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饭”的何同学,“油腻”的王自如

文|吴俊宇

一 何同学开始“恰饭”了。

最初说好的不接受任何商业合作,结果现在“恰”得有点猛。说不尴尬,不可能。

今年6月,这位19岁的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为名发布了一个题为《5G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的视频。视频逻辑简单清晰、解说语言通俗易懂、核心观点直接明了,这样一部视频直接让他在B站涨粉100万、微博涨粉60万。

何同学的名气随着微博舆论场的指数级扩散作用被不断放大,以至于他的微博后台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三天时间内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询价信息。

虽然他从未给过广告公司报价,但报不报价的事情由不得他自己——他在广告公司给甲方客户那里的身价被定到了单条视频80万元。

有个在公关公司和数码圈混的朋友说,他所知道的是,4、5家品牌找过何同学,但当时都被以不接受任何合作拒绝了。

在今年的微博红人节上,我见到过何同学,在面对采访时,他青涩鞠躬,揪着嘴巴,正襟危坐,把双手搭在膝盖上,不断用手拍着膝盖,脚不断踏着地板,显得局促不安。以至于重复自我介绍了2遍。

和其他人的过分熟练相比,何同学明显稚嫩很多。

昨天何同学发布了一期华为Mate 30 Pro评测视频。这期视频和过往的风格不太一样——有心的人一眼能看出,可能和华为有合作。

就像数码圈KOL“路诞先生”所说的,“我拿到四个颜色”这句话就足以证明,自己肯定不会一次花钱买买四部华为Mate 30 Pro。背后大概率是华为的赞助。

微博上还有个#何同学最新视频#的超话,这个超话下全是回忆专用小马甲、三联生活周刊、YouTube精彩视频、冷笑话精选这些营销大号齐刷刷的转发。长期从事媒体公关行业的明眼人看得出来:有操作。

坦率说,这期视频看完,我觉得中规中矩,和其他数码评测UP主的内容相比差异不大,和何同学过往的视频相比,丢了不少个人风格——当然不得不承认,剪辑风格依旧优秀,保持了过往的水准。

“恰饭”并不丢人,何同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要做的事情,无非是在坚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恰饭”——虽然即使如此内容也不得不有所妥协。

旦我能理解,毕竟一旦企业介入内容生产,很多自己原有的风格都要有所妥协。我自己作为内容生产者,也不得不“恰饭”,也不得不丢失自己的个人风格。

虽然“恰饭”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但是现有的“恰饭”姿势并不让我觉得有多开心——仅仅只是不算很讨厌而已。

凑巧的是,昨天闲得无聊,把@老师好我是何同学 在B站上所有视频都看了个遍。

看完之后心生感慨,太像当年的王自如了。

现在年轻一批数码评测UP主最有潜力的恐怕就是何同学。

有逻辑有观点有想法,那种气质一如当年的王自如——从纵向时间去评价的话,更像是2011-2012年的王自如。

回头看何同学room tour这一期介绍自己卧室+工作室的节目,沉醉在如何布置一套属于极客UP主的空间时,突然就想起了2014年11月王自如那个Shawn Talk OFFICE TOUR。

当时王自如刚打完“罗质翔”的战役,锐气稍减却依旧犀利,津津有味地给粉丝介绍自己的科技数码生活方式。

都是谈自己平时如何办公的,都有极好的欧美流行音乐品味,墙上都贴着代表个人审美偏好的海报,都在架子上收集了那些经典的数码产品——王自如喜欢2011年发布的Lumia800和黑莓9900,何同学喜欢2014年发布的iPhone 5c,两代人收藏的产品一下就看出来年代感。

Lumia800和iPhone 5c的聚碳酸酯多彩外壳真的都展现了年轻人那种审美和锐度——就像何同学自己在《我为什么喜欢iPhone5c》这一期视频里说的,“他们为了好看愿意放弃实用,他们为了外观愿意妥协性能,这种不理性的选择不正是年轻的特征么?曾几何时,苹果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

