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ici
编辑| 吴怼怼
布朗熊、可妮兔、莎莉鸡……LINE FRIENDS 的家族成员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出现在Keep 商店中。在健身房戴上莎莉鸡的亮黄色发带,你就是一颗最耀眼的星。
对于女性来说,以往选择运动产品的「低调」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得不、没得选的选择,但在Keep 与 LINE FRIENDS 推出联名款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可爱、呆萌的 LINE FRIENDS 家族为Keep 添上不一样的色彩,同时也满足了年轻用户对个性化和趣味性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促成这场跨界的,是Keep 长久以来对女性健身者的重视。
此外,在Keep 的理念中,运动也是全民生活的一部分。
健康轻食、运动服饰、运动装备、智能穿戴,再加上陆续开出的线下店,Keep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App了,「吃、穿、用、练」全运动、日常生活场景的布局浮出水面。
01
IP 联名,打造「反差萌」
9 月9 日上午10 点,Keep 与 LINE FRIENDS 联名的布朗熊运动手环准时在Keep 上线开售。当天下午6 点,这款超萌手环已显示售罄。
早在今年年初,Keep 与 LINE FRIENDS 的联名合作就率先上线发带、瑜伽垫等运动周边,夏季新品则有哑铃、体脂秤等,加上本次最新的运动手环,可以说萌化外观始终没变,但其产品越来越智能、全面。
对于Keep 与 LINE FRIENDS 来说,联名能够取得 1+1 >2的市场营销效果,叠加出更强的市场关注度和吸引力。
LINE FRIENDS 主打可爱、呆萌的形象是运动市场中的一股「清流」,与主流运动产品的「硬汉形象」形成互补,由Keep 发售这些色彩鲜艳、轻量级的萌系产品更容易得到年轻一代,尤其是女性运动者的青睐,直接触达潜在消费者。对LINE FRIENDS 而言,与Keep 的合作也拓展了运动周边这个品类。
过往商品的晒单中,用户普遍都对产品的颜值和智能化表示满意,一些用户在健身房po 出的照片与身后器材的灰暗色调形成反差,相当于为产品做了天然的「广告」。
Keep 与 LINE FRIENDS 的联名形成一种反差,这种「反差萌」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同感受,激发消费潜力。两个品牌能够因此吸引对方的目标用户,自身风格和形象也得到丰富,让原本用户拥有更多选择。
能否在话题性先声夺人之后,成功积淀品牌文化,实现IP 的融入与契合,将是Keep 进一步打造联名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联名的吸引力有多大,品牌溢价后的利润是否真的高于普通产品,这也是Keep 后续需要验证的事情。
在健身这件事上,存在诸多「伪命题」,比如,越是高阶用户,买的反而越少。
以身边样本来看,从健身小白到高阶爱好者的进程中,对运动周边尤其是服饰类其实会越来越不在意。尤其对于男性来说,背心裤衩是健身房常态,女性健身者运动内衣必不可少,一件合身的短袖,再加一条运动裤/瑜伽裤,一双好的运动鞋足矣,除此之外很多都是「锦上添花」。
用户初尝运动的新鲜感往往是购买的动力。拉来新后,如何留住「旧」,并努力让自己不被老用户在「升级」后放弃,是整个健身行业,包括Keep 在内都需要考虑,也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那么高阶健身者需要什么?以Keep 发布LINE FRIENDS 联名系列举例,率先发布的瑜伽垫、发带、运动帽等是「锦上添花」的色彩,更多面向健身小白;后来陆续上线更为硬核的「雪中送炭」产品,比如体脂秤和运动手环,其实就是满足了健身者在自我学习后的需求:对数据、心率以及自我保护、最佳燃脂/健身效率的重视。
因此,Keep 与LINE FRIENDS 的联名系列表面看起来是SKU 的增多,但它其实满足的是用户的多层次需求,萌化外观下暗藏「心机」。
02
她经济崛起,女性运动消费是蓝海
今年2 月,埃森哲发布的报告《智赢她经济:重新认识数字时代的女性消费者》指出,虽然3C、运动依旧是男性的主战场,但是在运动和运动消费方面,女性力量正迎头赶上。女性对科技产品的青睐也不容忽视,运动+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女性消费新的增长点。
调研显示,35% 的女性拥有长期健身习惯,每周运动5 小时以上,其中近1/3 计划在未来增加运动方面的开支。京东大数据也显示,2015-2017 年户外运动产品中女性消费的增速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消费额的占比由25% 提高到了30%。
相对已然趋近饱和的男性运动消费市场,女性运动消费潜力巨大,多个国际运动品牌早在六七年前就开始布局女性市场。
一方面,运动品牌们发起女性运动赛事,利用明星、名人效应鼓励女性参与运动、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女性运动系列、专属体验健身房等陆续推出,品牌们在打造线下消费空间和消费场景的同时,同时增强进一步女性对品牌的认可度。
早在2017 年,Keep 就曾发布一份《运动爱好者行为报告》。报告显示,在Keep 当时的8000 万注册用户中,女性用户比例高达64%,而有定制课程表习惯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如今,Keep 注册用户已经突破2 亿,其中更为坚定的女性用户会是Keep 运动装备和周边的有力消费者。对于Keep 来说,线上社交社区的定位让它足以充分接触女性用户,了解她们的行为习惯,从而在产品端满足她们的需求,这是Keep 相对传统运动品牌的优势所在。
