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日前,百度宣布旗下的在线办公品牌“百度Hi”进行全面升级,正式更名为“如流”,期望进一步打造成为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办公平台。
如流之名,颇有深意。百度希望助力企业办公如行云流水一般更加畅快、高效,所以不管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功能迭代,推出520人音视频会议,还是锚定知识管理方向,帮助企业盘活智力资源,百度“如流”无疑正让全世界重新认知自己,也在重新定义着在线办公平台的方向,而这或许都将进一步引发行业变局。
在线办公市场的角逐愈发激烈,以BAT等巨头为主的互联网竞争格局继续延伸到在线办公领域,百度Hi品牌升级为如流,全方位面向市场开放成为当下行业的关键信号。
那么,当我们处于大变局时代,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逐鹿在线办公市场,以各自的路径重新开辟To B服务,办公领域的未来又将呈现出怎样的一种行业状态?
在线办公是必经之路,看准市场需求的“跨步”成为关键
无所谓新风口,在线办公已是大势所趋。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市场对于这一认知还不是特别深刻,那么新冠疫情对大环境的影响,进而拖累企业经营的负面表现,已然在动荡之下掀起了一道在线办公的大浪潮。
这样的市场加速不仅仅是在国内,此前不久,BondCapital合伙人、互联网女皇MaryMeeker发布《疫情下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在疫情爆发后,Zoom、Slack、Microsoft等企业服务应用的使用量皆出现大幅上升。
对此,MaryMeeker甚至大胆的总结到,“一场或将改变大多数办公室工作场景的大型试验已经悄然开启。”
在国内,疫情进一步打开在线办公的市场与渠道,刺激全行业进入发展的窗口期更是成为时下最具话题性的热点。
百度Hi也同样看到并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将此前企业内部使用的智能远程办公平台宣布对外开放,并特别针对湖北等疫区企业免费提供高清音视频会议、企业云盘、企业IM和应用中心平台等多项服务,满足在线办公需求。
进入后疫情阶段,对于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认知——在线办公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企业增效降本的“利器”之一。
所以,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就显得直接许多,思考的方向也更加 。那就是,当在线办公发展成为必然,未来的方向将如何判断,以何种形态呈现,进而影响企业服务的质量?
这才是目前市场上诸多在线办公平台应该思索的关键。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企业服务的不同需求,在线办公平台的入场方式和姿态也不尽相同。
比如阿里,便是紧紧依托零售生态来进行To B布局;腾讯,借道自家的社交流量,打通微信成为旗下办公平台的必经之路;华为,构建底层设施,不断加速与软硬生态进行融合,等等。
当各家的路径被逐步梳理出来,我们便不难理解诸多在线办公平台背后的出发点——面对3000万中小企业庞大的办公需求,我国目前的在线办公市场仍然存在着供给单一、需求多元化的行业问题。
所以,互联网巨头在角逐在线办公平台的时刻,很识趣的从不同的需求角度切入,在产品之间拉开了差距。可以说,百度如流的卡位恰是证实了这一个思考。
以知识管理为主打方向,将企业知识资源引入到日常沟通和协同办公中,以此来满足企业知识管理需求,帮助企业沉淀知识,盘活智力资源,这种卡位内容服务的战略定位既与其他的在线办公平台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又将很好的弥补市场空缺的一环。
不难看出,百度在对旗下办公平台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烈的主动干预意识,有意的在对办公平台进行二次定义。
重新定义在线办公,百度如流内外赋能的两条路径
当我们沿着百度的这种主动干预意识进一步来解剖如流的产品表现,不难发现,在整体的品牌升级下,百度如流始终踩在两条关键的产品路径上。
一般来说,产品研发存在着两条基础路径,即核心路径与外围路径。前者表现为产品拥有市场主流基础功能的配置,后者则需要产品具有向外的延展性和独特性,比如依托自家生态来构建竞争优势。
在核心路径上,百度如流的表现已然跃跃欲表。在此次升级过程中,百度如流重点发布了三大核心功能点,将在线办公平台从“远程通讯”升级为“企业通讯+协同办公+知识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前两者“企业通讯+协同办公”的表现非常明确,对应核心路径上目前大多数主流平台的基础功能。接下来的发展只需要在原有功能上进行迭代,以产品技术或用户体验拉开差距即可。
从百度如流的表现上,这一个思路也得到了验证。比如,在通讯方面,百度如流就试图以技术来突破行业的限制。
