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滴公司的生死两难
近日,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在内部信中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会变得更冷,要么加速实现公司盈利,要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艰难地融资,否则只有倒下。
至此,2016年才正式上线的水滴公司,在经历了三年多的载沉载浮之后,迎来了自己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
向前直走是倒下,左转盈利艰难,向右转只存在于梦中的融资,并不真切。面对十字路口,水滴公司仓皇无措,但紧迫的现实状况,已经容不得太多犹豫,而且过不了这一关,水滴公司有可能会遇到比“死去”还糟糕的结果。
所以水滴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选择,只能转动脑筋,想尽办法实现盈利。
私域流量的盈利故事讲不通
说到盈利,水滴公司的盈利状况始终很神秘。关于水滴公司盈利状况的猜测很多,但是因为其从未向外界公布过自己的财务状况,所以也很难肯定那种猜测更为可信。
不过从沈鹏的内部信内容来看,可以确定水滴公司截至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并且亏损比较严重。
结合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我们可以对它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实现盈利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估计。
水滴公司从互助保障切入,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条核心业务线。
据了解,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的第一个业务,在2016年5月9日上线,其产品模式最初为:用户花9元成为会员,180天观察期之后,能够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当加入平台的用户患上癌症或重症时,最高能获得水滴互助的30万元赔付,范围涵盖了50种。赔付的资金,则由平台用户平摊。
这一运营模式,意味着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平台会员,才能降低运营风险。然而,上线之后即便水滴互助三个月砸下1000万元推广费用,会员也才刚刚突破100万,流量困境日益凸显。
紧接着,水滴公司启动了大众熟悉的水滴筹项目。在水滴筹之前,所有大病筹款平台都会收取手续费,包括轻松筹也会收取2%的手续费。
但是水滴筹从一开始就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筹款所得资金全部归筹款人,且承担用户提现时微信收取的手续费,因此整个业务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水滴筹的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水滴筹已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用于微信提现补贴。
不过,依靠免费模式,水滴筹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在此基础上,2017年5月,水滴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入局保险业。
水滴保险商城一上线,就迅速成为了水滴公司的营收支柱。上线之后,很快就上架了20多家保险公司的40多件保险产品。在2019年年初,沈鹏宣布水滴保月交易额已经突破3亿元。
2019年5月起,水滴保险商城开始试水长期险销售,当月实现长险规模保费600万元。此后,水滴公司开始重点发力长期险业务,截至2019年11月,水滴保险商城当月长期险新单年化保费突破1亿元,月度复合增长率超过60%。
有业内人士评论:“承受了没钱治病的痛苦,痛失了最亲爱的家人朋友,筹款过程中的参与者,都上了一堂实实在在关于未雨绸缪规避风险的保险教育课。”
按常理来讲,从水滴筹到水滴互助和水滴保的私域流量转化,应该会非常顺畅。但在实际上水滴公司的这一套东西,获客成本并不低。做到今天,算是亏本也没赚到吆喝。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水滴公司的长远目标和工作方式的南辕北辙,也是粗暴嫁接互联网模式和社会企业之后,自然产生的排异反应。
水滴公司的盈利枷锁
2019年6月12日,在水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沈鹏又一次提起了自己离开美团,成立水滴背后的故事:16年初,当时美团团队中的一个实习生,面临父亲重病刚刚去世,母亲又突遇重疾急需手术的情况,迫使还没毕业的他不得不依靠有限的人脉网络,向同事求助借款。
于是沈鹏曾这样总结自己创业的初衷:“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健康的时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时候能够迅速拿到一笔资金,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业的初衷。”
水滴公司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背离创业的初衷,但是公众却绝不会这么看。
