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众生相:你们在手机云蹦迪,农民在手机抢收成

突如其来的疫情,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各行各业的生产。就社会环境来说,这一次疫情跟2003年非典疫情最大不同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不论是生活、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智能手机在抗击疫情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智能手机,生活品质不下降

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城市居民来说,宅家不出门就是对抗疫最大的贡献。在超过一个月且依然未彻底结束的全民隔离中,智能手机和背后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最大功臣。

  •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搜索、社交和资讯App获取及时而准确的疫情信息,消除恐惧;
  • 不能见面的人们在社交应用上频繁地沟通互动,人与人的距离反而变得更近了;
  • 电商平台成为人们获取生活物资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渠道,盒马、每日优鲜和京东到家实现至少三倍的增长;
  • 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停课不停学”,疫情隔离期成了充电学习期;
  • 长短视频、直播、游戏、阅读、音频、音乐和动漫平台则让人们的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只是帮助大家打发了闲暇时间,同时也成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工具。

上面提到的这些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这次疫情中为数不多的“因祸得福”的产业。回望2003年的非典疫情,虽然当时已经有了门户、BBS和BAT等平台,然而互联网基本只发挥了信息传递的价值,且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上网——大多数人上网要去网吧,但网吧均已停业。当时被隔离的人们的生活品质很难得到保障。这一次疫情虽然全民隔离,但人们的生活品质并未大幅下滑,移动互联网的力量被所有人看见。

很多人养成全天追剧、刷短视频、看直播或者玩游戏的习惯。一直不能出门的人在网上吐槽“闲得慌”“闷得慌”,为不能出门运动身上长肉而烦恼。实际上,相对于一些群体而言,在这次疫情中大多数人是幸运的。对于一些职场人士来说疫情期基本可以在家办公,公司顶多少发一点奖金,然而对于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带农民来说,疫情的打击却是难以承受之重。

农民很受伤,智能手机成新农具

很多人说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以及第二产业(制造业),实则不然。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林牧副渔就是大农业影响更加剧烈。在众多产业中,农业生产周期长、模式单一、利润极低,比餐饮业或者说制造业抗风险能力要低。

海南桥头地瓜是优质品牌红薯,然而今年疫情期间却卖不出去,“糖小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王林芬对媒体介绍,以往春节期间每天可以卖200吨,今年一天最多只卖出300多公斤,相当于没什么收入,王林芬急得“几夜睡不着”。

32岁的宁强之前一直在四川老家做汽配生意,两年前试着在拼多多开店铺销售云南当季鲜果,生意做大了,他在楚雄元谋县元马镇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各地承包了一个50亩的无花果基地,每年产量大约200吨,此外还稳定向170余户种植户收购。每年春节前后是云南楚雄和西双版纳的红皮无花果的销售旺季,因为特殊气候云南无花果大多是秋果,与别的产地的无花果错峰。宁强的无花果在往年销售季至少能卖三百多吨,然而今年疫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总销售量还不到一吨。无花果只有10天保质期,眼看着滞销的烂果越来越多,宁强急得不行。

……因为疫情面临滞销困境的农民还有很多,农民在疫情中成为损失惨重的群体之一。

为什么一边是城市居民均能感受到吃不到或者买不起新鲜蔬菜,供需矛盾突出;另一边却是农产品滞销严重烂在地里?罪魁祸首在于传统收购方式的脆弱性。

中国有接近2亿农户,超过90%的农产品流通在线下,农产品从地里到餐桌,往往要经过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疫情期间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直接影响,各大批发市场停摆、农货贩子被隔离在家,销售通路直接断裂,农产品滞销,特别是水果、蔬菜、海鲜、河鲜等储存期短的农产品,滞销后果更是严重。

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对于农民的影响不只是一个月收入这么简单,而是整个一年的收成都可能会烂在地里,相当于一年白忙活了。农民们的储蓄往往有限,一年收成都没有,经济打击可想而知。农资农具不能顺利进村,春耕如果不能准时进行则意味着接下来一年收成都会有巨大影响——工业复工后可以加班加点制造赶工,农业则是季节性的,赶不上就赶不上了。各地复工存在一定的困难,农民外出务工受到一定影响,短期内难以有补充收入。

针对此,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在2月下旬表示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抓生产、促流通、保供应”进行工作部署,同一天农业农村部指导优农协会、拼多多、中化等发起“农产品公益联盟”,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成为疫情期间互联网助农的关键设施。阿里、京东、拼多多、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均推出了助农政策,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来帮助农民绕过收购商在网上卖货,一方面解决城市居民“一菜难求”的困局,另一方面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实现止损。

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等收购商上门,而是将手机变为“农具”,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对于疫情期间的农民们来说,手机不是打发无聊的工具,而是“救命稻草”。对于农民来说上网卖农产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改变,但长期来看,疫情有望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走向线上的一个拐点,成为中国农民的日常“农具”。

往年每年都会有农产品滞销现象,只是不像疫情期间这么普遍。滞销原因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而是“中间环节过于多”,一些中间商想要利益最大化,炒作囤积操控农产品价格,在城市居民这端导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畸高现象,同时他们会“忽悠”农民捂货囤货最终导致滞销。说到底,供需匹配出了大问题。

中间商的存在还导致“两端”都成为受害者。虽然消费者花了不少钱购买农产品,然而农户收入却一直很微薄,因为利润都被中间环节给吃尽了。可见农产品线下流通是最古老的低效方式。互联网最大价值就是信息透明,电商平台加速商品流通、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农户上网卖货去掉或者减少中间商,将会让很多农业问题迎刃而解。

农产品上行,农民需要什么电商平台?

