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电企业“去家电”,用改名玄学能到达科技彼岸吗?
家电两个字,会让人觉得有些“土味”吗?
虽然被各种家电环绕的我们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显然家电企业们这么觉得。
从去年开始,家电行业中悄悄掀起了一阵“改名潮”。先是青岛海尔更名成“海尔智家”,随后海信电器更名成“海信视像”,就在最近TCL集团也更名成了“TCL科技集团”。
去掉“家电”标签,强调科技属性,显然是这次集体更名行动的主要目的。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我们熟悉的“玄学套路”,有什么事搞不定,事主改个名再说。
那么家电企业们,距离科技化真的只有一个名字的距离吗?
早有苗头的家电企业科技化
那些原本在大家印象中主要依靠家电盈利的企业,之所以要集体迈向科技化的轨道,个中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
家电产业发展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于“大环境”依赖度高。近年以来随着棚改步入尾声,城市化发展逐渐放缓,购置频率低下的家电产品在市场表现下自然也会有所变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发布的“中国家电行业报告”认为,三季度家电行业发展环境较上半年更为严峻。国内市场销售额1745亿元,同比下滑4.2%。出口730亿元,保持继续增长,但增幅收窄至1.7%。
在需求产生变动的同时,家电产品也撞上了一场重要的技术升级——IoT。
在科技厂商所规划万物互联场景中,家电显然是重要一环。何况在生活场景中,“值得一联”的主要对象就是家电产品。于是从几年前我们开始看到,科技企业一边频繁地向家电企业伸出橄榄枝,另一边开始悄悄潜入家电领域,小米的空调洗衣机、华为与荣耀的智慧屏皆是如此。
何况别忘了,即使今天我们认为家电产品平平无奇,但往回倒退十年,家电企业同样也是高科技企业。家电产业链的上游是微电子、面板等半导体制造业,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不少家电产业完成了对上游产业链的收购储备。同时家电产品本身也一直都作为容器,承载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像是模糊控制这种及其接近智能化概念的技术,就在空调、洗衣机等等家电中普遍应用。
如此看来,家电企业距离科技其实并不遥远。实际上家电企业们对于科技领域跨界的热情一直非常高涨,就拿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这两波热潮来说,格力、创维、TCL等家电企业都有所参与。在今天这个时刻更多的转动方向盘,也并不令人意外。
三种方向和三种迷茫
但抛开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这样略有跟风意味的行为不讲,家电企业向科技领域靠拢的轨迹可以以2019年作为分隔线。
在2019年之前,其实就有很多家电企业在做出相关尝试。总得来说大概有三个方向。
最主要的,当然是产品本身的变革。
大约从2017年开始,以美的、海信等厂商为代表,各种令人迷惑的“人工智能冰箱”、“人工智能电视”开始进入市场。之所以说“令人迷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一时段的技术更新并没有给产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像是通过内置智能摄像头监测冰箱内食材的新鲜度,又或者是通过遥控器的语音交互来操纵电视。
但即便如此,在这一阶段也开始陆陆续续有相关产业标准被确定下来。像是2018年,中国电子商会(CECC)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及彩电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行业首个《人工智能电视认证技术规范》。中国智能空调首个国家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空调器的特殊要求》,也在2019年年中面世。
对于家电这种发展完备、监管机制成熟的行业来说,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很重要的。标准的逐渐的明确,才能将品牌个体的创新,变成行业整体的更新。
与此同时所发生的,是家电的物联平台化。
可以说在物联网概念刚刚落入应用的那几年,家电企业多多少少都曾经尝试过建立属于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或是与科技企业的物联云平台 绑定。比较典型的有海尔的U+和美的的美居。但在这一阶段,所谓物联网的概念大多还是在家电产品中加入WiFi模块,让用户可以通过App进行远程控制。但从目前家电产业的市场表现来看,我们很难相信这种“物联网”真的实现了企业们目的——通过物联网生态的绑定,让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自己品牌(平台)下的产品。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跨平台的成本也仅仅是多装一个App的事。
最后还有一项变化并非面向C端,那就是工业互联。
由于自身掌握着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景,像海尔、美的这样的家电企业,一直在尝试在加强工业生产智能化的同时,将其中构建的平台、累积的经验和数据开放出来。从厂商自己的发生来看,这一布局仍在持续的保持着更新,并逐渐实现了商业化落地。
总的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电企业的科技化都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终端、云端、生产链,似乎都呈现出无尽商机。但也正因如此,在每一个环节里家电企业都面临着来自科技企业的剧烈竞争,这三种方向同样对应着三种迷茫——如何用智能化直接撬动购买力?如何让消费者对于品牌生态平台产生依赖?如何增强在解决方案上的收益?