现在夸水滴公司的人不多,骂水滴公司的人不少,而更多的人其实对水滴公司抱有怀疑,因为公众对水滴筹的信任,在不断流失。
2017年5月,在水滴开始上线保险商城的时候,轻松筹也开启了免手续费的众筹模式。在此之后,水滴筹和轻松筹成为了大病筹款平台里最大的两个巨头,并将其他玩家逐渐踢出场外。
免费帮他们赢得了市场,但是也难免给公众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他们像是搞公益的。
这真是一个误会,在很多场合下,沈鹏都宣称过“水滴公司”是一家社会企业(兼顾解决社会问题和盈利),而不是做公益的。
但是,作为美团原10号员工,地推市场的操刀人,百团大战的亲历者,美团外卖的联合创始人,沈鹏一手创建的水滴,也拥有“像狼一样地为公司攫取流量”的本能。
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水滴公司先用免费的水滴筹吸引公众视线;然后扩充了1.6万人的地推团队,前期宣传“水滴公益”,不久前仍然坚持自称“志愿者”;并且线上团队使用层出不穷的“弹窗广告”引导用户消费。
这样做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完全免费的水滴筹,光是微信提现费用,就给水滴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盈利负担;上万人的地推团队,人均月薪过万,给水滴公司带来了恐怖的薪资支出压力,而这些地推人员疯狂“扫楼”也诱发出了层出不穷的“诈捐”事件,不断消耗着公众的信任;线上团队迫于变现压力,采用“弹窗广告”“病毒广告”的方式诱导用户消费,反而加速用户流失。
在互联网公司的流量思维引导下,水滴公司三年多就拥有了6亿多注册用户,2.5亿付费用户,这个增长神话足以和拼多多媲美。比拼多多更优秀的是,水滴公司还完成了从行业后起之秀到行业代表的跨越。
但疯狂扩张的代价是,水滴公司的亏损不断扩大,口碑不断流失,这些同时成为了水滴公司的盈利枷锁。也是水滴公司当前窘境的祸根。
资本寒冬叠加信任危机
2017年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投融资频率不断降低,O2O风潮后劲不足,不断有互联网公司传来裁员的消息,“全民创业”的口号戛然而止。产业界上一刻还在鼓吹“消费升级”,转眼间就见证了拼多多的光速崛起,然后一窝蜂的“进军下沉市场”。
长达三年的“寒冬”在《冰与火之歌》那样的魔幻世界里出现,或许还在我们的想象范围之内。但是如果出现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实宇宙中,恐怕谁也接受不了。而出现在互联网行业里长达三年的资本寒冬,同样也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但是水滴公司不在此列,2016年4月才正式成立的水滴公司,一直算是资本市场的心头好。
2016年5月,在水滴公司才成立一个月之后,就立即获得了来自腾讯、美团点评、IDG资本、高榕资本、点亮基金、真格基金等5000万元天使投资,这个起点可谓是相当高。
2017年水滴保险商城上线,完成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的“生态闭环”构建。8月底,水滴公司宣布完成1.6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包含A1和A2),由蓝驰创投、腾讯联合领投,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美团点评、彤程公益基金会等机构跟投。
从2018年开始,与水滴筹相关的“诈捐”报道不断涌现,在负面消息缠身的情况下,2019年上半年,水滴公司还是完成了共计15亿元的B轮和C轮融资。
但是在2019年下半年水滴公司受到了致命的舆论声讨,情况急转直下。水滴公司可能遭遇到了比“兵败滑铁卢”更糟糕的情况。
2019年11月6日,我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先生全额返还筹款153136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经过妻子举报,这起案件的筹款发起人莫先生一家是拆迁户,本身不用筹款。筹款文章写明是为了给孩子治病,但水滴筹上面筹到的钱并没有用在治病上,而是被挪作他用。
紧接着在2019年11月30日,梨视频网站上发布的一段名为《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每单提成》的视频引发热议。这段视频揭露了水滴筹线下工作人员“扫楼式”地推的工作经过,在网络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也正是这段视频,解释清楚了上述“诈捐”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在于水滴筹地推工作人员们存在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行为。
这一系列的事件对水滴筹的声誉构成了致命打击。致使水滴公司的融资难度陡然升高,从资本市场的宠儿,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大麻烦。
“扫楼”事件爆发以后,水滴公司很快就作出了及时回应和诚恳道歉。2019年12月5日晚,沉默了一个周的沈鹏首次表态,他在微博发表公开信致歉,承认很多问题都是高管层管理不当导致的结果。并写道:“有考虑过,再管不好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
有一些心灰意冷的味道。
想要倒下也很难
春节前后,在疫情影响下水滴公司的正常运营,尤其是水滴筹的业务大受波及,迟迟无法复工。到2月24日,水滴公司才正常复工。