对于不是很熟悉互联网特别是电脑的农民来说,低门槛上网卖货很关键。很多农民疫情期间想上网卖货,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村里的大学生,因为现在很多网上卖货的门槛太高了。也有一些农民依靠“会上网卖货的专业卖家”去卖货,这会被分走很多利润。

低门槛的第一步是工具,智能手机是农民们接入互联网的第一步,拼多多在疫情期间推出“快团团”等零门槛应用,帮助农民快速入门、简单上手,成为经营流通的主体。拼多多本身就是下沉市场的第一品牌,是农民网购的第一选择,渗透率高,产品逻辑、交互和流程很简单,农民甚至不需要安装App有微信就可以操作,基于这样的基础,拼多多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农民卖家。

针对农民网上卖货的“农技”问题,拼多多还将在未来一年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由多多大学核心讲师、业务运营骨干及农业专家组成的专项小组,对全国主要农产品地区进行全范围“检索”,深入农产品当地,手把手教学开网店,让更多农民和农产品上网,增加销售渠道,系统性帮助优质农产品上行。

直播卖货可以让消费者看到农产品的产地、品质、过程进而增加购买意愿,因此在农产品电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说会道的农民自己可以成为讲解员,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农民可以直接展示自家果园田地,实在不行一个村可以推举一个长得好看或者能说会道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也积极加入到直播中帮助农民带货。

2月19日疫情期间,在拼多多“农货产销对接活动”启动首日浙江衢州市市长汤飞帆通过直播为53万消费者讲解衢州椪柑的历史和吃法,当天衢州椪柑订单量超过2万单、销量超过21万斤。千里外的广东徐闻县县长吴康秀在直播中向网友介绍菠萝吃法,针对网友爱吃菠萝却不懂怎么切的问题他在菠萝田边亲手示范如何切菠萝,当天徐闻菠萝累计订单量4.6万单,总销量近25万斤……当天上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还有广西荔浦砂糖橘、海南保亭百香果等等,单日累积销售超过百万斤。

因为直播在农产品卖货中如此重要,拼多多将农货直播设为置顶流量,仅“抗疫助农”专区的直播日观看人次就已达千万级,日均带动销售滞销农产品超过100万斤,且仍在迅速增长。

对于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一定要回归初心,提高流通效率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更实惠,让农民收入更有保证,因此平台要注意惠及到最终农民和消费者,不需过多考虑别的角色。针对此,拼多多拿出5亿元专项补贴助农商品,每单给予最高2元快递补贴。拼多多的补贴一直都有“实在”名声,这一次助农也不例外,通过实实在在的补贴,拼多多刺激助农产品得到更好的销售,确保消费者价格优惠的同时,让农民收入更有保障。

不只是这些动作。2月19日拼多多上线“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帮助贫困地区和部分农产区解决特殊时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现已覆盖超过230个国家级贫困县,前文提到的海南桥头地瓜和云南无花果的滞销问题,在参加这一活动后均迎刃而解。2月19日,拼多多上线“农产品产销对接”专场活动,此前已向全社会征集农产品助销信息已经超过700条,针对每一条滞销信息,业务人员都会联系各地农户,争取帮助产地农产品在拼多多上线销售。

农户推荐自家的地瓜,在拼多多上三天销售8.6吨

疫情期间拼多多能够急农民所急不让人意外。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扎根农村、理解农业、关注农民、重视农货,自成立以来就聚焦在两个方向:让城市工业品下行和让农村农产品上行,原因在于,拼多多天生适合干这个,一方面下沉市场的农民就是拼多多的消费者用户;另一方面拼多多基于“拼”模式快速聚集消费者需求,实现大规模多对多匹配,成熟的低廉物流网络则可让农产品直接从土地到餐桌。

2018年,拼拼多多已将工作重点放在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上,陆续推出针对农产品上行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2019年又推出“多多果园”等计划,如今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上拥有了“天网”和“地网”结合的系统性农产品供需匹配机制:天网是农货智能处理系统,解决需求侧问题,地网则是在供给侧系统带动86000余名新农人返乡,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聚合消费者订单,将需求信息对接到新农人和合作社,把现有资源、土地、人员整合,优化种植方案,提升每亩产出,使得农民能生产出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农产品。对于拼多多来说,助力农产品上行是疫情期间的公益行动,更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上行,将会彻底改变中国这个超级农业大国的农业,改变2亿农户的生存方式。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2-26
抗疫众生相:你们在手机云蹦迪,农民在手机抢收成
就社会环境来说,这一次疫情跟2003年非典疫情最大不同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不论是生活、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智能手机在抗击疫情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