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尔“午休门”背后:市值净利掉队,智慧家庭前景未明
蓝鲸TMT记者 陆海
近日,海尔集团因开除四名午睡员工数次登上热搜榜,网友对其员工管理制度的质疑持续发酵。
海尔集团曾是家电企业中的龙头,然而近年来,其营收一直在千亿左右徘徊,目前的市值更是不及美的与格力的三分之一。如今,海尔的Logo早已改变,企业名称也由“青岛海尔”变为了“海尔智家”。
进入2019年以后,海尔集团加速布局智慧家庭,然而在IoT概念火热的今天,不断有家电企业提出新的概念和战略。业内人士表示,IoT领域竞争激励且前景充满变数。那么,面对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海尔智慧家庭究竟前景如何?
海尔“午休门”引用工争议,曾计划裁员2.6万人
网传的一份海尔集团《关于中午脱岗睡觉的通报》显示,4名员工因餐后没有及时返回工作岗位,而是在咖啡厅睡觉而受到了处理。处理结果为:责令4人一周内走完离职流程。该文件引发网友关于海尔集团严苛员工管理制度的热烈讨论。
随后,海尔集团对此作出回应称,4名被开除员工并非在休息时间午睡,而是于工作时间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
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随后,有媒体爆出“海尔员工日均工作15小时,员工跪求转岗”的消息。截至目前,关于海尔的用工争议仍在持续发酵。
针对海尔集团的员工管理制度,海尔集团前员工刘宇(化名)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在海尔工作,中午不让趴桌子,晚上不让早于7点下班。周六不让休息,休息得请假,但不让打卡,默认为自愿上班。上班时间开会,下班了才能踏踏实实工作。”
记者以“海尔”为关键词在知乎进行搜索,页面出现关于“为什么很多从海尔离职的员工那么恨海尔?”、“怎样来看待海尔集团辞退午睡员工?”等问题,其中关于“怎样来看待海尔集团辞退午睡员工?”的问题有500余条,部分评论吐槽海尔集团延长加班时间、不给加班费等问题。
针对海尔集团对“午休门”事件的处理是否合法,蓝鲸TMT记者向劳动法相关律师咨询,上海德美律师事务所诉讼部总监孟建俊律师表示:“海尔的‘午休门’事件主要是是否存在超时加班或强制加班问题,需要以劳动监察部门调查结论为准。假如存在超时加班和强制加班,那便侵犯了员工合法休息的权利,相关员工可到劳动监察部门维权。”
事实上,这并非海尔首次因裁员陷入风波。2014年,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在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表示,海尔在2013年已裁掉1.6万人,多为中层管理人员,并计划于2014年再次裁掉1万人。彼时,该言论引发外界激烈讨论。
随后,海尔回应称,海尔登记在册的约7万名员工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形成小微公司,小微公司的员工与海尔解除合同,这导致了在册员工减少。但有分析称,彼时海尔正在经历组织变革,因中层管理人员不能适应公司的变化导致人才流失。
与此同时,刘宇认为海尔在人才引进上状况不佳,“在人才引进方面,青岛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人才进来之后又根本适应不了海尔的管理制度,校招来的一些大学生进到公司之后发现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造成了人才流失,再加上口口相传,便导致了恶性循环。”
海尔市值不及美的、格力三分之一,小微制度实用价值待商榷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5年,因张瑞敏怒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名声大振。2004年,海尔集团营收破千亿,而同期美的与格力的营收仅有几百亿。
然而目前,美的营收已远远超出海尔智家,格力的营收与海尔智家也不相上下,净利润与格力、美的相比也相距甚远。此外,美的与格力的市值均已超过3500亿元,而海尔智家的市值却一直在千亿元左右徘徊,不及美的与格力的三分之一。
三家上市公司近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海尔智家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9.8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7.58%。同时期,美的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1543亿元,同比增长7.37%;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7.39%。格力电器实现营收983.41亿元,同比增长6.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50亿元,同比增长7.37%。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海尔的品牌做得很好,但产品力偏弱,看不到它的哪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强悍,其产品跟竞争对手来比较是偏弱的。”
海尔智家在财报中表示,其始终坚持海外自主创牌,先后收购完成日本三洋白电业务、美国 GE 家电业务、新西兰 Fisher&Paykel 业务,持股墨西哥MABE48.41%股权、收购意大利Candy 公司。2019 年上半年,海尔智家海外收入占比47%,近100%为自有品牌收入。
