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与智的协同:华为云Stack重构混合云+城市价值体系
超大型城市的数字化、高质量治理、智能城市,近几年始终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在种种相关的新闻和分析中,我们经常陷入这样的知识盲区:我们会过分关注某种新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数据对比;但却经常忽略搭载这些技术之前,城市本身需要进行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接口开放。我们总是关注未来的、智能的、新锐的,却经常忽略现实的、基础的、可执行的——假如智能技术是种螺丝,那么城市本身必须具备相应的螺母才能安装成功。似乎业界很少有厂商去打开这个问题,回答城市智能化从0到1的问题。
城市+AI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城市固有的信息化、云化、城市数据系统与AI带来的新任务、新需求之间反复长期的调参适配。而城市智能化的肇始,首先要回答如何在保障城市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接入高速变化的AI能力与AI部署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北上广深中国四大一线城市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而梳理这四座超级城市的智能化实践,会发现有一种解决方案收获了四大城市共同认可。5月15日,华为云发布政企战略,并宣布华为云Stack系列产品正式上市。华为云Stack是位于政企客户本地数据中心的云基础设施,为政企客户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
华为云Stack的“一致化”特征,恰好是今天城市智能化所需要的重要价值节点。让城市与智能协同一致,搭载全栈全场景AI能力的混合云,正在突破产业界以往对云与城市的想象。
北、上、广、深的智能萃取
北上广深不仅是中国后浪们追逐梦想的舞台,同时也是中国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前沿探索阵地,代表着智能城市的最高水准。而在四大一线城市的政务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等多种探索中,都可以看到华为云Stack的身影。
比如说,自2017年起,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华为一同为上海市政府构建了基于华为云Stack的智慧政务云平台。截至2019年上半年,上海大数据中心已完成委办局1000+业务上云,“互联网+政务服务”100%全程网上办理,300+企业事项办理免交身份证和营业执照,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逐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了高效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在上海智慧政务平台中,华为云不仅提纲了基于鲲鹏的多样性计算与大数据部署能力。同时华为云Stack能够支持统一管理和编排物理资源、多类型虚拟化资源、公有云等多种资源,让智慧政务摆脱了传统的烟筒式系统和数据孤岛,实现了线下线上的零等待打通和升级。
而在北京,基于华为云Stack打造的北京政务云平台从决策建设到最后使用仅用时21天就搭建完成,联合上线的“移动公服平台”“瞰云云管家”“金蝶天燕”等数个业务,迁移改造最快仅需两个小时。同时北京市朝阳区建设了全国第一朵区县级鲲鹏政务云,将承载北京高精尖产业等平台。
在深圳,华为云的智能城市能力早已经落地生根。2019年深圳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非常丰富,“i深圳”APP整合近4700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实现这一成绩的深圳政务云平台,也是基于华为云Stack完成的搭建。
中国一线城市进行的政务云升级、城市智能化改造,往往能够看到华为云的身影。其基础逻辑在于,城市政务、交通、服务体系往往由大量系统和平台联接组成。其中很多系统已经建立在私有云上,而且众多核心数据和系统也必须进行本地化的云平台搭建,而城市业务和能力的实时扩展需求,又需要联接公有云体系,完成城市智能的升级。这种情况下,混合云成为了智能城市目前阶段相对合理的选择。
而华为云Stack的特殊点在于,它借助擎天架构与华为云技术体系的集成,打破了混合云的传统定义,带来了突破以往定义的智能城市底座。
协同与统一:混合云可以成为城市智能中的联接器
回归本质来看智能城市这个概念,我们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些矛盾。比如说城市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和联接,而这些领域在内核上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本地化的、固定的、数据极致安全的。而相对的,我们希望加载在城市中的智能却并非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不确定的、未来的、灵活而实时变化的。