而在正式复工的第一天,沈鹏再次说出了“要么盈利,要么拉到融资,要么倒下”这样的丧气话,并且宣布高官集体降薪20%,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悲壮意味。但是水滴筹的口碑几乎烂透,盈利和融资依然异常艰难。
相比之下,“就此谢幕”对于水滴公司来说反而是顺理成章的,但事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水滴筹对于水滴公司来说是“非盈利业务”。但是把这项业务“交给公益组织”或者砍掉这项业务,水滴公司6亿注册用户就少了起码5亿,这还是对水滴公司自己的单方面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给捐款人退款的问题,这并不比ofo给用户退押金更简单。
除此之外,水滴互助的用户超过1亿,他们每个月交的钱,都用来给其他用户治病了,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水滴保的问题更麻烦,那些保险产品确实都不是水滴筹的,而是泰康、太平洋之类保险公司的产品。但水滴保险商城没了,对于购买了这些保险产品的用户来说,就相当于保险经纪人跑路,对于这种事,用户肯定不会答应。
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水滴公司倒下就会引发这些问题。更大的麻烦还不在用户这里,而是在资本方那里。
水滴公司虽然相当于美团孵化出来的一个公司,但是在他的融资历程中,美团方面的资本参与度远远没有腾讯高。
在水滴公司有记录的天使轮到C轮这四轮合计17.1亿元融资中,腾讯多次领投,保守估计也投了几个亿进去。这些钱就这样打了水漂,首先腾讯应该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无论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还是从资本方角度出发,甚至是从员工角度出发,水滴公司的倒下都是他们不愿看到,乃至无法接受的。关键是与此同时,水滴公司已经几乎完全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所以水滴公司目前的处境,就是这样的骑虎难下。要想盈利、融资很难,要想倒下也很难,真的是生死两难,左右为难。
在这样的处境下,水滴公司还想像以往那样因循苟且,是完全行不通了。继续以往的“流量思维”也完全不行,只有扭转思维,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新环境和巨大挑战。
生死和变革的权衡
在“水滴筹关于线下服务问题的声明”和沈鹏的公开道歉信中,都有提到过对于线下团队的改革措施,但是当今年2月份疫情爆发之后,水滴筹的线下团队就彻底陷入了停摆状态。
当前局势下,一切以防疫为先,各大医院不可能让水滴筹的线下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医院,这种情况预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线下服务团队的长期停摆,对水滴公司来说,不仅仅是改革被打断的问题,更意味着整个水滴公司失去了流量挖掘机,公司运营模式要被迫从增量模式转变为存量模式。
就算在疫情的到控制以后,水滴公司原本的那一套“像狼一样摄取流量”的思维模式,因为口碑崩盘可能也行不通了。三年的习惯被一朝扭转,水滴公司却必须尽快刹住思维惯性。
另一方面,水滴筹一向不缺少竞争对手,轻松筹、爱心筹这些竞争对手也受到了“扫楼事件”的波及,但负面影响肯定没有水滴筹那么大,如果水滴筹不能抢先切换赛道,寻求可能的先机,那就会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而水滴互助最大的竞品是支付宝里的相互宝,在2019年下半年,相互宝的用户数量就超过了水滴互助,截至2月29日,相互宝的用户数量为1.043亿人,水滴互助的用户数量为1.0395亿人,相互宝的优势在持续扩大。
水滴保险商城的竞品是众多互联网保险玩家,水滴保也是水滴公司的营收支柱,失去了水滴筹源源不绝的流量支持,水滴保险商城的优势就会慢慢被抹平,这根营收支柱也将摇摇欲坠。
所以当前水滴公司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积极转变观念,努力盘活存量。
水滴公司的用户是非常明确的下沉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特色,水滴公司可以向拼多多学习,用游戏化、激励等措施引导出用户更多的需求,然后提供相应的产品以供消费。
水滴公司口碑坏了,想要重新赢得公众信任,光是道歉并不够,必须要寻回初心、坚定信念,增加和用户的接触频率,用长时间的切实行动来挽回公众信任。
说到这一点,很明显当前的水滴公司缺乏足够的行动力。截至目前,水滴筹APP里最新的一条消息,居然还是2019年12月6日针对沈鹏公开信的报道。而官网的最新消息是2019年8月8日的,这样的作风真的很像是某些老旧机构。
当前水滴公司的处境已经十分恶劣,已经到了不变就会死,想死也不能死干脆的程度。
如果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切实有力的行动进行全盘改革。水滴筹有可能会和乐视、ofo一样成为互联网发展史中的反面典型,而沈鹏留下的坑和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远比贾跃亭和戴威还要大。
水滴公司还远没有达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但是它一旦倒下,对于中国这些追求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们,将会带来一定的信心打击。当然,也可以提供反面教材。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