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米、华为、一加、OPPO接连入场,电视的魅力在哪里?
文 |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日前,美国芯片巨头博通把Netflix送上了被告席,博通公司状告奈飞侵犯了八个和网络视频服务有关的技术专利。
博通表示,奈飞的侵权行为导致了“掐线族”的增加,这降低了对博通芯片的需求。所谓“掐线族”是指那些青睐网络视频服务,抛弃了传统有线电视服务的人。
其实,不光是“掐线族”在增长,全球“无电视家庭”近几年也在快速增长,现阶段可以说整个电视产业链都处于“焦虑”状态。
但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却“热闹异常”,从2018年开始各大手机品牌纷纷入局电视市场,前不久OPPO又确认将进入智能电视行业,电视市场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手机品牌们趋之若鹜?
一、抢市场?秀实力?手机品牌图什么?
如果说智能手机市场是一片“红海”,那么电视市场其实也是一片“苦海”。从行业整体来看,电视市场早已触达市场天花板,近两年整体都处于微增或下跌的状态。
据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彩电消费约2200万台,同比下跌4.3%,全年消费情况预计最多与2018年持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又遭遇“黑天鹅”开局,据AVC数据显示,2020年第9周(前2个月)线下市场彩电零售同比下滑高达56.2%。
且AVC预测,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进一步收缩,全年零售量4613万台,同比下降3.3%;零售额1262亿元,同比下降5.8%。
在市场竞争方面,彩电市场本就异常激烈,目前彩电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阵营,一边是以三星、TCL为首的QLED阵营,另一边则是由海信、LG、康佳、创维、长虹、索尼、飞利浦等诸多品牌拥簇的OLED阵营。
在“手机品牌”还未进场之前,他们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特别是线上渠道,价格战异常火热在2019年达到“巅峰”,据AVC数据显示, 彩电产品2019年零售额为1340亿元,同比下降11.2%,行业均价为2809元,同比下降9.4%,创十年最低。
怎么看彩电市场都是一个“坑”,却依旧挡不住小米、redmi、华为、荣耀、realme、一加、OPPO们的前赴后继,不禁想问他们究竟在图什么?
“智能相对论”初略来看,有几个方面或是驱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关键。
首先,手机与电视的一个明显共同点就是“带屏”,且都是以内容做服务。这表示在制造方面它们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手机厂商在供应链方面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转移到电视产品上。而电视的“大屏”体验又是手机的“小屏”无法满足的,入驻电视市场正好可以满足手机厂商们的“大屏”缺陷。
其次,手机品牌“去手机化”是目前行业的一大趋势。在华为、小米的带动下,布局全品类已经成为标准模式,这对于品牌而言既是主动变革,入局电视行业能够为品牌带来额外收益,且还能增加品牌影响力;又是算是被市场“绑架”,别人都做你做不做?试错的成本很低,但错过的成本任何一家品牌都承担不起。
最后,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IoT家庭场景驱动下,电视产品作为智能家居时代的“枢纽”存在,其想象空间被无限放大。掌握了“小屏”主动权的手机品牌,再获得“大屏”主导权后,将实现双屏联动互通,在IoT战局上占到先机。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手机品牌“自愿”也好,“被迫”也罢,总之是纷纷入场,不过问题又来了,电视好做吗?
二、押注电视市场,手机品牌又凭什么?
根据市场数据来看,至少现阶段“电视”还真不好做。萎缩的市场,加上拥挤的环境,好在市场的大门也没有完全封死,钻一钻也还是有空间。
1、市场虽密,却无寡头
在品牌占比方面,彩电市场相比其他类别更加“平均”,国内市场为首的海信与小米的占比都在20%左右,而创维与TCL份额相近在15%左右,剩下的30%由其他品牌瓜分。
对比海尔在冰箱和洗衣机市场分别占比25%以上,格力在空调领域占比超30%,彩电市场的“寡头”还未显现。
小米能够成功“抢滩”第一梯队,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布局早,2013年时小米就已经进入了电视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对于非传统电视品牌的接受度很高。
像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品牌在技术领域,已经收获了市场认可,至少他们的相关电视产品并不会因“跨界”而出现质疑,打个比方创维老板投资造车,市场可能会想靠不靠谱?但是手机品牌做电视则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2、新品类崛起,“OQ”又有新对手
在“忐忑”中的电视行业也不是全然没有好消息,如疫情期间,线下销量虽然大跌,但也因用户大规模回归客厅,使得2020年第9周线上销量零售同比增长了16.03%,彩电是这一时期所有品类家电中唯一不降反升的存在。
且有一个单独品类突然火爆了起来,那就是“激光电视”,据中怡康2020年3月2-8日的数据显示,激光电视在线上的零售量同比爆增高达2112.5%之多。
