费复苏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银联一直积极探索。截至6月2日,中国银联30个分公司已在全国101个城市(区)助发消费券。活动期间,用户累计领取消费券近2000万张,累计优惠金额逾2.5亿元,带动消费金额近10亿元,其中九成以上受益商家为中小微商户。
在银联62节活动中,中国银联联合活动参与各方提供四重优惠,除商品品牌方、渠道销售方的双重让利外,还能获得银联的惠民补贴和银行的多倍积分回馈。中信、平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13家银行联合提供了近1300万元的多倍积分等优惠共同补贴用户。
今年的62节活动,实现了长期的消费券与集中性让利活动叠加,在全国复工复产大背景下的消费提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交易活跃再创新高,商户、云闪付和社会全获益
此次62节对商户交易的促进作用显著,参与商户的交易金额较前一周增长241%。在产业各方的共同投入下,单品优惠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活动期间,全国售出纸巾、牛奶、矿泉水、食用油等单品超过1134万件,单品活动交易总金额达到去年双12的4倍,创历史新高。
中国银联推出“2020年地摊夜市经济助力”方案,在产品、营销、管理、服务等四大维度全面赋能,促进小店与地摊恢复活力。银联首次尝试了直播形式,邀请江苏如皋、安徽歙县等地的市县领导连线,推荐家乡的土特产。银联还在直播间里支起夜市摊位,把物美价廉的地道风味带给广大消费者。中国银联携手云闪付1500万小微商户,促活小店与地摊,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银联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较活动前一周日均增长23%,其中活动商户交易笔数增长超3倍。此次的银联62节活动促进了广泛的社会消费提升,也促进了云闪付的使用程度。以罗永浩品牌直播专场来看,当晚全网参与人数超过205万,消费者在直播间享受了便捷优惠的云闪付支付体验,也大大提升了云闪付的品牌接受度。
目前,国际国内复工复产形势依然复杂,但中国有14亿的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大市场,有移动支付推动的数字经济优势,还有包括银联云闪付在内的各方助商惠民,相信可以共促消费回暖,燃点“烟火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