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市场从消费互联网升级成为了产业互联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的这块To B市场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To B业务也成为巨头布局的重中之重。
不久前,据Tech星球报道称,字节跳动旗下智能推荐系统「灵驹」已正式面向企业开放,通过将算法技术打包成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形式对外输出,为第三方企业用户提供智能推荐算法服务。由此,字节跳动进军B端市场的野望已经彰显无疑。
字节跳动并非第一家技术输出的科技巨头。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企业在To C领域红利的逐步消退,BAT正在To B市场加速发力,但产业互联网并非一蹴而就,相比海外SaaS服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仍然存在诸多痛点。
技术输出服务企业级市场大势所趋
其实,在C端市场或者说消费互联网市场红利殆尽的大环境下,近年来,科技巨头进军B端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
这在于产业互联网本身就具备着比消费市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相较于后者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企业服务市场要连接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在内的各类要素,潜在服务对象和商业价值潜力恐怕不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就足以容纳的。
而技术输出赋能传统企业则是巨头们所选择的较为常见的一条路径。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属云计算服务,根据IDC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包括IaaS、PaaS、SaaS在内)达到2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9%。其中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居于榜首,腾讯云和百度云的增速则分别达到了88%和92%。
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增速已经领跑全球,在这背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政策强力推动、市场活跃需求及服务商大举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此外,诸如电商+产业化、AI技术开源、物联网生态等不胜枚举的领域及案例,都是科技巨头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在B端市场跑马圈地的体现。
从根本上看,技术赋能的落脚点都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这取决于在数字经济新时代,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现实世界实体被数据化,不仅数据 挖掘的价值作用正不断凸显,其也成为了最重要生产资料之一,是企业组织发展壮大的最基础能源,就如同汽油之于内燃机的存在。
另一方面,数据也是传统产业拥抱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因而掌握着时下最前沿科技的互联网企业们,通过开放生态技术输出的方式,帮助传统企业更多更好的利用数字资源,走向人、事、财、物的全面信息化,这就具备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中国SaaS服务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必须指出的是,科技巨头通过技术输出在数据开发应用层面服务企业用户并非是一条高枕无忧的路,事实上已经有诸多痛点已经浮出了水面,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中美企业服务存在差距的直接原因。
1、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才刚刚起步
与当年互联网普及期一样,搭建基础设施是一切服务的根基,云计算则是互联网企业做B端业务的基础。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这样描述云计算和产业互联网的关系,「产业互联网最初的营收机会将会是来自云计算」。
产业互联网最常见的三种服务模式IaaS、PaaS和SaaS都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大数据AI、IOT等技术落地也都需要依托云计算能力之上。某种程度上,国外的企业服务之所以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在云计算方面的布局。
GGV资本曾这样总结AWS对企业服务市场带动,「云计算的普及不仅提供了按需计算的核心基础设施,而且价格也比创业公司开发和运营自己的核心基础设施要便宜得多。这带来了一波大规模的创新浪潮(以及亚马逊的市值增长),科技公司也因此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按需且价格更低的基础设施」。
中国云计算市场这几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但相比海外市场仍然有所欠缺,还存在很多企业没有「上云」,这也天然造成了中国企业服务市场天然的一种缺失,而这也是为什么BAT加入To B赛道时主要的发力点则均落到「云计算」的主要原因,
云计算赋予了巨头综合性的生态联动能力,巨头也有决心布局「云计算」,但对众多想要进入To B赛道的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一大难题。以字节跳动为例,虽然崛起速度很快,但成立至今不过7年,真正站上小巨头席位也不过是近3年的事,其实非常缺乏底蕴积累。
这直接体现在字节没有在云计算方面进行过任何布局,其技术输出不仅缺乏底层技术支持,B端业务也难以形成规模生态,这一点仅从灵驹所提供的服务是单一的智能推荐中就可见一斑。在可预见的未来,字节不仅难以在上述巨头切入的众多领域中分得一杯羹,更需要依托BAT的云服务才能顺利开展B端业务。
众所周知,字节跳动与BAT们恰恰处于直接竞争对手的位置上,其核心算法技术如果真正放在BAT的云服务器上,就会有泄露给竞争对手的风险,但如果从零开始自建云服务,则需要投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技术输出就更加缺乏竞争力可言,而这也很大程度上也是众多中国SaaS服务提供商面临的困境。
2、企业服务市场需要的是专业性