比起男性购买运动系列更在意实用性,女性则在价格敏感的同时在意时尚性。从Keep 应用的运动商城和硬件商店已发布的产品来看,都兼具大方、美观、时尚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运动市场的空缺。
在与LINE FRIENDS 的联名合作推出后,Keep 产品线SKU 得到丰富,更进一步释放女性用户的消费潜力——在运动中被压扁的布朗熊健身球,萌得很难不让人动心。
艾瑞咨询今年发布的《智能时代下的运动健身升级-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2018 年,63.8%的用户在运动健身方面的年均消费在1000 元以下,主要是购买鞋服。但随着运动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升级,运动场景和课程服务的消费也上升至45.4%。
在健身这件事上,女性用户相对更愿意谋求外界支持和帮助,除了鞋服设备之外,Keep 的付费课程也注定得到更多的潜力释放。
03
运动泛生活化,趣味化的 Keep
2018 年,Keep 开启全面商业化的步伐,超出了大家以往对其「慢」的认知,蓄积力量后的「加速冲刺」也吸引了业界和用户的注意。
Keep 先后推出家用跑步机设备、运动品牌、再到持续开出线下店,已然突破运动工具的定位,从运动社区出发,向运动生态拓展。
拿运动健身行业的产业链来说,Keep 已经完成了上游、中游、下游的布局。在上游,Keep 依旧是精品内容的提供者,并拓展了器材、硬件、付费内容;其线上运动社区定位本身就是连接器,用户在这里接触品牌和课程,打卡交流互相鼓励;Keep 通过运动周边、数据管理、健康轻食等又满足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如果用户想要运动健身,完全可以通过Keep线上社区+线下场景的搭建得到满足。
对Keep 来说,提出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运动理念一直是关键所在。Keep 更在意强调全运动生活场景,全民健身先为健康、再为身材,这一点从今年8 月的全新广告就可以看出。
在那则刷屏社交媒体的广告中,「这都算Keep」的slogan 简单而出众:在《乐队的夏天》获得第一名的新裤子乐队化身职场白领,坐在椅子上挪步开起火车;《这就是街舞2》的四强选手AC雷曦跳起甩手舞,试图拨下头上的柳絮;相应垃圾分类号召,上海阿姨在垃圾桶前互相攀比,用的是肱二头肌的力量……
这些趣味化的生活场景正是Keep 想要传达的: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运动员或是健身网红的专属,而是普通人的日常。
比起欧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积累的丰厚程度,以及健身运动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降低健身运动「高大上」的门槛,让普通人在家直接可以参与无器械运动,这是国内健身类APP 主要在做的事。
从1992 年到2015 年,中国肥胖率从3% 上升到12%,已成为世界第一肥胖大国;2017 年中国有54% 的人口处于亚健康,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严峻的人口健康现状驱动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在人口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的当下,健身运动将成为大众维持健康的重要选择。
Keep 2017 年发布的用户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Keeper 认为自己的身材还不错,比起大众认知的「健身为减肥」,更多用户想要的是「Keep Fit」(保持健康)。
在Keep 的策略中,没有一味效仿欧美主流的健身打造肌肉线条等概念,而是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走泛生活化的路线,让Keep 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求,它非常友好,也真正贴近用户,特别是国内用户。
在2018 年的多面开花之后,Keep 今年的服务在广度和宽度上又得到进一步拓展。
健身圈一句俗话,三分练七分吃。在吃这件「大事」上,Keep 的健康轻食品类中有低脂牛肉、燕麦粥、鸡胸肉、鸡肉丸、南瓜脆等多种健身用户的首选食物,还有补充能量的坚果、蛋白棒等高蛋白食物,同样也有味道好,但热量低于市面产品的奶茶饮料。
加上不断上新的运动服饰、运动周边,以及北京、上海超过10 家的线下店Keepland,Keep已经实现了「吃、穿、用、练」全运动生活场景的布局。
连接这一切的,是数据。
拿运动手环来说,它可以监测心率,传至Keep 后可以进行分析反馈。比起以往的不知数据或者不知如何看数据,Keep 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选择轻食,搭配运动,Keep 能够提出建议,计算出合理的热量差,让用户实现健康有效的减脂。
当然,距离数据的全面打通,Keep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只有通过全品类的尝试和深入,才能够真正实现数据的驱动。
「自律给我自由」是Keep 的slogan——用运动和饮食的自律,实现健康身体的自由。这是Keep 的初心,更是运动最大的内涵。
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澎湃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