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俊宇
福布斯在2019年发布了一篇名为《What Effect Will 5G Have On Our World?》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指出:
它似乎注定要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和远程医疗等数据密集型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5G为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好处,以及5G驱动千行百业的转型价值,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两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而且是递进关系。
互联网正由消费互联网时代迈向产业互联网阶段,并渐呈融合之势,很多企业同时提供To B和To C的服务,它们往往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业务类型。
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呈现出三大特征:
- 市场增长从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营销模式从流量驱动,转向口碑驱动
- 新兴技术从概念走向落地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技术提升竞争力,有些企业以此来提升消费端的服务体验,有些企业则用来实现生产与经营的降本增效。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 融合,将推进5G向各行业的扩散和渗透,孕育出新型的产品和服务。5G与医疗、工业、政务、零售、教育、农业等行业的融合渗透,将改变人类信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远程医疗、智能制造、车联网等创新应用。
一
5G产业元年的开启
坦率说,2019年是5G产业周期的前奏。2020年则是5G产业真正的元年。
2019年,5G基站刚刚开始建设,第一款5G手机发布,VR、AR眼镜初步试水。进入2020年,5G基站进入大规模建设期,大众款的5G手机陆续发布。
To C的应用端(云游戏、VR、AR游戏)初露市场。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To B的应用端,例如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正在逐步落地。
可以说,5G产业周期的变革,涉及的领域和延续的时间可能远比3G、4G要更加超出预期。
今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篇名为《抢占5G风口,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阶段》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到:
新基建正是智慧城市建设飞跃的一大机遇。未来几年,以5G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同时有报告指出,预计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
而近日发改委发布的关于5G的国拨项目则明确提出了7个方面的场景:5G车路协同、5G虚拟企业专网、5G智能电网、5G智慧港口、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超高清制播系统。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一系列“动作”已经为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这套以5G和To B为主轴,以数字经济为大势,以行业数字化转型变革为表现的系统将在华为及整个ICT生态的实践中诞生。
回顾这一年来采访的一众服务于To B领域的企业,各家都在构建自家的数字化转型生态,To B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片红海。
当然,各个政企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完全采购一家,只能各家采购,提供相应的标准化技术模块,最终统一整合。
从需求方的视角去看,这样也有好处。毕竟技术升级迭代很快,做完一整套的方案成本极高,需要更新迭代时往往难以修改,模块化则可以降低修改成本。
从供应商的视角去看,也是好事,毕竟提供整体化方案需要对客户所在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样耗时极高,也很难去切入更多的行业,模块化往往可以带动更多ISV解决方案商参与其中,打造更能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都在做生态的原因。
二
下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生活中的长波》的文章,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这个理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周期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
这个理论在冥冥之中依然影响着人们对技术红利的思考。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经历了5次大的产业周期,每个周期为50~60年,前30年为基础技术的发明阶段,后30年是技术加速应用阶段。
某种意义上,上世纪90年代到2020年,其实就是信息产业周期的后30年,在前30年的信息技术发明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全球性的技术型公司(IBM、微软、英特尔等),后30年ICT技术加速推动了各行各业数字化,一批全球性的数字化服务公司诞生。
2020年之后的下一个周期,很大可能性正是5G To B的场域。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中窥见端倪。过去在4G时代,行业数字化进展相对缓慢,然而,5G和新基建来临,它会让行业数字化迅猛提速。尤其是在智慧城市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更是明显。
5G To B和城市
4G时代智慧城市的步伐是缓慢的。在《四川日报》2013年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4G时代所谓的智慧城市仅仅只是“新农通、校园一卡通、公安卡口、车站订票、税务发票兑奖等多个系统”。
然而,在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批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布局,其中华为几乎把全部技术投入其中,构建起了一整套智慧城市的骨架。而随着“新基建”的落地,可以预见,这些技术储备将随着城市的聚集效应和网络效应进一步显现价值,城市中的垂直行业,比如零售、地产、医疗等的数字化转型又将得到螺旋式提升,这也会带动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5G To B和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方面,5G在工业数据采集和控制场景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5G网络来实现精准控制,确保工业设备的准确操作。例如恶劣环境下的机器作业,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低延时让操作人员在远程同步操控成为可能。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5G技术,这种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想法变为现实,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才得以显现,而这也吸引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往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型,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变革。
5G To B和金融
4G时代开始,金融行业积极投入发展热潮,可以看到,2013年4G网络刚刚商用不久,国内的Top级银行就赶紧选取杭州、成都等4G网络覆盖较好的城市率先开展了4G技术应用测试验证工作,通过4G网络实现了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和多媒体自助终端一点接入,同时承载自助银行实时交易数据和监控视频流量。
随着5G的到来,银行开始更加积极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嵌入式风控,即将风险管理进一步前移,嵌入供应链或企业生产流程,动态刻画客户、业务、抵质押物等业务主体的立体风险视图和风险收益视图,结合企业经营情况数据,及时发现客户异常信号并进行预警,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支撑等等。
可以说,5G To B在金融行业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
5G To B和医疗
5G与医疗行业结合,将改变传统的医疗方式和服务模式。4G时代,远程医疗对无线通信的延时、带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一旦医疗就诊过程中出现网络中断或连接延时高的情况,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5G则有力推动了远程医疗、快速急救、智慧终端、医疗影像、个性化医疗等医疗创新应用,为医疗服务模式带来巨大变革。年初的抗疫过程中,基于5G的创新应用已经体现出巨大的价值,也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上了一大台阶。
三
畅想我们二十年之后的生活
5G To B其实真正影响的是我们未来的生活。行业数字化转型,表面上看是在一个个To B领域深入,其实归根究底,还是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日本作家亀井卓也在《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中畅想了三幅画面。
它们分别来自20多岁的都市丽人阿彩,40多岁的工厂负责人健太以及70多岁的退休老人阿源。
20多岁的都市丽人阿彩喜欢用无人驾驶的共享汽车出行,因为5G时代的换乘车搜索服务,不限于电车及公共汽车,还包括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及私家车。这让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出行方式更加丰富。阿彩在购物中心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后,便去演唱会场入口的门闸处与朋友麻衣会合,然后两人一起进入会场。当然她们的门票在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中已被自动识别。
40多岁的工厂负责人健太所在工厂内的生产线已完全实现自动化,利用机械手顺利展开协调作业,每道工序都通过海外总部云上的控制算法实现最佳化。健太的工作是根据国内的订货情况确定产量。不仅从客户也就是汽车厂家那里得到以往的订货量,还根据汽车本身的需求及经济运行状况通过AI预测出最佳产量。
因为5G技术,70多岁的退休老人阿源的电动椅子式个人移动车越来越高级。首先是具有导航功能,其次是实现了自动行驶。在阿源的儿子真一手机上还会接到“阿源已经从自家出发去社区中心了”的短信通知。
可以说,传感器、云这些组件整理运转并实现连接服务,这成为了5G时代的基本架构,从驱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始,其最终的价值也将回归我们所有人的基本生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