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错,睡眠数据也能预测新冠疫情?中国公司已经出手

#战疫必胜##疫情中的科技企业#

文/陈纪英

爱因斯坦笃信,上帝绝不是靠掷骰子来决定自然规律的,规律总归有迹可循。

但在医学领域,上帝一直很任性,他成把成把撒骰子。成因复杂的疾病宛如迷宫,医生穿梭其中,常常陷入走投无路的迷茫,那些尚无攻克的绝症以及络绎不绝的新病毒,宛如一条条找不到出口的死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就是如此——早期对病毒认知度不高,缺乏警觉,导致无法及时就诊确诊,从而客观上放任病患交叉感染,是攻克新冠肺炎的最大软肋,也是导致疫情肆虐难以收拾的关键原因。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打过比方,假如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所有的治疗都如同“没有航海图在茫茫大海上漂流”。

如何在万千人海中,尽可能早地觉察到疫情爆发的蛛丝马迹?或许,仅靠基于经验的望闻问切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战“疫”正当时。

1

科技战“疫”总动员

这场全国大爆发的疫情,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痛,一时间,国家停摆,城市寂静,交通暂停,经济缓行,全员隔离,病患伤亡。

截至2月26日24时,中国已经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258例,累计死亡病例2744例。大部分死者如同沉默的石头,坠入海底,有些人去世之前,甚至来不及得到确诊。

早期碍于技术和人为因素,大量病患被漏诊、误诊,疑似病例无法入院,引发批量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性被低估,防控之门全面失守,疏于防护的数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被击垮,李文亮、刘明昌等医生永坠黑暗。

武汉某三甲医院医生曾向《财经故事荟》吐槽,直到疫情引爆之后的1月22日,该医院拿到的核酸试剂,尚且不到所需的十分之一,“我们医院算好的,武汉很多二级医院,一个都拿不到”。

仅靠医生以肉身抗毒,远远不够,提高诊疗速度的重任,交棒于了科技公司。

入场的有生物科技公司。截止2月24日,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1万人份核酸检测,董事长汪建拍着胸膛保证,要帮助武汉实现疑似病例“清零”计划。

也有靠算法行走江湖的大数据公司。阿里旗下达摩院的医疗AI专家,火速奔赴16个省市的近30家医院,累计助力诊断3万个临床疑似病例的CT影像,诊断一个病例只需20秒,远快于普通医生的5-15分钟。

无论是华大基因的核酸检测,还是医疗AI加快CT影像读取,都是已知的临床诊疗手段,针对的目标对象都是单一病患。

今年1月16日出版的全球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则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流行性疾病预测可能——利用可穿戴设备测量静息心率和睡眠数据,提高预测类似流感等疾病的准确度。

其诊疗逻辑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静息心率(RHR)升高,并且改变日常行为模式,感染者被称为“异常人群”。

论文指出,该模型标准下的“异常人群”占比与实时播报流感感染率相关,这是基于宏观维度的统计分析。

或许,通过采集、比对、分析包含心率信息的睡眠数据,医生们终于有机会和上帝“掷骰子”、“猜大小”了:当疫情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透过大数据早早地看到燃起的“狼烟”。

2

心率图里的“天眼”

《柳叶刀》上的论文,不是实验室里的猜想,而是实际的行动:在美国,刚刚被谷歌收购的Fitbit已经在五个州开始试点。而在中国,华米科技也已经行动起来。

为什么是华米?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截至2019年8月27日,其智能设备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了一亿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疫情发生的地区,皆有其用户。这也为大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助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帮助,华米采集了武汉所在的湖北地区以及相邻的安徽地区,总计11.5万人的2676万条睡眠数据(含静息心率)。

为了充分比对疫情与睡眠数据的关联性,采集时间横跨2017年7月1日—2020年2月20日。当然,为了保护隐私安全,所有的数据都进行了匿名化处理。

接下来,是确立“标签”——厘清正常和异常人群的差异。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医学团队联手攻克,确定同时满足静息心率比个人均值多1.5个标准差,并且睡眠时长不少于个人均值0.5个标准差,作为确定“异常人群”的标准——“异常人群”可能是患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也可能是感染了新冠肺炎。

标准确定之后,可以基于不同时间、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等关键变量,进行全维度的比对。

睡眠数据的比对结果,对应上了疫情的爆发时点。

比对结果显示,2019年冬天到2020年春天,武汉地区异常人群比例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之前两年。

具体而言,2017年冬天到2018年春天期间,峰值出现在2月18日,2018年冬天到2019年春天,异常峰值为2月7日,去冬今春则提前到1月21日;即使按照农历来计算,也大大提前了。也就是说,武汉的异常人群下行拐点为1月21日。

虽然我们无法把异常人群占比的变化,直接和新冠肺炎疫情划等号,但背后的巧合的确耐人寻味:就在异常人群占比下行拐点的此前一天(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两天之后(1月23日),武汉封城。

再从空间维度来比对。

武汉和合肥两地气候条件相似,之前两个城市的异常峰值基本同步。而去冬今春的数据则显示,武汉的异常峰值,比合肥整整提前了7天。

随后,华米科技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南昌、长沙、西安等城市的分析结果也显示,这些城市去冬今春异常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武汉,最短间隔为4天。

去冬今春,武汉地区的“异常”,引发了一个可能的猜测:是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武汉地区的“异常峰值”提前了?

