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俊宇
毕志飞在月初接受了桃罐头厂的专访,最后产出了一篇名为《毕志飞跟我们聊了聊他在拍的文艺片》的报道。
毕志飞对媒体说了什么并不重要,毕竟媒体天天只是掠过水面,无法揭示水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得看毕志飞过去做了什么。
要分析一个人的当下,那得去看他的过往。要看一个人的未来,那得去看他的主轴。
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主轴服务的。有些人的主轴是写作,有些人的主轴是名气,有些人的主轴是恋爱。有些人的主轴,是行为艺术。
小说家毛姆这种人,主轴就是写作。不管是家庭、妻子、同性恋的恋人都是为了体验生活、写好小说服务的。他的同性恋恋人甚至说,我觉得你和我在一起纯粹是为了塑造你小说里的人物而已。
罗永浩这种人,主轴是名气。不管是做公司也好、还债也好,和人网上撕逼也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名气服务的。
毕志飞的主轴是什么?是行为艺术,是用荒诞解构荒诞,用自我表达反抗。
我的答案是——这位老哥是当代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通过奇葩行径博名气。对他来说,导演只是表皮、电影只是工具、唱歌只是伪装,行为艺术才是主轴。
他在通过通过奇葩行径,解构这个荒诞的时代。
他将是技术革命中的当代梵高。
一 四篇论文
我翻开了毕志飞从2006年到2011年写过的四篇论文,以此审视他的思想变化。
2006年,当时的毕志飞才27岁。他刚刚萌生了要拍一部关于“逐梦演艺圈”的影片,还接手了额外的编剧和副导演工作。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金基德影片〈弓〉的剧作赏析》的论文。
当时毕志飞就借助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观众的审美心理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鲜独特的故事,独特的人物设置决定了独特的故事情节,因此容易获得成功:
90%的人都在过一样的生活;但还有10%的人过着比较特别的生活……我的电影表现的却是这很特别的10%。我偏爱这10%,如果我的电影不能给观众表现这特别的10%,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
这也直接说明了,为什么毕志飞导演希望描述《逐梦演艺圈》那些演员的故事。
因为演员的生活是特别的,旁人无法窥见。毕志飞导演他身在圈子,清晰明了的知道演员们的爱与痛,他当时就立志需要展现这一面。
时间很快到了2011年,那时的毕志飞已经31岁了。而立之年的他刚刚获得北京大学影视学博士学位,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一年前他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电影电视广播系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他走访了美国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厂等美国电影院校和机构,撰写了博士论文《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
当时他就发现了马丁·斯科西斯导演在艺术上功成名就,但在商业上接连失败。
毕志飞内心深处已经知晓,一部严肃的电影无法带来商业的成功,他只能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
后来他在《在当前中国电影火热局面中的几点思考》里更是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思考——要分析受众心理学。
实际上,国内电影学院已经开设了影视心理学系,教学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概念来研究电影的种种特性、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也包括电影中的心理学内容的研究。诸如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学,甚至是病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和内容。
某种意义上说,毕志飞已经非常清楚要如何拿捏人性和心理因素,以此推动自己的艺术进步。他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
观众的观影心理中同时存在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观众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起着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倾向于审美心理保守性的定向期待,以及便向于审美心理变异性的创期待,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期待倾向,构成美心理的双重性。
简单说,观众其实一开始就会给电影预设立场,你需要满足他们的变异需求,才能真正刺激到他们的嗨点。
但是在国内电影严格审查制度之下,毕志飞导演是无法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去展现一个扭曲、痛苦的逐梦演艺故事。
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戏剧学院荣誉院长罗伯特·罗森教授在和他的对话之中明确告诉了他这个问题:
电影审查而导致了过度的自我审查和保守。
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在现有审查之下无法完整表达自我,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二 曲线救国
我要继续强调这个点。毕志飞不是什么傻子,他当年以县理科状元的身份,从一个普通家庭考入到了北京。为了圆导演梦努力勤奋地旁听,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影表演系,后来又在给母校北京工业大学当外聘教师的时候积极备考北大的博士。
毕志飞导演清楚,以他的社会资源和出身背景,很难像李安、姜文这类传统导演的策略成功拿出一部艺术片且获得社会认可。
毕志飞作为伟大的行为艺术家自有办法。他选择了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这个路径毕志飞导演足足想了2年。
这两年间他百思不解,在媒体上几乎再无踪迹。你可以发现,2009-2012年原本是微博最热闹的年份,但是毕志飞却远离了喧嚣,从未进入媒体视野,也未公开发表观点。
