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火车普及,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无人驾驶的概念早已经不算新颖,Google的产品已经测试了十几年,加上,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无人驾驶体系”的发展,之所以说,无人驾驶是一个体系,主要是因为一辆没有司机的汽车,不仅需要感应器、高精度算法、自动控制等技术支持,还需要政策保护,甚至要面对伦理上的困境和迷惑,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儿,从这个角度讲,再讨论50年都有可能。
正当无人驾驶汽车方兴未艾之时,无人火车的规划也日益清晰,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不出意外,美国铁路局会在近期完成一段45公里的无人火车测试,这个消息无疑又是“无人驾驶体系”中的一枚小炸弹。大概是因为公路的状况太复杂,有大型货车,有小型的私家车,有酒后驾车,也有女司机,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的大脑能够处理如此复杂的交通状况,而AI系统面对一些突发状况常常“懵逼”,这就是为什么Google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做技术改良。相比之下,火车的路况就比较单一,相信很多人都曾疑问:火车司机每天都做什么,他们有方向盘吗? 基于此,无人火车是否更容易普及呢?
提速降耗,美国为什么需要无人火车?
其实,美国率先研究无人火车最大的动力是出自成本的考量。资本主义国家的铁路部门更是名副其实的“公司”,他们最大的客户还是煤炭行业,但是自十年前开始,这个古老的行业就处于衰退状态,而且越来越多的煤炭不再青睐铁路运输,而是被公路上的大卡车给装走了。为了抢回客户,铁路公司必须要降低价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无人火车意味着员工数量会大幅缩减,相应的薪水、培训、保险、管理等费用都会跟着降低,还有,在消除掉“人类员工”这个瓶颈之后,无人火车的调配频率也能大大增加。
更具诱惑的展望则是,运输能力增加、时效性变强,会有助于铁路公司开发出更多的客户,如时效性要求更强、准确率要求更高的快递行业,未来势必也会成为“无人火车”的重要客户,总之,目前来看,钱是铁路公司推广“无人火车”的最大驱动力。
此外,美国之所以重视“无人火车”的研发,更在于,他们需要给“人工智能、大数据、感应器”这些高新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更有希望把这些高新技术变成滚滚财源。况且,在中国高铁快速崛起之后,美国市民常常抱怨:他们的火车简直就是拖拉机改造的,而把如此抱怨情绪推向顶点的,则是一起“火车的交通事故”:仅仅因一位工程师的粗心大意,一列通勤火车和一列货车意外相撞,导致25人死亡以及上千人受伤。如此事件,使得美国铁路公司下定决心,要全面升级铁路运输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出现非正常行驶的时候,火车可以自己判断快速调整,而不是把“全部的安全责任”都交给随时会粗心大意的自然人类。
经济效益、高新技术、运输安全、政策需要,这些因素凑到一起,使得无人火车在美国成为一个非常必要的民生项目,但显然,要真正把“如此庞大而又新鲜”的玩意儿,推广开来,又需要大量的讨论和验证,包括技术层面、政策层面以及伦理层面。
无人火车普及,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如前文所述,无人火车在美国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了,如果能普及开来,对于物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市民出行的安全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火车能承载更多的乘客和货物,同样也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真正地普及之前,势必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验证和讨论,也有可能因一小撮的试验失败而遭遇搁浅。
首先,是最基本的技术突破,事实上,在美国铁路局的规划中,无人火车所用到的技术,如感应器、传感器、自动刹车等等,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专利技术,现在只是需要人工智能系统把这些技术统筹起来,当然,汽车上应用的技术,不一定能完全copy到火车上,比如自动刹车技术,汽车可能只需要100米的反应时间,而火车则需要几十倍的感应距离,所以,美国铁路局还是要和Google、苹果这样的企业合作开发;其次,美国铁路局要普及无人火车,必须要想办法消除“乘客的恐惧”,要知道,相比于飞机、轮船甚至汽车等交通工具,可以说,火车是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但火车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大的,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某动车组曾经被快速掩埋的事儿,所以,无人火车普及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吃“螃蟹”,同时,美国铁路局需要定期公布测试数据,或者采用货物运输的方式来试运行,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做法就是先用无人货车运输煤矿,从16个不同的地方运煤出来,几年的时间下来,尚没有出现事故,笔者认为消除恐惧并不难办到,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数据。
最后,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政策问题,这不仅仅是“有关部门”盖一个approval的章就可以了,更需要通盘考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种新技术的普及势必会带来大量的工作变革,况且,铁路部门的差事都是一些铁饭碗,如果无人火车普及,连同司机、培训,给司机们做饭的厨师等等都会失业,从而形成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无人驾驶还面临一个伦理困境:究竟该不该由机器来决定人类的生死?举个例子:无人火车运行过程中,铁轨上突然冒出一些喝醉酒的流浪汉,火车已来不及刹车,但可以转弯,代价是偏离路线,有可能和其他火车相撞,是否需要转弯?无人火车自然可以通过程式来设定,但问题在于,人类在心理上就不愿意“把生杀大权”交给机器...
任何新科技、新工具的普及都是一条漫漫长路,人与人之间尚且难以掰扯清楚,更何况,人和机器呢,但社会总是要向前走的,笔者坚信无人火车一定会成为现实,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而人类的恐惧、失业的困惑都会在技术成熟后慢慢消散。(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