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你看了《脱口秀大会》的前几期,卡姆的夺冠没有丝毫的意外。
擅长“炸场”的卡姆,凭借夸张又肆无忌惮的表演风格,将口中叙述的场景直接呈现为视觉信息,为现场观众制造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无须让大脑进行太多思考,多巴胺传递来的快乐就直接锁定了观众的投票。哪怕是不喜欢卡姆的观众,也会在那几分钟时间里被他滑稽的风格逗笑。
相比之下,王建国、呼兰、思文等不过是嘴皮子灵活的段子手,而卡姆则是浑身上下都是嘴的脱口秀表演者。无论是李诞眼中的“脱口秀文化”,还是遵循娱乐综艺节目的制作逻辑,卡姆夺冠都是最优的选择。
偏偏是这种最优的结果,让《脱口秀大会》回到了熟悉的味道:“脱口秀”不过是一种商品,目的是卖给想要消费它的人,不需要有那么多 和内涵,不需要辛辣的讽刺和幽默,只要让观众笑就足够了。
02
并非是为了diss卡姆,与之相反,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23岁的新疆小伙子,尤其是那句:“我上台是不管我是什么情绪,反正我想让你笑。”凭这股自信满满的劲儿,就足以征服那些挑剔的目光。
问题可能出在了李诞身上。
脱口秀艺人、人间不值得、还行......一连串的标签都没能掩盖李诞性格里的谨慎。比如《人物》在其专访中写道:豫章书院事件后,笑果文化在《冒犯家族》中谈及此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李诞没有参与;香港书展向李诞发出了演讲邀请,因为觉得敏感被李诞拒掉,尽管李诞的好友蒋方舟已经赴约。
于是在脱口秀的很多形式里,笑果文化先是选择了Roast这一特殊的形式,一切都是做戏,按照事先敲定的剧本,假装火力十足的调侃攻击,以一种最浅白的呈现方式,表达纯粹的娱乐性,进而通过“明星洗白”的话题性,收割了大波的流量和赞助费。
原以为比“吐槽”内容更深刻的《脱口秀大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脱口秀的精神,现实的语境里仍然以“安全“为前提。思文的生活洞察、建国的个人观点、庞博的心路历程、卡姆的炸场技巧……本质上都是为了服务搞笑二字。
限定了“搞笑”的大前提,“脱口秀”无疑于戴着枷锁跳舞,而观众的注意力也放在了枷锁上,无人去思考舞步是否优美。
03
脱口秀必须要好笑吗?
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只要是好笑一点的段子节目,就可以被称作是“脱口秀”,国内也是这么操作的。
脱口秀是一种舶来品,音译上似乎是talkshow,被李诞等人中国化的“脱口秀”则是Stand-up Comedy的表演形式,乃至于被称为美国版的单口相声。较于“脱口秀”这样语焉不详的概念,独角喜剧、单口喜剧的翻译可能更为确切。
那么,一档喜剧节目需要输出价值观吗?
上乘的演员们足以做到这一点,可惜大多数喜剧表演者无此雄心,况且这也不是喜剧的原始责任。
就像《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等一系列拧巴的喜剧综艺,早已给出了答案。自律的卫视制片人们非常清楚“喜剧”需要的是什么,红线在哪里,即使整个节目都抄袭网上的烂梗,也要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口味儿。
李诞自然明白这样的道理:“市场经济嘛,有人喜欢,有人买单,你的工作就有价值。”哪怕让“脱口秀”成了段子的集中营,只要有用户买单,就算是完成了KPI。
又或者说,李诞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脱口秀大会》招致了不少非议,至少让那些默默写段子的编剧们吃上了饭。
04
不苛求下一季的《脱口秀大会》可以变得深刻,会去尝试暗喻、讽刺、映射等方式处理一些现实问题,继而在笑声之外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但值得警惕的是,观众心中的“脱口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一种艺术表现还是公共表达,脱口秀到底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媒体力量。《脱口秀大会》的走红,以及节目中选手的表现,可能正在将天平压向前者。
当年《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的时候,不像李诞那么“谨慎”的王自健,以欧美风格与相声结合的形式,对社会热点、文化事件、时尚潮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剖析。只是事实证明,这样的节目在收视率上比不过相亲和选秀。
以快人快语和毒舌著称的《金星秀》,将矛头从社会现象转向了娱乐圈,最终也没有摆脱被停播的命运。或许就像金星在《奇葩说》中的观点那样:“现在的观众面对媒体的时候,大多欠缺判断和思考,太多人总爱人云亦云,不思考。”
面对这样一群观众,卡姆式毫无逻辑的爆笑,恰恰是最过瘾的。
可能在几年后会出现一个词叫“段子容量”,观众在电视前看到某段脱口秀的第一反应是:唉,这个段子我听过;哇,这个段子挺好玩的。
05
某种程度上说,李诞没有做错什么。
《脱口秀大会》还会有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生命力和吸金能力远远超过让李诞小有名气的《今晚80后脱口秀》。脱口秀可以是没心没肺的哈哈哈哈,也可以是基于现实的深刻反省,不过是观众们有着什么样的选择。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观点:“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听起来多像是留给中国脱口秀行业的谶语。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到底是一心想要脱口秀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李诞们,还是观众们的用脚投票左右了脱口秀的“中国业态”。
最后,相信23岁的卡姆注定是中国喜剧行业的一颗新星,还会有更多的李诞、池子完成从“脱口秀”演员到艺人的转变。至于全球普适意义上的脱口秀的春天,可能要到下一届观众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才开始萌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