这种选择说到底,还是年轻人愿意为了梦想而放弃世俗和金钱。愿意为了梦想而放弃世俗和金钱,是曾经的王自如的选择,也是今天何同学的选择。

时间纵深真的是太让人感慨了。

当时Zealer还处于初创期,王自如还一脸自信青涩。现在的何同学自信青涩的样子一如当年的王自如。

有趣的是,两个人都喜欢黑色,两个人做这期视频时也都穿着一件深V黑色T恤——那种极客气质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王自如已经不是当年的王自如,大家忘了原来那个抱着Mac在地板上做开箱视频的王自如,记住的只有“wow,awesome,这是我独享的moment ”的王自如。

现在的Zealer也不是再是当年的Zealer,大家眼里的Zealer虽然依旧是最强的评测机构,却更多是企业广告公关平台。

真不知道五年后的何同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均值”恐怕才是最佳的评价标准。

这几天和人聊时间和企业的评价问题。得出的观点是,时间是衡量公司的的唯一尺度。不要在峰值时做出评价,而是要看它是如何回落的——回落时的健康度,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坦率说,王自如再怎么让人看不惯,对数码科技的认知 还是远远超过何同学的。何同学存在被捧杀的成分。

如果看完何同学所有视频,能够发现内容的局限性和结构的局限性——比如内容以苹果系产品为主,其他领域相对涉及较少。

观点存在明显的“类比”套路,比如把Apple Watch、Macbook、iPad的历史地位产品定义为iPhone SE或iPhone4。这种历史地位的类比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在ToC用户那里可以带来很好的理解传播,但ToB侧渗入不足。时间久了,必然难以持续。

何同学另外一个优点也是劣势在于,视频观赏性也更多在剪辑层面,对产业链也缺乏明确认知——一句话总结,技巧大于内在,这是年轻人的通病。王自如早年的视频,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我承认,我自己写稿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问题只是错在,自己真的太年轻,很多行业信息并不了解。

今年6月的何同学显然是处在“峰值”,但是今天的华为Mate 30 Pro恐怕才是他的均值——这个均值其实和其他数码评测博主的均值基本是一致的。

他要做的事情,无非是在未来复杂的权衡之中,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均值。

排除个人私德问题,仅仅从业务能力这个视角去评价王自如和Zealer,我始终会给王自如和Zealer一个较高的分数。

我甚至一向觉得,Zealer的商业模式也没什么问题,这就是媒体最正常、最普遍的商业模式。不管是评测内容、个人能力还是专业程度,Zealer都比国内其他评测媒体高出了不止一个身位。

网上流传着王自如各种排挤当时创业伙伴的信息,用“薄情”这样一个词去定义他。但我更愿意相信,王自如有自己的考量。所谓的排挤,更多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人们总是热衷于为人与事贴标签下定义,却忽略了现实世界往往是由混沌复杂的细节构成的。人心高低繁复充满了枝枝蔓蔓。我们总是不问来路,就用一个符号去定义一个人。

当年Zealer弹幕里大家给王自如刷的文字是:自如老大加油、老王加油。

今天我们给王自如的符号是——wow、awesome、moment,这个符号对王自如而言并不公平。很多人并没有看到王自如在面对数百个员工需要吃饭时的压力——任何一个人站在他的位置,可能都会做出他的选择。

我甚至认为,王自如在抑郁和挣扎之后,被迫做出了今天的抉择。这个选择一点错误都没有。

王自如早年的理想主义、意气风发,到今天大众眼中的“油腻”,其实恰恰是一个人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全过程。

Zealer作为一家还算成功的评测机构,它的意义并没有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王自如作为一个人,在9年来的成长和变化。

一个普通中国年轻人,在创业浪潮之中跌跌撞撞和自我怀疑之中逐渐成为今天的模样。

我更想把他定义成中国的于连或是拉斯蒂涅——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又卑鄙无耻,既聪明又狡猾,既崇高又堕落,既诚实又虚伪的复杂性格的复合体。