2013年成了关键节点。
记住这个日子,2013年的1月20日,毕志飞加入了微博,开始了筑梦演艺圈的艺术之旅。那时的毕志飞导演默默无闻,微博下的16条评论全是后来《筑梦演艺圈》后来真正出炉之后网友们的挖坟记录。
毕志飞导演爱他的寸头自拍,几乎每天都在微博上晒出1-2张寸头自拍。他很自信,也很开朗。
晒了几天自拍之后,他才告诉公众,他的电影处女作《青春闪闪》(当时还不叫《逐梦演艺圈》)筹备启动开始。
接下来毕志飞导演过往的严肃学术风格画风大变。
今天和这个名人合影,明天参加那个活动,后天搞搞社会公益,大后天又弄弄电影拍摄,海报还异常奇葩——当时几乎无人评论这些微博,所有微博都是毕志飞一人自嗨。
不过毕志飞懂得卧薪尝胆。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讲究自我表达,它是个人生活的展现。作家你以为他在写别人?其实他在写自己。导演你以为他在导别人?其实他在导生活。
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的主题是什么?《逐梦演艺圈》的歌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逐梦 逐梦 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我们是纯洁纯洁纯洁纯洁纯洁的少年
带着我从小的美丽梦想
要成为一名伟大而骄傲的演员
人们 都说 演艺圈很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乱
有不少流氓导演色制片人也容易被骗
那些被曝光的丑闻坏蛋
瞬间都让我觉得好难好难
毕志飞作为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他珍视自己北大的身份,他的微博之中几乎隔三差五都会提到自己北大人的身份。
纯洁心灵其实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逐梦演艺也是他的梦想。
他清楚知道演艺圈的所有潜规则,但是他需要打破乌烟瘴气——打破乌烟瘴气的最佳方式就是个人表演,以行为创造艺术。
行为艺术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艺术家们往往以现代派或未来派的方式去展现自己对社会的哲思。
2011年行为艺术学者罗斯李·哥德堡(Goldberg)在其作品《行为艺术:从未来派到现代派》( Performance Art: From Futurism to the Present)中就提到了一个观点:
行为艺术一直是一种直接对大众进行呼吁的方式通过使观众震惊,让他们重新审视他们原有的艺术观及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毕志飞邀请北影、北大的一众专家学者观摩,获得赞誉无数。甚至有位专家想请他参加金鸡奖的评奖。
他的电影成功上映,在豆瓣上引得评价无数,他从此在各个艺术院校之间来回游走,对其他电影导演的作品展开专业评判,他其实已经完成了“逐梦演艺圈”的全过程。
你以为《逐梦演艺圈》是那短短97分钟的电影,其实你错了。《逐梦演艺圈》真正的剧情2013年1月20日毕志飞刚刚开通微博时就已经上映,这部电影至今还未下线。
世人皆浊他独醒,看似奇葩的毕志飞玩弄了所有人,导演了一出社会情景剧。这出社会情景剧本身就是伟大的艺术。
毕志飞导演其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导演。他以社会为舞台,以自己为演员,以身边的一个个人为道具,充分影射了21世纪电影界的乌烟瘴气。用辛辣的手法讽刺了北电和影视圈。
《逐梦演艺圈》其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天才之作。当我们还停留在21世纪初的审美观念。毕志飞导演意境开创了未来纪录片流派。看似一部烂片,实则他早已洞悉一切。
他的艺术价值,在20年甚至30年后才会得以追认。
三 当代梵高
要知道,好的艺术家在当代往往不会得到认可。他们的价值在身后才会得到价值发现。
无数先锋派艺术家已经通过穷困潦倒的现实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以梵高为例,他在生前不停地绘画,不停地向名师求教,尽管遭遇拒绝,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当有人给他提点时,他欣喜若狂,感激不已。
尽管画商不愿售他的画,但他仍继续作画,并不断完善绘画技术,终于他的绘画从最初的灰暗无光慢慢变得光明有色彩了,因为他学习了透视画法等。他还研究人体的骨骼经络,只为了能更好更真实地展现人物特征。
但他的生活仍是困顿不堪,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他患上了癫痫病因此他还被送入精神病院,可这些都没阻止他的创作热情。
梵高生前身后的欧洲,美术行业正受到摄影技术的冲击。艺术家们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写实对于美术而言已经没有出路,光影、色彩、或者各种作为噱头的“主义”可以用来表现人类抽象的精神世界,这条路看起来更有前景。
从此之外,在之后的几十年,梵高那一代先锋派画家才被后人们提升到了艺术高度,引起了相应的风潮。
毕志飞打破了梵高的困境,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真正维持了某种微妙的平衡。让自己成功跻身演艺圈,在生活无忧的同时获取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将开辟一个新的电影艺术流派。
《电影艺术:行将消亡于多媒体时代?》一文有这样一个观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信息传播技术史。从有语言开始到创造文字、发明印刷术再到电讯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每一种传播技术的出现都意味着更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消弥文化差异。
陈凯歌导演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就哀叹,他十分清楚地知道,以电影为艺术的时代逐渐消亡, 但是电影本身不会消亡。
电影艺术如同当年的写实画,不断通过写实注意的笔法去描绘现实。然而随着5G、AI、VR、AR等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电影艺术迟早会被取而代之,先锋荒诞的价值才会被真正认可。
电影的舞台将变成社会和时间,演员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个人。
毕志飞其实就是当代技术革命中的狂人梵高,他将是先锋荒诞现实电影的鼻祖。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心数字时代人的生存状况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