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线教育真的火了吗?
作者:王骐骥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众生相,《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伴随着疫情一飞而上的在线教育同样充满了众生相:有趁机蹭流量热点的、有趁机增加客户的,还有趁机直上云霄融资的,也有认真做教育的,借此真正做服务的,总之,在线教火热之下,各路参与者上演了“众生相”。
正文:
意大利曾有一部叫做《众生相》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描述了战后的意大利,人人失业,一个打字员的工作招聘引来了将近200位女性的应聘,大家为了一个职位挤破了头,于是,很多人为了争取这个工作各种千方百计。
这就如同如今的在线教育。
一飞冲天的在线教育
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
统计显示,2020年2月10日,疫情下的中国有几千万个家长通过互联网开始了2020年的第一课:比如,2020年2月10日,仅在武汉市,就有全市约90万学生集体登录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于是,在线教育一下子火了起来。
对此,中国平安旗下麦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正大曾表示,春节期间,旗下青少儿在线教育品牌vipJr使用量同比增加了215%,成人在线英语教育品牌TutorABC的使用量同比增长了85%。为此,公司甚至开始线上招聘。
当然,各路巨头纷纷跨界进入在线教育:
字节跳动联合50家教育机构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上课服务;
爱奇艺携手各家网校打造免费直播课名师团;
优酷联合钉钉从2月10日免费开展“在家上课”计划;
腾讯视频免费提供2万分钟课程;快手、今日头条、抖音、虎牙等平台也纷纷跨界教育,提供各类教育视听产品;
此外,再加上各大教育巨头的推动,在线教育更是火热,例如学而思、新东方在线、猿辅导、有道精品课等等多家培训机构都已推出了相应免费线上课程,内容包括K12、学前、职业培训等。
可以说,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在线教育公司都想借助这波的在线教育热度刷一波流量。
与此同时,也让很多学生及家长对在线教育充满了期待“不用去学校,也不用担心受到疫情影响,在家里就能实现上课,这让人很期待在线教育”
“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的真实感受:
第一是,用线上来解决自己培训需求的这个点是确实增长非常的快,线下现在整个都是关停的状态,所以培训需求是往线上去转的;
第二就是我们看到学生和家长对于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和效果仍然非常在意,这也是他们在选择内容的首要考虑的点。”网易有道副总裁、有道精品课负责人罗媛表示说。
事实上,自从2012年,第一家在线教育公司获得融资之后,在线教育就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然后驶入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之后,在大量风投与PE的推动下,新开办的教育网站一度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诞生,仅在2013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资案例共25笔,披露的投资总金额约1.97亿美元,整个2013年,在线教育整个发展规模魏897亿元。
2014年、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当中,在线教育继续火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
这是一个投资圈真实的故事。
2014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当在线英语培训机构51talk的创始人黄佳佳告诉徐小平,红杉资本很可能决定对公司做C轮融资时,作为51talk天使投资人的徐小平有点“吃惊”,“不是刚投完一轮吗,怎么又有一轮?”徐小平忍不住问。
据WIND数据显示,2014全年在线教育领域投资案投融案件超过60起,平均一个月2.5起,其中金额不乏上亿元的项目。
可以说,如今的疫情让在线教育在此前的基础之上继续升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育部2018年的统计公报称,当年中国有1.50亿人义务教育在校生,高中在校生3934.67万人,也就是说有将近上亿的K12在校生,在疫情当中必须在家通过“云课堂”进行学习。
比如,仅在武汉,2020年2月10日就有全市约90万学生集体登录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只是,突然一飞冲天的在线教育能够承受这个突然而来的巨额流量吗?
学生来了,但拿什么留得住?