当然,这一推断尚需基于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和论证。为此,华米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仿真无新冠肺炎情况下的武汉异常人群数据曲线,以尽可能地剔除干扰因素,循证“异常峰值”与新冠疫情的相关性。

未来,这种类似的研究,或许有可能成为解开疾病流行迷魂阵的灯塔,也是看清上帝的骰子的“天眼”,有望预测甚至提前预警目标地区流行病学的趋势,得以全局洞察疫情的严重程度。

其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维度。

获得当事人授权之后,华米科技还针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深入监测患者静息心率、睡眠以及其它体征的变化,跟踪研究新冠肺炎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基于睡眠数据的监测手段,或许能够在传统的CT影像、核酸试剂等手段之外,提供有效的补充。因为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使用起来都很方便,在前往医院之前,就可以加以“预警”。而在患者出院之后,也可以持续加以跟踪。

目前,华米科技正打算在合规前提下,把相关数据开放共享给卫生部门及研究机构,助力一线战“疫”。

华米参与战“疫”,除了在大数据方面发力之外,当然还有真金白银的财力支持。自疫情爆发以来,华米已经援助疫区1150万元(包含医疗物资和基金),助力一线防“疫”。

3

华米的蓝图与责任

科技战“疫”的总动员中,有些科技公司,是基于疫情偶然与医疗相遇,但华米与大健康板块,则是算有备而来,如约而至,并将长长久久。

“健康是华米的初心”,“科技连接健康”是华米的终局。

连马云都说了,未来“健康”和“娱乐”大有前途。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为5万亿元,2030年则有望达到16万亿元。而在全球健康产业的规模,则相当于智能手机市场的六倍。

医疗的规模很辽阔,但赛道也很拥挤,谷歌、腾讯、阿里、苹果等巨头已经集结完毕,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谋定大健康的底气在哪里?

数据是华米以科技切入大健康领域的坚实底座。

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所谓循证,通俗来说,就是在大量的病患数据海洋里巡游,把脉疾病规律,攻克防治之道,可以说,现代医学,就是建立在病患数据之上的科学。

如前所述,华米花了6年时间,在智能设备领域,摘下全球最大出货量的桂冠,早在去年8月底,其出货量就已过亿。

而智能可穿戴设备,恰是获取人体数据的入口。截至去年9月30日,华米的可穿戴设备累积记录了70亿个晚上的睡眠,累计心率记录市场211亿小时,累计心电图接近1500万人次,初筛的房颤和疑似房颤的人士接近7万人次。

以数据筑底之后,华米已然“登堂入室”,大健康业务开始常态化运行:

  • 支持PPG心率监测、ECG心电图监测、跌倒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陆续上市;
  • 米动健康VIP服务已经上线,提供专家心电解读、亲友安心服务以及线下绿色通道等服务。

同时,华米还在全球范围内优选专业的医疗伙伴。

在心电图的检测服务上,华米与硅谷数字医疗公司AliveCor达成了合作,后者已经先后获得了美国FDA和欧盟CE的认证。而在健康服务方面,华米科技牵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联手攻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疾病预防和筛查、诊疗等等。

借助“智能可穿戴硬件+用户规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团队+医学专家”的大健康生态布局,华米有机会提前预测甚至预警流行病,成为科技领域的“吹哨人”。

在复盘新冠疫情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张文宏就不无感慨地说,疫情早期是黑天鹅,后期是灰犀牛。

  • 一旦华米科技这样的公司有机会入场,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就有望及早对疾病流行的趋势进行预测甚至预警,尽快解开狡猾病毒布设的迷魂阵;
  • 一旦监测到异常,立刻预警防控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前绸缪全局,守好防控之门,避免人祸放大天灾的悲剧再次上演。

当“灯塔”打破病毒布设的迷魂阵,当“天眼”试图看清上帝的骰子,当科技重建新的“吹哨人”和“守门人” ,帮助更好地预测甚至预警流行疾病,无论是在平时还是疫时,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2-28
你没看错,睡眠数据也能预测新冠疫情?中国公司已经出手
或许,仅靠基于经验的望闻问切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战“疫”正当时。1科技战“疫”总动员这场全国大爆发的疫情,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痛,一时间,国家停摆,城市寂静,交通暂停,经济缓行,全员隔离,病患伤亡。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