对比传统led电视,激光电视有几个特点:一是,led电视价格往往随着屏幕大小成几何倍数增长,而激光电视性价比更高;二是,激光电视采用的是漫反射成像,对于用户眼镜更加友好;三是,激光电视更加节能,同样尺寸的产品同时间内激光电视的电量消耗仅1/3。并且激光电视与智能手机的操作方式相近,这对于手机品牌而言也是优势所在。
有消息称,部分手机品牌已经将目光放在了这一领域,毕竟与led电视相比,激光电视还刚起步,虽然像海信等品牌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但显然在这一领域,留给手机品牌的空间更大。
3、用户基数,能否带入电视市场
手机品牌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在“单屏”需求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时,“第二屏”的重要性凸显。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两个屏之间能否良好的实现互动?且这已经成为用户在购买智能产品时的一个重要考量。也是基于这一点,可以看见目前各大家电品牌在IoT赛道都是以“开放生态”做布局,敞开大门欢迎各路人马。特别是与手机品牌之间的联动,各家都非常积极。
然而如手机品牌因为先天占据了“手机”这一品类,可以“广交朋友”,却又没有那么必须,“全品类”一词在手机品牌上更为恰当,他们要做的只是想办法如何将手机用户转移到家电产品上,难度上要小很多。
整体而言,以小米、华为为代表,手机品牌已经逐渐在电视市场杀出了一条路,当然传统电视品牌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可以预见接下来行业竞争还有得打。
三、同一条路,不同走法
虽然在“小屏”到“大屏”这条路上,手机品牌都是选择了从电视开局,不过各品牌间在玩法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最早进场的小米,他们走的路子与传统电视品牌类似,在供应链方面也与传统电视品牌差异不大,像面板小米分别由LG、三星、华星 光电供货,芯片是由晶晨股份提供,而晶晨也是TCL与创维的供应商,而在销售方面,小米电视产品也延续了“性价比”的一贯路线。
再到华为虽然生产电视,但华为的定位却非“电视”,就像余承东曾表示“华为不会做传统的电视产品”。在称谓上也“独树一帜”目前华为的“电视产品”被命名为“智慧屏”,但其实也就是智能电视,至少在功能和操作上与其他智能电视也没有太多改变。
在供应链方面,最为不同的在于芯片,华为智慧屏产品是使用的三大自研芯片,分别是麒麟AI芯片、鸿鹄智慧显示芯片和凌霄WiFi芯片,这也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在经历“美国政府事件”后,华为深刻体会到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且自研能力让华为具备了从终端到配件的垂直整合能力,这是其它手机品牌不具备的能力。
而一加在电商市场上的套路与手机一致,都是采用的“曲线救国”方式,即都是从海外市场出发。去年9月一加在印度推出了自己的电视产品OnePlus TV Q1和OnePlus TV Q1 Pro,却迟迟一直未能在国内上市。
去年据一加创始人、CEO刘作虎透露,一加电视将争取2020年在国内发布,但也只是争取,其他信息一概没有。除去在硬件以及软件上的一些问题,迟迟未能在国内上市,可能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场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除去传统家电品牌、跨界品牌外,还有来自海外品牌如三星、LG、索尼的竞争,而一加在营销上并不“擅长”,如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不知道一加手机在海外市场有多“靓丽”,所以同样是定位高端市场,一加电视在品牌方面却没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
二是价格,因为是定位高端市场,一加电视的价格并不亲民,两款55英寸的产品在印度市场的发售价分别为69900卢比和99900卢比,约合人民币7000元及10000元,而这一价格区间在国内最高可以买到75英寸的产品。基于这两点,让一加电视在国内市场还缺乏竞争力。
无论如何,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才是好猫,手机品牌在电视市场的差异性模式随着更多品牌的进入,可能还会呈现出更加的多样化,至于最终随着“跨界”的玩家越来越多,将使得电视市场的水变得清澈还是更加浑浊,相信不用太久就能清晰。
总结
最后,手机品牌的进入能否给电视行业带来新的改变?“智能相对论”认为,主要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手机品牌对于高端、新型产品的投入,在激发“鲶鱼效应”的同时,有可能将激活见底的产品价格,毕竟以目前手机品牌的电视产品价格来看并不低。
二是,智能手机的玩法或将改变用户对于电视产品的固有观念。有分析人士做了一个对比,1台最新的iphone11pro能够买到8台电视,买当然能买,不过以最低的电视价格对标最高的手机价格,有些极端。就以2019年的市场均价2809元来看,1台iphone11pro依然能够“换到”2-4台电视。然而在换购率上,手机产品是2-3年,而电视则在5-10年甚至更长。
手机品牌通过渠道、营销等能力,能否改变电视产品换机频率,这一点值得期待。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含无人机、智能手机、电视)、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