基于“云+AI”能力的支持和创新音视频通讯框架的构建,如流推出了支持520人同时在线的音视频会议功能,是目前业界支持规模最大的平台。其他的功能同样建立在百度AI技术之上接连发布,如智能降噪、中英文混合的语音输入,等等。
可以想象,未来这两项基础功能的主流表现在行业内或许不会再出现太大变化,只需要依托技术力量来不断的突破服务上限,即是各大平台的角逐点。
谈完核心路径,再说一下外围路径。
很明显,在外围路径上,百度如流的表现并不低调。依托百度的内容+搜索大生态,构建“知识管理”为主的竞争优势,后者的加码比起前两者(即企业通讯+协同办公)一下子就令百度如流的品牌形象立体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外围路径不同于核心路径,它更加需要一个完全创新的方向,需要平台对内外变量即自家的生态资源和外部的市场需求做出一个精准的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看自己有什么,市场又需要什么,最终能否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功能或产品来向市场推广。
以如流的“知识管理”为例,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外围路径的内外变量。
对内,以搜索起家,百度拥有中文互联网长期以来的内容沉淀以及二十多年的搜索经验和大数据积累,结合如今发力的AI技术,可以说百度既拥有内容资源,也有挖掘能力,两者相宜一拍即合。
对外,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兴起,一大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崛起,如教育、金融、传媒等,企业的知识需求日渐紧迫,却迟迟缺乏专业的办公平台进场。
那么,在内外变量的相互影响之下,百度如流锚定“知识管理”也就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百度抢滩在线办公领域的一个焦点和优势。
事实上,从产品的两条基础路径出发,最终回到百度的集团战略高度,都不难解读出,百度此次抢滩在线办公赛道的决心和野望。
一方面是向前承载云+AI优势的融合,三大核心功能“企业通讯+协同办公+知识管理”始终建立在百度新兴技术之上,成为一个明显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是向后转化内容生态的价值,关键功能“知识管理”成为如流打破行业僵局的利器,依托内容大生态的同时也是在成为内容价值的输出渠道,是未来内容产业进一步突破的关键窗口。
对于外部而言,如流无疑是百度进一步破开B端市场的一把利剑,在线办公成为To B生意的另一个关键赛道。
在此,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如流这把利剑的“出锋”动作,先“刺”,以知识管理瞄准知识密集型企业,激活企业的核心资源,以此扎根在线办公市场;后“切”,进一步依托百度生态和技术进行迭代,打造普适性综合平台,向全行业进行广泛赋能。
为此,如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期望向B端市场发力的百度也必然将其捧起,继续倾倒生态资源,使其不断深入在线办公领域。
在线办公是一场无限战争
事实上,不仅仅是百度,目前互联网领域各大巨头从未停止过对在线办公市场的开拓,动作频频。钉钉之后,阿里又于4月初推出阿里云会议,竞争之势不言而喻。
但是,对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或许还远远不够。供给单一、需求多元化在庞大的产业市场面前,始终是一个常态问题。
MaryMeeker对在线办公市场作出预判的“悄然开启”,另一方面也是在说,这种大规模的在线办公场景也就才刚刚起步罢了。
所以,对于行业来说,未来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场无限战争,需求不断,就没有所谓的终局,而身处其中的竞争者便需要持续的打磨自家产品来应对这个趋势,和趋势之下的变化。
当然,最明显的变化,便是随着各家平台的功能不断迭代,来持续扩展企业服务的边界和上限,呈现为以平台质变推动行业量变的过程。
回到百度如流的此次升级,我们可以再从产品功能上来进一步探讨这个过程。
对于市场的经营状况而言,可以简单的划分出“坐商”与“行商”两种模式。
目前,更多的在线办公平台面向的是前者的问题,因为“坐商”的商业场景更加稳定,不稳定变量少,对技术与服务的需求也就简单许多。
面对后者,如教育培训、金融、房产等需要走出去,人员密集且流动性高,商业互动紧迫的企业而言,即便存在在线办公的需求,也很难有平台达到他们的要求。
为此,当百度如流推出520人音视频会议、智能降噪、无须下载快速入会、智能语音等功能时,恰是为“行商”一类的企业加入在线办公领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外跑客户的销售人员或许不再因为周遭环境的喧嚣或是没有下载某应用等等一切莫名的原因而耽误与内部同事和外部客户的沟通,影响办公。
那么,这样的多元场景扩展和产业覆盖也正是未来在线办公平台亟待解决的,沿着百度如流此次升级的方向,值得市场借鉴和思考。
未来,这场无限战争也将随着不同平台的迭代进一步激化,成为推动市场和产业进步的驱动,正如此次百度如流的升级一般。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