心理学家 Erikson 也把早期成年期(Early Adulthood)的界限划在了 35 岁。

这其实意味着,在35岁之前,我们往往会经过反复的自我怀疑、自我纠结、自我矛盾,在不同的价值观之中横冲直撞,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的真实选择。

人对自身价值观、对自己的理解认知都不会从一而终。成长这件事情从来都发生在矛盾、嘈杂和自我怀疑中——何同学走上评测这条路,必然会面临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人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了解自己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另一句话是,“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他的意思在于,人需要把认识自己当成是锻炼身体一样不断重复。“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也就在于此。

在过往的视频、采访中,王自如反复说过自己罹患抑郁症的经历。他在一期视频中甚至提到,他在参加创客类节目时手舞足蹈人来疯,似乎控场能力很强给人很自信的感觉,但是一旦回到酒店,整个人都是虚无的状态——这其实就是意义感丧失、心理压力过大的结果。

凡是不能击垮你的,只会令你更强大。罹患抑郁症的人每一次重新站起来,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职业高度。这也是为什么王自如今天能站在国内评测机构头把交椅的位置,而当时和他同期成长起来的其他人只能站在一个相对平庸的位置。

在Zealer7周年那天,王自如带团队团建,在海边拍了一期有关31岁生日的视频,在视频里他讲述了公司从初创到100多人,再到20多人,再重新回到80多人的心路历程。

“30多人时还颇有成就感,70多人时感到了压力,100多人已经蒙圈了。时隔几年之后再次来到这个节点,反倒心里踏实了。公司人数表面上看是一个数据,却蕴含着企业管理、个人心智能力的体现。”

和过往个人“小我”那种自我纠结的心路历程揭晓相比,现在王自如每次给观众谈心时,往往是在讲公司经营和团队管理的感悟,以及对成家立业的期待——其实这已经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

王自如错就错在,他变老了,他机构化了,他背负了太多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公众想要的东西。

在做Smartisan T2的评测时,王自如曾经对老罗表达过理解。

老罗从“文艺中年”到“企业家”的转变,其实正是情怀和理想驱动之后,面对市场现实所做出来的种种妥协,这种妥协是必要的,因为老罗如今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必须要对身后的投资人负责,他必须要对身后的员工乃至员工的家庭负责。

王自如说,为什么他煞有介事地讲老罗这一年来的转变,其实是因为他“exactly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也面对过这样的痛苦”。

“恰饭”的何同学会不会变成王自如。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何同学走上数码评测这条道路之后,挑战只会更多。

王自如做评测已经有9年,31岁的王自如所遇到的问题,19岁的何同学必然也会遇到。今天观众们对何同学宽容而又追捧,明天或许对他可能就是践踏而又侮辱——正如今天的王自如。

时间会给出答案。

时间实在是太有趣了。岁月是把杀猪刀,人从青涩变得油腻只需要时间和社会的洗礼。企业从新锐变得臃肿也只需要时间的迁移。勇者总能杀死恶龙,而最终却总会因为时间变成新的恶龙——当然,我并不是说王自如就是恶龙,他有他的权衡与选择。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这话说起来挺新世相、挺正能量,但反过来讲,“一代人年轻也总是终将老去”才是常态。

何同学在Pebble手表这期评测里说,敢于屠龙的勇士,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应该被忘记。

何同学一首喜欢的歌名为《We are young》,这首歌的歌词是:

We are young

我们青春永葆

So let's set the world on fire

就让那热火般情怀燃便整个世界吧

We can burn brighter than the sun

我们能绽放出比太阳更耀眼的光芒

还是心存期待,勇者不要变成恶龙。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9-30
“恰饭”的何同学,“油腻”的王自如
文|吴俊宇一 何同学开始“恰饭”了。最初说好的不接受任何商业合作,结果现在“恰”得有点猛。说不尴尬,不可能。今年6月,这位19岁的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为名发布了一个题为《5G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的视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