然而,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表现不一。其中,美国市场持续下滑,上半年大家电销量下降 5.6%;欧洲市场受整体 GDP 增速放缓影响,表现疲软;南亚地区,印度市场整体增长 9%,巴基斯坦市场受汇率大幅贬值近 25%、税改等因素影响,销量下降 5%;东南亚市场稳定增长;日本市场白电销量同比持平;澳洲市场受经济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消费者支出以及房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家电市场整体负增长,新西兰零售市场销售额下降 2.3%。
刘宇认为,海尔智家业绩低于其他家电品牌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微制度的实行,“小微制度将整个集团打散,分散成为各个不同的小公司,海尔的核心业务是白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业务由三个不同的公司负责,而这三个不同的公司又细分成家用、商用。这样一来便会导致本该聚力去干的事被分散打乱,内耗严重,在同业竞争的关键时段,被远远抛下。”
2005年,张瑞敏首次提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2015年提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2.0,2017年正式推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人”即员工,“单”是指用户价值。“人单合一”即每个员工都要直接面对用户,创造用户价值。海尔曾预计成立2000家小微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海尔集团拥有逾70家直系子公司,有间接关联关系的公司超过一百个。
产业经济观察家丁少将认为:“无论是传统家电制造型企业还是科技互联网企业,当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基本都会处于一个增长的瓶颈,这时候公司就需要平台化,提供创新的平台。海尔的这种小微制度相当于公司打造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创新可能九死一生,小微企业成功的几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但这是值得尝试的。此外,小微制度也为海成为一个生态型企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洪仕斌表示:“好的模式肯定会得到推广,但小微制度目前还无法走出海尔,它的价值还有待商榷。”
海尔持续布局IoT,智慧家庭前景未明
6月5日晚间,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文名称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青岛海尔”变更为“海尔智家”。青岛海尔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名称变更是为更好地体现公司全球化发展,推进公司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的实施。
海尔更名后连续上线了高端智慧套系、推出4新市场策略、发布5G互联工厂等,此外,海尔智家持续推动“5+7+N”全场景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终端落地,即针对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浴室、智慧卧室、智慧阳台5大物理空间,持续迭代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洗护、全屋安防、全屋交互、全屋健康、全屋网络7大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根据生活习惯自由定制智慧生活场景,实现N个变化的可能。
从起步时间来看,海尔是IoT赛道上的领跑者。早在1997年,青岛海尔便宣布推出全球首套网络家电产品;随着IoT概念被炒热,2010年,海尔宣布研制成功了全球首套基于e家佳标准和U-home2.0技术的物联网家电。随后,海尔在IoT领域加速布局,并在2016年11月发布了海尔UHomeOS。
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IoT已经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共识,该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前景充满变数。
据了解,国内家电企业纷纷在AIoT领域布局,提出不同的概念,例如,TCL提出AI×IoT战略;创维宣布全面进入AIoT大屏时代。此外,互联网企业也在AIoT领域紧锣密鼓布局,小米集团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华为则提出5G时代1+8+N全场景战略。
洪仕斌表示:“‘智慧家庭’的口号海尔喊了很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目前,在整个家电行业,还并不能买到真正的智慧家庭产品。”
电视作为AIoT中的重要智能显示终端成为了家电企业的香饽饽,国内家电企业在电视领域动作频频。例如,创维加速布局OLED,推出S81自发光智能电视,华为推出荣耀智慧屏,TCL推出智屏,红米与一加也相继入局。然而,海尔电视近年来似乎在该领域相当低调,很少有听到关于其电视新品的声音。
对此,丁少将表示:“相对于主流电视厂商来说,电视对于海尔来讲确实是一个短板,在这方面需要加强。但智慧家庭的入口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碎片化的,插座、音响、门锁都可能是智慧家庭的入口。只有在全品类上有综合的能力与视点,才能达到全场景智慧家庭覆盖的能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