王兴曾这样说起中国的toB服务,「中国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然后是腾讯、百度,to B的公司居然找不到,或者说有活着的,但是活得很惨」。
「活得很惨」这个词确实非形象的说明了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现状,在过去8年的时间内,美国中小型企业SaaS市场的总市值从2010年的15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了3000亿美元以上,如果再算上微软、Adobe、Saleforse等巨头,市值超过了美股科技上市公司的一半。
中美企业服务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个很深次的原因是中国的SaaS企业往往不够专业。大洋彼岸的SaaS提供商,往往只是专注单一的垂直市场,比如RingCentral (云手机系统)、Square (POS)、Wix (web站点)、Shopify (电商)等公司。
这些公司向各种类型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业务十分庞大,它们深入了解行业系统、内部结构,以及客户的痛点。通常,它们都会解决一个非常关键的痛点,之后再扩展服务,更重要的是,它们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也知道怎样把这种愿景传达给业内的每个人,但在中国市场更专注的却往往是巨头。
以美团点评为例,这家公司如今把餐饮业的B端服务当成是企业发展下一个阶段的重心,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美团点评早在十年前开始就已经开始扎根餐饮行业了。从03年开始做第三方餐厅评价,到10年做团购,再到13年做外卖,这其实并非一蹴而就。
对中国的很多SaaS服务提供商来说,传统企业具备专业能力,但缺乏互联网经验,而互联网公司又缺乏扎根产业的 。再以字节跳动为例,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火山小视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其核心业务范围均局限于内容分发领域,此前在B端市场的一些投资收购与孵化动作基本上也围绕相关领域进行。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字节跳动的算法和推荐引擎并非万能,这家公司曾试图切入电商、消费乃至社交、搜索等更多领域,但所推出的产品诸如悟空问答、多闪、飞聊等产品称得上是屡战屡败,可以说并不具备专业的跨领域能力。「灵驹」的智能算法推荐系统在字节跳动不擅长的领到底可以产生多大成果,这仍然是未知之数。
其实,步子迈得太大是很多小企业的通病,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产业互联网需要很深的底蕴积累,在C端市场或许通过不断扩张、跨界和进攻可以掩盖底下的虚浮,但在讲求细水长流,需要水滴石穿功夫的B端市场,步子迈得太大只会摔得更惨。
3、信息数据的安全仍然是最大痛点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即使是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亦发生过数据泄露问题——去年4月,因为一款随机应用测试程序,导致8700万用户信息和上亿条用户数据被泄露。对企业来说,信息数据安全也是SaaS服务商需要解决的痛点。
一方面,企业一旦把数据交给SaaS服务商,数据的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在国内如BAT这样的巨头们在数据安全层面可以说是久经考验,并有一系列预防、应对措施,如腾讯搭建了专门服务于企业用户的神盾沙箱,在不储存任何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安全处理,保证计算环境安全,并具备适用于云计算场景的混淆电路、同态加密等的复杂安全解决策略。
BAT旗下的诸多产品每天要经受几十亿次的使用,其数据安全保护的专业能力已经得到过验证,但反观包括字节跳动在内的其他绝大部分企业,在安全领域并没有什么建树,其对外输出技术系统的信息数据保护能力仍有待考验,而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缺乏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帮助SaaS服务商们解决这种困境。
另一方面,巨头很多时候既可以是合作伙伴,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完全采用巨头搭建的技术系统,意味着很可能会面临巨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尴尬局面。共享出行市场其实就一个很好的例证,在面临高德、美团等聚合出行平台的竞争面前,滴滴也对外开放了聚合服务,对外输出派单和算法技术,但其本身作为最大的出行服务商,和其他的中小型出行平台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
字节跳动这几年的激进进攻姿态则是另一个例证,这家公司在边界四处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各种赛道,从汽车到教育再到社交,毕竟在国内,相较于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在生态开放及技术赋能合作伙伴这件事上已经坚持日久,字节跳动如今更像是「早期的腾讯」,如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能否得到企业伙伴信任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字节跳动本身就是一家数驱动型公司,也深知数据的价值。对于合作企业而言,提交给灵驹系统的数据既存在未经用户允许就被字节采集的隐患,今年9月字节跳动就因涉嫌超范围采集用户隐私受到国家四部委联合点名批评。也存在被字节跳动拿走自家数据,再转手使用到竞品身上的担忧。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在国内数据开发应用领域相关监管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SaaS服务提供商时依然需要慎之又慎,毕竟客户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合理使用带来商业价值之前,安全性仍然首要的。
归根结底,针对企业端的To B服务是一片远较C端市场更加庞大的市场空间,在真正发达的商业市场如美国市值排名前10的科技公司中,一半以上从事企业服务行业或以企业服务作为重要的业务组成。
而我国企业服务市场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即使是爆发最早的云服务市场,也不过才经历了区区三年多时间的发展,诸多行业痛点逐渐被发现树立出来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只有更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整个行业才能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