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
编辑/单一
双十一余温未散,双十二的战火开始重燃。风起云涌的,不仅是线上电商,本地生活服务也开辟出了一个熊熊燃烧的新战场。
与往年相比,今年双12最大的不同在于,支付宝联合口碑、饿了么、飞猪、淘票票等本地生活业务,打造了持续一个月的“支付宝生活节”,其形式包括组队瓜分大奖,吃喝玩乐5折起、美食探店直播等……
在双十二当天,饿了么、支付宝等多个阿里系APP,统一打上了“生活节”的Logo,算得上本地生活阵营多端的第一次协同作战。
活动之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支付宝纳入阿里本地生活的阵营,尚属首次。
支付宝联合本地服务打造“生活节”
今年的双十二,是阿里本地生活提出新服务战略开始,迎来的第一场全面的战役。从零售商家,到本地生活,再到支付宝的全方位链接,阿里形成了从里到外的“三环阵型”。
处在第一环的盒马生鲜、淘鲜达,重构线上线下零售业态;核心的口碑、饿了么,飞猪、淘票票服务于垂直细分的本地生活领域;而处在最外环的支付宝,则是一个巨型的连接器和入口,连接消费者和商家。
从另一个节点来看,本地生活发展至今,进入第六个年头,也意味着阿里本地生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算得上是“万箭齐发”的阶段,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阿里本地生活各个经济体联动正在加强,作战方式开始走向“万箭归一”。
“万箭归一”的阿里“三环”
无论是商家和消费者,都开始感知到,阿里本地生活在“造圈”。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如果把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当作一个环形圈来看,商家经营的平台和入口越来越多;而消费者也可以在整个环形圈里,满足生活用品、外卖、娱乐、生鲜零售等日常购买需求。
从大多企业体系的构建上来看,从“点”作为切口深挖,可以在单项业务上立于不败之地;而“点”串成“线”,再从“线”构成“面”的过程,对用户规模、流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用这个视角看“三环阵型”的形成,阿里其实也经历了单个的产品从“点”成“线”,“线”成“面”,乃至成为“体”的过程,其中的核心在于打破单一的业态,形成生态。
即使像阿里这样庞大的经济体,粗粗算下来,这张网,也铺了五年。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未来图景
回顾第一个“五年”,阿里本地生活是万箭齐发的阶段,占好了点位,开始在单项业务上去打市场。在这个阶段,阿里相继完成了支付宝、口碑、饿了么、飞猪、淘票票、盒马、淘鲜达各自业务的打磨,完成了在多个生活消费领域的布局。
“一五计划”其实是“三环阵型”布阵的前提。
在阿里本地生活的“第一环”中,盒马生鲜、淘鲜达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零售产品,前者重构了新零售业态,后者是对原有零售业态进行升级改造。
2016年1月,盒马鲜生首店在上海金桥店开业,意在涌向线下门店,辐射周围的生活半径。
在当时,盒马鲜生要做的,是还没有真正实验过的商业行为,着重布局生鲜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于消费者。一方面要规模大,有足够的SKU和丰富的品类;另一方面要又快又近,为周围三公里的用户提供类似社区小店的服务。
这是盒马最初的雄心,也是新零售的难度所在。
如果说高调的盒马是要重构新零售业态,那2017年5月上线,略显低调的“淘鲜达”,则是通过帮助传统商超旧城改造,从生鲜场景的门店到家做起,辐射半径线下具备一定规模的零售商家。
对淘鲜达来说,路径十分鲜明:做一整套全面的零售解决方案模块,针对线下的零售商超,根据实际情况去为商家适配能力。
进行了三年之久,盒马+淘鲜达的尝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当时的节点看,无论是新零售改革,还是升级改造原有的零售业态,总的来说,趋势都是回归线下。
阿里想要打造的,不仅仅是孤立的新零售业态,而是加强消费者对于本地生活的服务的体验,在到店和到家的场景之外,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本地生活的“网络时代”
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阿里对于本地生活的探索,早已经开始。
2004年前成立、2015年复活的口碑,2008年前成立的饿了么,经历十五年的高密度战役,走过千团大战,见证外卖纷争后,最终在阿里体系内结合。