事实上,产业实践中的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往往已经经历了若干轮的IT建设,数据系统达到了一定的稳定区间。颠覆式的智能化、线上化创新可能带来意料外的风险,也不符合成本边际和使用习惯。一般来说,智能应用等业务创新只能在城市中另起炉灶,很难与传统信息平台兼容与融合,这也造成了城市实践中大量效率被浪费。
那如何让城市的本地化需求,联接上快速发展的智能技术与应用体系呢?在混合云的基础架构外,还必须拥有最重要的价值升级: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完全协同。借助华为云擎天架构为基础,华为云Stack实现了与公有云利用一个架构进行云边端全场景覆盖,这就带来了对智能城市体系来说至关重要的本地平台与一业务创新API统一。
华为云Stack可以在本地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与华为云一致的云服务使用体验,实时同步AI、大数据、IoT、区块链等10大类70+云服务,共享华为云创新能力。同时华为云还推出远程服务托管计划、远程服务支持计划和本地服务支持计划,让城市体系聚焦业务创新。搭配华为云Marketplace推出的混合云专区,客户可以在本地管理界面获取海量优质行业应用。
由此衍生的另一个关键差异化,就是在用户视角上看,基于擎天架构完成协同的各种业务应用、部门提醒与数据区域,可以完成统一的管理。基于华为云Stack独特的“云联邦”技术,用户可以实现跨云的资源池精细管理和业界唯一的多级运营运维能力,通过精细化分权分域,对不同地域、部门、应用的资源授予和管控,让城市系统像管理各个部门一样,管理城市智能化过程中涌现出的多种业务、系统与随时发生的技术创新。
基于统一架构,进行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数据、业务体系与应用之间的全协同和一体化管理,让城市的固定与智能的创新之间,在技术与架构层面找到了可以沟通的空间,形成了城市以往业务与信息化建设得以保留,新场景、新技术、新应用同时可以接入的联接器状态。搭配能够满足各种城市需求的系列化版本搭建,以及城市用户最关心的芯片级数据安全能力,华为云Stack从技术逻辑内核到整体解决方案体系上,都可以说是对智能城市基础设的一次重构。
华为云Stack:关于智能城市的现实洞察
提起城市,我们想起的经常是落雪的紫禁城、波光旖旎的塞纳河畔、肃穆庄严的大本钟。然而在城市建设者的眼里,城市是下水系统、建筑工地和电线杆。基础设施的稳定、可用和价值获取,才是一座城市的现实真相。我们在设想智能城市的时候,脑海中往往会出现科幻电影里的那些画面。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城市如何在已有的IT基础设施上一步步升级,既不抛弃过去也不舍弃未来。这条路没有那么轻松,更多时候需要一个个解决方案升级和产业突破来聚沙成塔。
就目前而言,从基础数据、计算与智能架构上来看,城市大规模进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作为弹性能力的AI技术以及其他创新型技术,可用随时被城市所利用,并且不以以往IT基础的颠覆式重启为前提。
2、智能技术需要与城市ICT基础设施进行 融合,尤其要加快AI与城市本身数据融为一体。能够智能化进行城市数据的管理、使能和应用加持,从城市本身与智能结合,而不是某个端点加入智能化能力。
3、让ISV和开发者有舞台参加到城市创新当中,智能城市最终是众创型价值,城市本身要为高速进化周期做好准备。
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华为云Stack的重要突破点在于,将AI的算力、开发、应用、管理融入了城市所需的混合云体系中。城市用户可用在本地快速获取到一站式的AI能力与智能化数据管理体验,比如零等待接入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实现数据管控。通过AI的全面融入,政务云、交通云为代表的城市云平台可以走入高速发展周期,成为城市智能化全面、可复制发展的关键。
这种价值,已经开始在中国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与智能化之路上显现了出来。比如北京市政务云的大数据治理工作,就基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治理的流程、方法及区块链技术,将来源分散、形式多样的数据通过规范化、标签化、清洗融合、质量管控等操作进行优化。通过智能化和技术融合,北京政务云在此背景下完成了高速的业务创新。
再比如我们介绍过天津生态城基于混合云AI的 TrafficGO方案。能够实现线上训练、线下推理,基于实时视频解析路况实现动态信号灯配时,区域交通效能提升,车辆排队溢出次数降低20%,早高峰时长缩短10-15分钟。
从技术逻辑、实战案例到产业定义的突破,华为云Stack都在完成一种新的价值筑造。它用技术与架构创新,消弭了私有云与公有云泾渭分明的界限。保留了本地化与在线化的价值优势,去除了线上线下的更新割裂与体系分离。作为最需要安全与平稳,同时最需要创新的城市,这种协同与统一的兼容模式,打开了一个全新局面——想一想中国一线城市的气质,似乎也有与华为云Stack相通的成分。
关于智能城市和混合云,一种全新的定义正在启动:无论本地还是在线,无论私有云与公有云,其实都只有一种适合你的云,也总有一款能兼容现在和未来的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