显然,疫情让在线教育机构的流量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有了流量,这就能够让在线教育一下子走入人们的生活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
2020年2月17日,各大高校开课,然而,从各个社交平台上传来的消息却是平台统统崩溃,无一幸免,对此,有学生留言,“一上午师生们转战各个平台,从学习通到课堂派,再到雨课堂,均未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显然,在过高的期待下,线上教育不仅没有迎来学生和家长的叫好,反而在技术卡顿、服务跟不上、内容简单等现实面前,原本处于发展阶段的在线教育让很多人失望了——虽然疫情让在线教育获客成本高的难题迎刃而解,然而,其转化率低的问题依旧无法改善。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疫情之前,几乎每个在线教育企业都把大量的费用花在了获客方面——2019年10月,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曾对暑期招生大战做了分析,在他看来,行业投资人的经典算法是,一个K12大班课50元入口班,大概一个获客成本是500到600元,行业平均转化率大概率会落在25%,这意味着一个正价课学生,获客成本大概率是2000到3000元之间行业。
也是说,即便火爆被全民关注,然而困扰在线教育的难题依旧存在,比如其转化率低、变现难等等。
“实际上真正一个好的网课需要非常综合的能力的,它既需要你的技术,你的技术足够的稳定,又需要你的产品,产品足够的互联网化,包括一些互动,其实会有益于网课的这样的体验。另外一方面主讲老师不是说随便连个网线就能当主讲的,这过程当中它需要专业训练,他需要学会怎么隔着两个屏幕去跟孩子传递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活。”网易有道副总裁、有道精品课负责人罗媛,在线教育的效果之所以被人诟病,则是因为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并没有让学生得到进步。
也就是说,虽然如今的在线教育很火,然而很多人,包括互联网巨头依旧把在线教育当作一个互联网的“流量生意”,并没有把它当成教育产业认真对待,因此,这直接导致很多教育企业的流量转化率偏低,以学而思为例,据长期跟踪教育行业的投资人分析,学而思网校暑期转化率在20%左右,其正价课获客成本高于2668元,达3335元。
“在线教育是一个服务的整体体验感受,它不光是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通过一个网线你教我学,他是一个老师,背后有大堆教研、运营、推广、售后等服务的人员,服务于老师和学生,这就是所谓的网课并不是在网上上课而已,而是说我应该选择怎样的一个网上机构上课,因为这样的机构它能够保证它的产品体验、它的服务体验。”罗媛表示说,而她一直在跟内部团队沟通的时候不断强调有道精品课要更像是一所网上的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学生需要对他的单位时间负责,比如说一个高三的学生他的时间就会很宝贵,所以他会很慎重,免费课是建立家长从0到1认知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培训机构或者专业教育机构都是有贡献的,现在情况就是所有人都有在线教育这个认知,然后随之而来很多媒体就在问,这些学生和家长能真正成为你的用户吗,这中间还是需要一个很重的一环就是信任的建立,那就是我信任你,这段时间你能够给我好的内容、好的服务,这还是依托于高品质的内容或服务。”
显然,在线教育的重点是更多的教育与服务,而教育则是一个时间更长、见效慢、花钱多的事情。
“我们认为在线教育的核心是精细化服务、规模化运营,精细化的服务必须要透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去提供。”杨正大表示说,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花钱多的行业,不花个十年八年基本很难出成果,想要赚快钱肯定就要出事情。
因此,这就导致,在流量生意下,在线教育的转化率一直并不高,而在转化率不高的前提下,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只能依靠资本而活——据GPLP犀牛财经统计显示,截至到今天,包括已经上市的51talk、流利说等多家在线教育公司都没有一家宣布盈利;简单来讲,大部分的在线教育公司就是依靠资本活着,而有一些没有继续融到资的企业则宣布出局,比如近期传出倒闭的兄弟连、明兮大语文等。
客观而言,从在线教育的运营模式上来讲,在线教育公司能够活下来,摆脱投资机构的融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盈利,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让消费者掏钱付费,也就是所谓的2C模式。
而在2C模式下,则又分为在线1对1、小班课以及大班课这三种细分模式。
在线1对1毋庸置疑,教师成本过高,自然收费也不菲,因此短时间内能够持续下去;
小班课从商业的可持续性或用户体验上看,看起来它都是一个最佳的商业模式,通常,一般一个班在20人左右,学生与老师可以直接互动交流,几个孩子一起学习可以做到良性竞争,只是,由于目前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师资的强制性考核,如何配齐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是一个大问题;自然,在当前情况下也难以短时间内推广起来;而且,这个模式通常要求个性化动态配班,这存在技术运营门槛的。
“目前我了解到的不少公司都试图做小班课,已经打磨了2、3年,到现在没有成功。”做了20年在线教育,杨正大表示说。
则大班课虽然更经济实惠,但是在动不动一节免费课几百人的现场,缺乏互动、上课体验差、内容太简单等现实问题面前,这让学生的体验感得不到满足。