口碑聚焦到店业务,饿了么聚焦到家业务,两者也构成了阿里本地生活“二环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阿里与蚂蚁金服创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其主要入口是支付宝端首页的频道,可以说,初期口碑的核心流量,主要来自于支付宝这个入口。
如果说口碑算的上是阿里的亲儿子,相较之下,饿了么是个不小的变量。
2018年4月,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一纸遣将令,王磊上任新公司CEO,执掌了本地生活一线战场,与美团展开多轮交锋。
激战正酣的同时,阿里本地生活的战略中心悄然转向了生态战。同年10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由饿了么与口碑两大业务合并组成。
至此,本地生活服务也成为继新零售之后,阿里生态战略的最新高地。
口碑聚焦到店业务,饿了么聚焦到家业务
阿里做出选择是相对明智的,硬碰硬的近身肉搏损耗不小,而生态性的结合会产生协同效应,阿里生态的各个板块和底层能力,又是对手绝不具备的优势。
从规划蓝图到落地成型,口碑饿了么走过单点作战的阶段,开始迈向业务版块的协同,向阿里生态要能力。
今年的11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发布了“新服务”战略,通过打造“本地生活商业操作系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商户提供“数智中台”。
其实合并之后,相对于开拓市场,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做的更多的,是与阿里系内部的打通与融合,借助强大的中台力量,建立战略基地。
“新服务”的提出,也清晰定位了口碑饿了么的战略地位。
在第二环的阵营中,饿了么口碑之外,飞猪、淘票票等BU,也在各自垂直细分的本地生活领域,连接更广泛的商家和消费者。
在阿里飞猪平台,消费者可以完成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消费行为,消费之外,还有更多的附加服务,例如飞猪和芝麻信用所推出的信用住,消费者可以享受入住免押金,快速退房等体验。
飞猪的角色,不仅是单一的销售渠道,更像是酒旅行业的“口碑”平台。
阿里服务于各个垂直领域的APP,基本完成了对线下市场人口的全覆盖,彼此的联动,可以为各自的存量市场服务加码,也能进一步扩宽增量市场。
来自三环的拥抱
对于阿里而言,在第一个五年中,本地生活服务是一场漫长而不能输的艰难竞赛,一切都在变化中摸索,没有参照物。
做到今年,各个环节基础设施已经逐步成型。迈入下一个五年,阿里需要拉拢起本地生活单兵作战的APP,来撬动出线下的消费者商家。
这个时候,作为“三环阵型”最外环的支付宝,适时的加了一把火。
阿里“三环阵型”最外环的支付宝
本质上,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本地生活场景,都离不开支付。支付是消费者购买服务的终点,同时也是线下商家数字化经营的入口和起点。
作为天然的连接器,在各个BU中,支付宝所覆盖的消费者和商家之广,也是其它APP所不能比拟的。
根据Trustdata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支付宝的MAU超6.8亿,因此,在阿里的“三环阵型”,支付宝成为了本地生活业务最大的入口。
这个“大”,一方面指的是支付宝天然的流量。
在2018年9月,王磊曾在阿里投资者大会透露,阿里并购饿了么5个月后,来自阿里系的订单量已经占到饿了么订单总量的1/3,其中,以支付宝和手淘为主。
此外,2019年6月,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全景生态流量洞察报告》显示,支付宝小程序成为淘票票和哈啰单车获取流量的主要渠道,其中淘票票近80%的流量来源于支付宝小程序,而哈罗单车则从支付宝小程序收获近7成流量。
从整体数据来看,支付宝在阿里系本地生活业务核心流量获取中,占了相当部分的比重。
支付宝在阿里系本地生活业务提供了流量入口
另一方面则是支付宝的连接能力。支付宝小程序已经相继在包括淘票票、饿了么、口碑、盒马鲜生等本地生活业务板块实现了打通。
作为本地生活业务的底盘,不论是作为流量入口还是连接器,支付宝对各个APP原有的业务进行加固和能力输出;在这个基础上,与各个板块进行协同,也会带来业务边界的拓宽。
如果说本地生活服务第一个五年,是规模、技术、效率上的较量;第二个五年,则是生态、战略的比拼,任何人想要赢下一局,都并不轻松。
以“二五计划”为起点,战略驱动的阿里在锚定本地生活服务的新位置。
饿了么、口碑、盒马鲜生等“三环阵营”构建起的本地生活服务,带来了更具效率的数据增长,也在为阿里拓宽业务边界,把新零售从线上延展至线下。
在本地生活领域这场无限游戏中,阿里玩的是生态。
现在,阿里开始在本地生活的地基上造楼,各业务之间既独立又形成强关联,形成完整的闭环。或许在未来,本地生活会成为阿里下一个增长的新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