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兴亮 | 一只狗惊醒一只企鹅之后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
-01-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腾讯科技升级1000天:团战、登月与烟囱革命》,它还原了腾讯自2016年起持续1000多天的科技升级。
在我印象中,这是腾讯的第二次巨变。腾讯这两次巨变,第一次要感谢一个人,第二次要感谢一只狗。
第一次巨变中要感谢的那个人,是周鸿祎。是3Q大战把腾讯打醒了,打出了一个新腾讯。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级别后,有趣的敌人比朋友更重要。
在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自省,其中一个大动作是「诊断腾讯」。我在第一次「诊断腾讯」的活动上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加强投资并购、链接更多中小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承担更多责任等,腾讯都一一采纳了。腾讯针对这次活动专门出了本书,Pony还为我亲笔签名。
腾讯的第二次巨变要感谢一只狗。这只狗是Alpha Go。
2016年3月,Alpha Go击败了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石。
腾讯总办史无前例地召集了一次技术汇报会,显然每位成员都受到了冲击,他们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在总办临时拉的微信群里,非常迅速地,马化腾和刘炽平达成了一致:「是时候把科学家放到战场上来了。」
腾讯的这次科技升级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包含了志在百年的雄心,以及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决策。
对于腾讯这次的巨变,且看我来亮三点:
-02-
▎左一点:科学家的力量
大约在2009年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IT行业的「十年理论」,具体如下图:
那时候,连第四个十年都没来,更别说第五个十年。但我准确的给出了第五个十年的关键词:人工智能。
同时,我还认为,不管是软件时代和硬件时代,还是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发展,都是给人工智能做铺垫的。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才是IT时代的集大成者。
所以,也可以说,软件、硬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前戏。高潮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工智能。
在未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达到「高潮」,完全取决于科技的实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顶尖科学家的数量。
在腾讯总办决定要让腾讯成为「AI领域的第一技术梯队」后,腾讯的HR开始频繁出现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
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贾佳亚、量子科学家张胜誉、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正友、语音识别和 学习专家俞栋、音视频编解码专家刘杉等顶尖科学技术家都陆续加入腾讯。在腾讯,他们被定为T5级技术专家,位于全公司2万多技术人员的顶端。
除了这些科学家,2016年之后大量的科研人员也涌入了这家公司。过去每年的入职数字停留在个位,现在则以一年上百个顶尖博士的速度递增。一些博士生还在读,已经有人建立联系,等一毕业,就直接入职。
-03-
▎右一点:基础科研是科技企业的生命之水
有一句让人深思:人类智慧的脑力创造性劳动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考评,在这方面投入过高,容易给人以谋私利的感觉。
还有另外一句话: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活下来。
正是这些话,让很多机构、企业找不到科研的方向,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将科研落地、变现。如若不能短期获得效益则放弃投入。
可放眼全球,恰恰是那些注重基础研究,在科研上巨额投入的企业,成为了各个领域难以超越的巨头。
2018年全球研发投资排名前50榜单显示,三星以134.37亿欧元研发投资额位列榜单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德国大众和美国微软;华为则以113.34亿欧元排名榜单第五,而且也是研发投资前50榜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若将该榜单放眼至前100名,则可看到大家所熟识的BAT、中兴、联发科、台积电等11余家中国企业。
科技分为科学和技术,在科技企业里,将科学转换成可考核的落地技术当然重要,但基础科学研究更加重要。
显然,腾讯已领悟到这一点。在腾讯,科学家跟工程人员一样,也挂着工牌在深圳的几栋大楼里穿梭。只是他们没有被下达KPI的任务,甚至被定为5年不考核。
对科学家来说,最大的疑问只有一个:公司是否能在不管商业收益的前提下,长期支持小规模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量子科学家张胜誉去腾讯之前,他问马化腾:「公司做量子有多大程度是为了科技品牌?即科技品牌占百分比是多少?」马化腾的回答是:「百分之零。」
腾讯花了3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科技布局,除了四大AI实验室,还包括探索性的实验室矩阵,涵盖了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物联网。
而腾讯首席探索官(CXO)网大为将他的耐心投向了更广阔的地方:专门投资短期回报不明,但理论上可能引发巨变的奇想。
网大为做了一系列「登月主题」的探索,他想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地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的「登月行动」,使命是什么?
在2019年11月初的腾讯科学周上,网大为的回答是:「以一种可持续千年的方式,重新建构一个可以满足100亿人需求的地球。」
同时,在科学周举办的首届科学探索奖上,腾讯基金会为50位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每人300万元的奖励。
马化腾说,「这是科学家们寻求创新又尚未最终突破的关键时期」,希望帮助他们「心无旁骛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04-
▎下一点:互联网企业的蜕变
曾经,「赛马机制」在腾讯被验证为成功的产品文化,一个产品能够在部门/产品组内自主立项,鼓励内部竞争,谁的效率更高谁就能够跑出来。比如帮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将腾讯游戏拉到小高潮的王者荣耀等,都是「赛马机制」的果实。
毋庸置疑,「赛马机制」在腾讯过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
过去To C市场的竞争更像是丛林游击战,大家可以尽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枪手」产品经理,但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To B、To G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大规模的阵地战,是个系统工程,每个部位都需要团体作战。
腾讯内部竞争是充分的,而合作就像不协调的齿轮,随时卡壳。
「乐问」是腾讯内部第一大沟通平台,而乐问上年轻人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在这家以宽松文化著称的公司里,这里集中了最为尖锐的声音:程序员开发的代码相互都看不到,最糟糕的问题是:重复「造轮子」。
过去20年里,这家公司做出了许许多多产品,每一个产品为了快速制胜,必须形成闭环,就要拥有一支只服务于自己的技术团队。这些技术互不打通,自给自足,就像在工厂里立了一根根粗壮的烟囱,但又各自生机盎然。
直到2018年,一位新员工在公司找不到一个可参考的代码,愤怒地跑去乐问抨击,「来到腾讯就像来到技术沙漠。」
很快,技术沙漠的故事流传到总办,马化腾和刘炽平都去乐问看帖子了。马化腾看到了「民怨沸腾」。而在短视频战场,他们看到了竞争对手异军突起,背后是技术中台支撑着的集团军作战。
不久之后,总办在香港开了一整天的会议,最终会议确认:成立技术委员会,确认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中台。
「新的协同会记载在历史上。」刘炽平充满信心,他说,几个重大开源协同项目的成功,标志着腾讯式中台可以建立起来了,这当中蕴含着许多可能——当人们不断在开源系统里维护一项技术时,自然有人去探索更前瞻的设计,就像Alpha Go一样,技术的突破将驱动出全新的产品。
-05-
从赛马文化到烟囱革命、技术中台,腾讯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的蜕变之路。这1000天来,「科技」两个字,已经一点点渗透到腾讯的骨髓里。
如果有一天你面对一道考题:「你了解腾讯吗?」
你回答:「了解啊,一家科技公司嘛。」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句简短的答案,及格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