或许,在技术,包括内容及服务方面,火热的在线教育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是企业付费,包括所谓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等等,也就是所谓的2B模式,
不过目前这个里面依旧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说成功实现企业付费。
“让K12学生接触在线教育就如同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某深圳K12家长对GPLP犀牛财经表示,在现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她只能陪伴孩子坚持继续线上课程,不过,他们家给孩子报的都是付费课程,“付费了,可能这些机构和老师还能负责任一些,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该家长表示说。
万法归一 在线教育品质决定一切
“尘归尘 土归土 耶稣的归耶稣 上帝的归上帝”。
或许疫情短时间内让在线教育机构的流量暴增,然而,在让这些机构流量暴增的同时,也同时教育了整个市场,在线教育的品质才最终决定一切。
“经历过疫情的洗礼;我觉得接下来在线教育的竞争,会是教育本质上的竞争。将会更专注品牌,更专注教学质量、用户体验。”杨正大表示说,在他看来,在线教育并不存在所谓的流量问题。
“我们看到过去很多公司都在抢流量,但也能看到非常多有流量的公司,无法把流量转化成营收;所以最后发现教育的流量没有办法变现。获客的唯一关键是口碑,没有口碑的教育机构,再大的流量都无法转化。”在过去多年,关于在线教育的流量,他已经见过了很多。
这也同样是有道精品课负责人罗媛在一线的切实体会。
“很多人觉得通过这次疫情在线教育好像是要爆发了,对于我们机构本身来说,我们还是会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接下来的部署。我觉得当然还是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用户整个情况来做相应的部署。节奏上应该是一个不变,但是可能会加速的状态。”罗媛表示说。
或许,经历了疫情之后,很多企业都将都开始真正思考及探索,在线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线教育到底如何才能够真正从效果、内容及服务上得到用户认可,真正实现盈利呢?
当然,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讲,这其实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做小班课已经20年了,一直以来都在研究打磨小班课。当初大家在做1对1的时候,我们坚持不做单纯的1对1,一直在打磨1对2-6的小班课。打磨了这么多年,小班课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财务数据上已经实现盈利。”杨正大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坚持小班课的模式,并且从技术上进行加强。
而对于内容,比如课程设计,网易有道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
“我觉得我们既然做的是名师,我们的课程一定要精致,一定要高效,我在课堂里面给你的这些方法,应该是你在其他的任何地方听不到的方法,你听到这些方法之后,知道了这个学习的逻辑之后,你可以倒逼自己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们期望通过这样尽量短的直播课程,尽量很少干涉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然后能够给他一个不一样的输出,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的课程跟学校课程是非常不一样。”有道精品课高中物理老师李楠向GPLP犀牛财经介绍说,他们整体的课程设计的逻辑就是希望给学生不一样的内容。
据其介绍,疫情期间,B站与网易有道精品课曾携手打造一组直播课。
在这个直播课当中,有道精品课的知名化学老师赵瑛瑛的化学课程可谓别开生面——在课程期间,化学老师赵瑛瑛边做红烧排骨边向学生介绍这其中所蕴含的“美拉德反应”,她通过对比排骨抄色和焦糖奶茶的颜色,简单明了的向同学们介绍解释了“美拉德反应”所带来的化学变化,进而将复杂的化学课程仅仅通过一盘红烧排骨就能够轻松易懂。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的反应,通常在化学课程当中都是通过实验及课程讲解。
“这个疫情之下的寒假其实是自动加速了教育用户的过程,但一个客观现实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反而会更加理性,这对在线教育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机会,以前家长可能会比较盲目,他会听说是这样,就想当然这样,但他真正切身的体验过了好和坏之后,会更清醒,更理性做选择,我觉得对于长期做教育事业的人是非常好的。”罗媛表示说。
与此同时,关于疫情过后的在线教育,杨正大也同时进行表示:
第一.“如果疫情及其影响能够在上半年告一段落的话,我觉得从暑假开始到下半年,在线教育会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格局;
第二.我看到的是不少公立校开始设置网络教学部门。一方面是为了数字化教学,另一方面是为了预防将来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所以我相信公立校也能体会到在线教育之美。
第三.我觉得接下来在线教育的竞争,会是教育本质上的竞争。将会更专注品牌,更专注教学质量、用户体验。
第四.行业对在线教育技术人员的需求会水涨船高,因为有太多的线下机构希望触及线上的业务。”
或许,“一切经历都是值得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