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兴亮 | 我的视频号认证了「作家」
文/刘兴亮
↡
01
小时候,老师问班里同学,将来的理想是什么。
大部分人回答:教师、科学家、医生、工程师……似乎没有人立志当农民和工人,还有一心当公交车售票员的,也有立志要开摩托的。那时候摩托是「开」的,不能简单说骑。但没有人斗胆要开飞机。飞机得「驾驶」,驾驶是很复杂的操作,小孩子不敢想象。
我的理想是当个作家——这至少是高中以后的理想了。尤其是高一开始在《吕梁日报》发表散文诗歌之后,就更嘚瑟这个理想了。
02
这理想,后来被现实冲刷得面目全非。
如今我出门,额头上戳着一大片标签:创始人、CEO、院长、委员、教授、专家、主席、理事长……可谓多矣,杂矣!然则其中多数都是社会工程的结果,不是心灵生活的药剂。
最近视频号认证的时候,认证一栏仅标了两字:「作家」。
以明心志。
03
人所从事的治生之业和内心理想,常常是不可调和的。我很少见到一个人「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的人,只在电视新闻里能看到。
盖因工作是有强制属性的,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特定的目标,这就给心灵上了桎梏,好像身后有一只狗在撵,这样做事(边跑边回头看)怎能心情舒畅,谁还会「热爱」呢?
据说国家级厨师回家后绝不涉足厨房,教师比学生还盼着下课铃声,政治家至少有一半时间忧心如焚,相声演员在生活中都沉默不语,影视明星一概「梦里不知身是客」,他们信奉的哲学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总之理想要实现,难如登天。不信你问问周围的人,谁敢说自己实现了理想。
凡是实现了的都不是理想,而是现实。
04
但是当作家不一样!
作家很难成为谋生的职业(否则就麻烦了),作为一种从小培养的隐秘趣味,写作带来的额外收获不能用效益来衡量。
它很容易「当」,因此王朔在小说里抱怨:「你们都去当作家了,怎么不叫上我啊!」我愿意叫上周围的人当作家。
05
作家的乐趣很多,我来亮三点:
- 左一点: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没有人天生会写作,都是从阅读模仿开始的。读书除了增长见识之外,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否则不辨菽麦,到了厕所就觉得香气扑鼻,那还活个什么劲。
无论诗歌、散文、小说,抑或历史人文类的任何书籍,都能给人以无形的熏染,对人生百态和社会自然有另一层认识。这样人就会有机会进入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去,上升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苏轼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再加一句:无书令人昧。
- 右一点:写作。
看的多了,自然想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字场景。从身边的人物和小事入手,或者从日记开始,记录自己的心迹,议论社会的焦点,抒发内心的情绪。
尤其是,到了喜欢异性的年龄,写情书固然可以,但比不上写情诗。为自己青睐的姑娘写一首诗,等于或大于为她弹一首肖邦的夜曲,效果可想而知。
人们说,女性比较感性,看重外表和财富之类的俗物,我敢断言,这类人都不会作诗。当你不能用精确的文字表达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时,要通过指指点点的比划来追求异性,也几乎可以断定在今后的人生中,将步履蹒跚。
写作带来的最大乐趣,当然还是「创作」过程中心智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带来的思想快感,它可以让人忘记一切烦忧而全身心投入到对一个结果的期待中去,而这个过程本身也异彩纷呈。
- 下一点:交友。
很多人苦于自己默默无闻,没有多少朋友,缺乏广泛而有层次的社会生活。写作会默默地克服上述困难。
几乎很容易地,在写作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同道中人,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彼此相互认同,彼此鼓励,一起进步,这种状态居然可以在中学毕业后持续一辈子,真不可思议。
喜爱写作的人很多,遍布世界的角角落落,无论走到哪儿,这类人都能通过嗅觉发现自己的同类,迅速臭味相投。写作的人不可能没朋友,哪怕最孤僻的作家也会遇到惺惺相惜者。
06
还有可能扑面而来的名利。这一点是题外话。
写作很难跟经营挂上钩。比如科幻作家刘慈欣,一辈子在一个四线城市的郊区电厂上班,写了几十年科幻小说,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当名利到来时,真有些势不可挡,这在他完全出乎预料。但是如果他没有这个爱好呢,做一个高级工程师也不差。可他有这个爱好,并且持之以恒,乐在其中。
07
当然作家没那么好当。
我辈还需继续努力,力争写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