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始终在背水 但没有一战

  昨天,一篇“腾讯背水一战”的稿子风靡全网,引起热议。印象中这应该是第三篇吐槽腾讯的所谓“巨稿”了吧。前两篇分别是十年前的【XX的腾讯】,前年的【腾讯没有梦想】(此篇还被今日头条颁发了个“金字节奖”)。

  突然感觉在自媒体时代,要想出名,必须「心狠手长」。比如狠心的起个令人一眼就能记住的暴风雨标题,管它跟文章主题思想紧扣不紧扣。然后敲出万字左右的“旁征博引”,管它行文逻辑严谨不严谨。

  然后把它扔到互联网这个充满漩涡的机器里,依靠社交齿轮的驱动,衍生出各种心怀鬼胎的分发规则,从而推动舆论高潮的到来。

  想必是微信官方觉得这篇稿子有点词不达意,或者是被大量读者举报投诉了,然后这个处在热点中心的作者微信公众号被禁了,时长一个月。不过刚才查了下,这个作者貌似还有个小号,名字就不说了,其中颇有玩味。

  于我来说,我觉得活该,必须严惩。联想到之前腾讯阅文风波,被大量黑手助推。再到现在该作者利用乌云压顶的「大大标题」来重点说腾讯旗下的「新文创板块」,突然感觉有点【一脉相承】的滋味。当然,在这里,只是猜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抛开这个不说,单从此文传播的源头和规模来看,腾讯的竞对们,或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了,爆文就产生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手活有多好,而是利益集团的手太长了,可以暗箱操作让大众觉得更嗨点。

  好了言归正传,腾讯昨天一季度的财报出来了,恰好应景这个“背水一战”。

  腾讯财报显示:2020Q1,公司实现收入108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超出彭博一致预期7%(彭博一致预期为1010.7亿人民币);实现净利润294.03亿元,同比增长6%;Non-GAAP下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9.84亿元,超出彭博一致预期13%(彭博一致预期为247.7亿元)。

  其中手游、广告大超预期,虽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有所增长,但我觉得这方面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毕竟受制于疫情影响,许多线下消费和跨境游等被取消,导致线下支付场景消失。且在云服务方面,受益于与联合国和广交会的 合作,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翻译等新的全家桶产品矩阵将会越发高效协同,这对于其未来的超远发展和圈夺全球云服务市场有着战略性的基础作用。

  从营收结构来看,腾讯不同于以往,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沉淀,这在对外抵御风险方面,有了一定的缓冲之力。

  疫情期间,能够取得如此超乎预期的财报,如果没有腾讯的“背水一战”,估计是有点悬乎的。好了,咱们继续说说这个“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的意思是身处绝境,为求出路,决一死战。

  在经历过3Q大战之后,腾讯积极吸取教训,连开了多场诊断会,沉淀、净化、直视自己。最终确立了「用己之长赋能连接投资合作伙伴」。比如利用流量扶持被投企业,利用资金投资前沿科技。比如我们熟知的美团、拼多多、B站、京东等等。还有每年一届的腾讯WE大会等。

  虽然很多所谓的大稿都在吐槽腾讯拥有流量和资本,在自己企业内部却始终培养不出所谓的创新型产品出来。其实,这个逻辑有点奇怪,一来是作者对创新产品的定义理解是啥程度;二来谁说有了这两样就肯定能做出创新型的产品?

  再者说了,即使做了所谓的创新型产品出来,企业高层也得站在未来的高度考虑是否会将其发展下去,它带给企业的正向价值到底有多少。这是这个艰难选择的过程,我相信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企业家都有这样的烦恼。

  而且产品出来以后,还得有个试错的过程,但国内的和国外的产品运营理念不一样。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做出的产品都是具备国际化属性的,毕竟聚集着全球各地不同肤色的工程师,他们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其推出产品一面世就是奔向全球化市场的。而且会随着产品的反馈不断进行迭代更新。

  而我觉得腾讯虽然现在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互联网企业,但在国际化征途上,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尤其是在产品运营方面,虽然有着不同肤色的工程师,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用户在本地,所以从开发产品的惯性思维来看,还是以国内本地化为主,所以从创新上来看,还是有点地域局限性的。

  当然,有人说腾讯内部各种组织架构不同,导致研发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而且耗费公司内部资源。这个确实有点,不过放眼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存在这种问题。

  我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是所谓的内部赛马机制,保持集团内部的竞争活力;二来是为了抵御外部竞争,为自己留一点行业后路。当然,我建议诸如腾讯、阿里等这类国内互联网巨头应该在内部推行“失败文化”。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硅谷互联网公司对失败的态度就很坦然,淡然。

  而国内,做好了晋升加工资,员工们纷纷膜拜;做错了则是各种鄙视,有时甚至被踩的抬不起头来。尤其在国内,这种文化很是流行,也难怪国内互联网整体创新意识不足,这是需要警惕的。

  除了所谓的分析师们抓住腾讯内部产品创新不足不放之外,还高高在上的说腾讯只会利用流量和资本进行投资连接外部企业,以此证明腾讯不是一家合格的互联网巨头公司。

  我想问的是人家有这个优势为啥不好好利用呢?小公司没有资本,做推广的时候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与别人置换,以得到市场曝光,最终形成转化。大公司用自己的优势去拓展市场就不行吗?在我看来,腾讯通过流量和资本带来了三大价值的提升。

  一、流量价值的再利用

  大家都在吐槽腾讯空有流量,玩不出所谓的创新出来。其实我觉得经历过3Q大战之后,腾讯高层的战略是用自己的流量优势连接合作伙伴,促进共生共赢。

  让自己的流量进行再生价值的输出,我觉得才是腾讯最想看到的结果。比如短时间内崛起的拼多多,就是依靠腾讯微信的流量,通过社交关系链条的挖掘,实现了用户数和订单量的暴涨。

  把流量交给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通过流量的 运营,实现流量商业化价值改造,提升流量的转化率和沉淀率,这难道不是流量运营的另一类创新方式吗?

  二、腾讯系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价值凸显

  腾讯通过流量和资金投资扶持合作伙伴,其范围之广,涵盖吃喝玩乐等各个方面。在经历了腾讯流量加持之后,国内的腾讯系产业发展普遍欣欣向荣。这种产业链条共振带来的不仅仅是用户基于移动互联网享受到的便捷高效服务体验,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产业价值力的提升,而这无形之间增强了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社会价值的持续加码

  今年疫情期间,腾讯通过新闻等渠道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疫情情况。而且还通过推出健康码帮助行政机构提升防疫效率。

  当然这只是其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腾讯通过流量和资金,在赋能产业合作伙伴进行科学运营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之外。宏观上来看,腾讯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运转,提升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升华,这对于一个践行科技向善的公司来说,确实应当被点赞。

  所以,腾讯始终在背水,因为它始终在为产业合作伙伴【止渴】,时间长了,朋友都这么多了,哪还有战斗呢?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5-14
腾讯始终在背水 但没有一战
  昨天,一篇“腾讯背水一战”的稿子风靡全网,引起热议。印象中这应该是第三篇吐槽腾讯的所谓“巨稿”了吧。前两篇分别是十年前的【XX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