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湿器这种居家必备品,为什么在中国普及度还很低?
加湿器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即使听过,买过的人也不多。数据显示,加湿器在中国的普及率不到1%,远远低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加湿器常见于北京、东北等星级酒店里,像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并不多见。
卖家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中国加湿器行业总销量为146万件,销售额达到2.4亿,相比较动辄销售数千万件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来说,加湿器在中国仍属于“稀罕玩意儿”。
不过,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生活舒适度需求的提高购买加湿器的人群越来越多,特别是即将到来的秋冬季,人们对加湿器的需求越发高涨。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秋天的味道正扑面而来。然而,对于有些群体来说,秋天的痛苦也才刚刚开始,秋冬季是鼻炎、呼吸道疾病、皮肤类疾病高发期,一到秋天,他们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喉咙痒、打喷嚏等。
北方地区的秋冬季,天气会更加干燥,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还很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1–12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69个重点城市中临汾、漯河、安阳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空气质量困扰。
加湿器作为快速改善居所湿度的小家电设备,此时凸显出其特有价值,2017年,中国加湿器市场零售量增速达25%,2018年市场增速超过30%。市场在扩大,可消费者又有新的问题,即加湿器的品牌实在太多,选择哪个品牌的加湿器又成了大难题。中关村在线的数据显示,目前各类加湿器品牌多达50余家,型号近于400余款,凌乱的市场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
基于此,京东联合了小熊、德尔玛、亚都等多家优质加湿器品牌推出加湿器京品类别,京东凭借多年以来的用户沉淀形成大数据,并且依据大数据分析能力,将用户的真实喜好、需求呈现给品牌方,为用户和品牌的沟通架起了一条高速公路。
通过对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京东向用户普及和推荐质量、服务都更加过硬的优质产品品牌,而对于品牌品牌,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能够直接对品牌产品的设计、制造、定价等方面提供指导建议。以求真正设计出性价比高,又能踩到用户痛点的畅销产品,实现迅速回款,良性经营。
(“40%相对湿度计划”启动仪式)
除此之外,京东联合这些优秀的加湿器品牌共同启动“40%相对湿度计划”,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加湿器产品,提高北方采暖地区居所湿度,降低因环境干燥带来疾病发生率。
为什么是“40%相对湿度”呢?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国标显示,冬季室内采暖相对湿度应在30%——60%,40%相对湿度能够达到标准水平。而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采暖区,冬季居所相对湿度仅为10%—20%,甚至更低,是引发敏感人群呼吸道疾病与皮肤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东2019年Q2季度财报显示,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213亿,作为国内前三的零售平台,京东累积了大量消费者数据以及用户画像,京品产品能够根据京东平台上累计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用户喜好、使用环境等因素去重新设计产品,比如,究竟是家用还是办公室用,究竟是无雾加湿还是有雾加湿,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制定出更理想的产品。
除京品外,京东还将通过建立“加湿器”专题、增加品牌曝光量、整合资讯、种草以及线上线下运营等多种方式,联合多家加湿器厂商,全力将京东加湿器打造成加湿器产品类目第一平台。
京东为何有这种底气?京东集团轮值CEO徐雷曾提到称,2018年,京东零售平台上,已经有15个品牌成交额过100亿、159个品牌成交额过10亿,158个品牌成交额在5-10亿元之间,618期间,90%的核心品牌都在京东上发布新品,显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通过京东而发展壮大。
一方面,京东有庞大的消费者群,另一方面,京东在技术、物流、售后、金融等方面也都有着自己的底蕴和优势,足够让家电品牌获益。
京东最早就是做家电3C起家,如今,京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平台,加湿器行业正迎来自己的春天,跟京东合作只会有利。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秋天是炎热过去后的美好,不能成为痛苦的开始,要么把尘封的加湿器拿出来,要么,还是赶紧买一台妥当,你买了吗?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