面对这些问题,比起在闪转腾挪上更加轻盈的科技企业,体量相对沉重的家电企业多多少少会落下赛程。
2019的进与退
或许是因为最近十年以来科技企业的存在感过于强大,导致人们每每提及传统企业总会有种“踩一捧一”的心态。实际上当技术发展越走向产业落地,我们就越能感知到传统企业的重要性。
同样即使偶有迷茫,家电企业们仍然在科技化转型上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像是几十年以来累计的品牌声量,使得他们的渠道能力是科技企业远不能及的。加上对产业链的把握,也会让家电企业在产品研发制造上获取更多弹性空间。尤其当涉及到面板芯片等等上游产业时,家电企业的深厚累积同样可以在IoT、智能计算等等方面打下基础。
于是从2019年年中开始,家电企业们开始进退有度的发挥优势,而非一味向一切领域伸展枝丫。
从“退”这个关键词来看,2019年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家电企业不再死守自己的物联网云端生态,选择了开放。美的、创维、TCL、长虹等企业,不管物联网平台建设的进程如何,都选择了云端互联。像是美的完成了和创维的云端对接,又因为创维与百度有合作,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小度音箱控制美的产品,而以上几个平台又都与华为的HiLink进行了云端对接。
总之当家电企业放弃了“靠App增强品牌忠诚度”的幻想之后,显然可以让消费者在选购智能家居时极大的扩大选择面,科技企业所擅长的移动或语音交互入口、语音识别能力、用户行为分析能力等等,也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家居场景。
在“进”这个关键词上,2019年一年中家电企业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产业链本身上。其中有对产业链的开放态度,例如美的推出了IoT开发者平台和IoT开发模组,长虹也开始了对于5G模组的研发。至于格力、格兰仕,更是或自主研发或与半导体企业合作,开始推出物联网芯片和家电应用场景的AI处理器。
其中的重大转变在于,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从“智能升级”到“多多卖货”之间的距离。开始试图转换收益思路,尝试从开发平台、模组、芯片等等方面入手,或许还能更多的发挥出自身优势。
结束语
家电企业的变化,同时也提醒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智能家居的未来,或许不会像想象中那样轻易到来。而是一步步改造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才能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消费者眼前。
而这一过程,不论家电企业还是科技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
在家电企业的科技化转身趋势下,在2020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以下几种大概率会出现的趋势。
在产品研发上,家电企业和科技企业进入更深一步合作。智能升级不再仅仅是加入语音或图像交互模块,而是通过更多边缘计算的加入,提升产品本身的综合表现。同时家电企业本身也会更多转向B端化,买IoT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家电智能化解决方案。而购买对象很可能是他们曾经的竞争者——一些体量更小,无力自己进行智能升级的家电品牌。
再进一步,既然产业链走向开放,那么家电企业和科技企业合作也会更加丰富和频繁,平台对接、联合研制芯片、开发者生态的互动,都将更广泛的出现。
其实家电企业的科技化转型早已开始,如今的改名潮流,也只能算作一个标志性节点,从此作为家电企业也将深入产业领域,尝试从中分一杯羹。
未来的IoT,一定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热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