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父母辈缘何丧失参与排队的权利?
一部手机,搞定生活中的大小事。出门用手机打车、旅游用手机抢高铁票与机票、去医院前用手机提前挂号……基于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大众生活得以全面嬗变,便利化程度在大幅提升。但当互联网与社会公共服务深入融合时,也在挖开全新的鸿沟。比如大部分父母辈不会用手机使用社会公共服务,他们正在丧失最基本参与“排队”的权利。而这,正是互联网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仅12.1%的中老年人会网上挂号!不公平现象增多
中老年人——我们的父母辈们,正在与各种便利的社会公共服务渐行渐远。此前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就在参与调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户中,75.8%会上网看新闻资讯。
但是,在社会生活应用方面,中老年人应用网络的比较相对较少。不用排队的社会公共服务,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会通过网络使用。比如四成的中老年人会在网上缴纳手机费,三成左右会网上购物。但是,网上挂号、订火车票机票、订宾馆等社会公共便利服务,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少——仅有12.1%的中老年人会网上挂号、15.4%会在网上订火车票和机票、11.6%会在网上订宾馆,四分之一会用手机打车。
由此可见,互联网在让社会公共服务变得更便利的同时,也让其更得更为狭隘。大部分中老年人不会通过手机、互联网使用社会公共服务,导致他们难以像年轻人一样充分畅享到便利性。甚至年轻人在方便地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时,也挤压了中老年人的相应空间。比如在很多医院的挂号处,很多中老年人在现场排队挂号,但很多号已经被年轻人在网上提前预约。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正在很多场景上演。
拆掉那堵“墙”!让公平权覆盖中老年群体
当中老年人被排除在便利的社会公共服务之外,实际上影响着上亿人的生活。据此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国内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超过50岁以上的群体占据20.9%,60岁以上网民占10.3%。这意味着,上亿的中老年人通常只能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服务或轻服务,绝大部分都不会使用基于互联网的便利公共服务。
这就是互联网的软肋——在为大部分群体创造便利时,却催生了一批“新弱势群体”。中老年群体面对的,是一道难以打破的“墙”。这道“墙”成长在肥沃的互联网土壤上,以便利之名在无限增高。看似是方便了大多数人,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中老年人望而兴叹。
而要想拆掉这堵“墙”,将公共服务的公平权覆盖中老年群体,就必须从监管、互联网企业等多方面着手。如,此前便利的二维码支付导致出现“拒收现金”的情况,让很多中老年人饱受困扰。最后央行发布相关公告强调不得拒收现金,才刹住了这场“无现金”风潮。
互联网企业在上线新服务的时候,也应当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并打造畅通的沟通平台。只有过监管、互联网企业的双管齐下,有望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把那堵“墙”真正拆掉。(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