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这根曲木造不出笔直的东西

为了凑齐这个月的20篇推送,在土耳其的路上我还是推荐两本书吧,一本叫《情绪阴影》,来自台湾心理学家沈皓宜。另一本叫《原生家庭》,来自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

帕斯卡尔说,人有两种狂妄表现:排斥理性,或者只承认理性。

我大概就是那个表面上说感性很重要,可骨子里却暗藏着只承认理性这种狂妄倾向。我总劝告自己,要学会更感性一些——然而我居然想靠读心理学来揣测人心、揣测自己。

《原生家庭》这本书一开始我看得从头凉到脚,然而读完后,渐渐没了初读时那种从头凉到脚的感受。

家庭关系和个人性格的形成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这本书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去追根溯源一些东西,寻找到自己个性弱点的成因。

然而渐渐觉得很多事情是不可知的,想用理性去思考其中的结构,却发现其中只有相关性,却没有逻辑性。

一些事情是正相关的,一些问题却是负相关的。甚至在这个点上的正相关到了其他点上又成了负相关。

生命中的经历都是馈赠,你永远不知道失之东隅的时候,有可能会收之桑榆。你也不知道你所沾沾自喜的故事或经历,未来可能会给自己的道路埋下多少暗雷。

《原生家庭》的作者虽然是个心理学家,然而就像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所言,“他的任务是,当遇到这种事情时,他要拨开迷雾,勾勒出朦胧之中模糊难测的轮廓”。

是的,仅仅只是轮廓。人走在迷雾之中,多数时候是穷尽理性可能也只能摸到一个轮廓,而不是全部。

虽然一直觉得万物皆可结构化,甚至是公式化,但是也越来越愿意去接纳一些缺乏理性和逻辑的东西。

比如这段文字,就是在自己敲了很久“行业公式”之后突然随心而出自然流露的产物。它绝对不可能在高度理性和主动思考的环境下完成——这种文字不挣钱,可比“行业公式”来得更触及本心,也契合自我表达。

虽然这种接纳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其中也有很多思不清、想不明的混沌与困扰。

但至少,知道不应该总是强迫自己运用工具理性去思考一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和解与接纳。

人本身就是混沌的,没办法用理性完全厘清。

所以我特别喜欢以赛亚·柏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里那段话: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它们都会开启幽深的远景,不可简化,不可把握,不可描述,不能收藏。没有什么推理公式能得到它们全部的真实值……我们不可能掌握神圣之物,因为强加于它身上的形式已经使之变形。

看了《情绪阴影》后,我也越来越感受到拿捏自我认知和自我情绪的矛盾之处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越来越认可,每个人原本就是多面所构成的。

人性这根曲木造不出什么笔直的东西。

所以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才会成为那样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卑鄙无耻,既聪明又狡猾,既崇高又堕落,既诚实又虚伪的复杂性格的复合体。

出现自我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需要接纳矛盾,把多元化的面具整理起来,找到那个真正完整的自我,最终实现内心自洽。

把一项工作视为Beruf般的“天职”并不妨碍你对这份工作无感,甚至认为它乐趣不大。

我也因此理解了,为什么2015年那个冬天,一位宣亚的大哥会对我说,公关这份工作赚钱不多,我也不算很喜欢,但是面对它我有“殉道的精神”。

当时对“殉道”二字并不理解,懵懵懂懂间点了点头,但现在大概清楚了是什么意思——把它作为毕生事业,竭尽专业做好,但也知道它毫无意义,要说多爱,真的算不上。

可惜这位大哥后来离开了公关这行,去搞餐饮和健身,不然“殉道”这两个字就真的逻辑和事实都成立了。

想起了那年大学躲在课堂上看杂志时记录下的一段文字:常态就是,我们都是有着心机和心结的普通人,毫无保留时也有本能的私心,情到最深处也有自守的立场。

人往往是矛盾对立的,外表、文字展现的那一面多数时候是一种表象,你甚至可以去反向理解他们每天所谈论、彰显的东西。

然而人有时没办法自我觉察这些两面情绪,搞不清楚什么是应然什么是实然,什么是立场什么是向往。

一个每天写叛逆和自由,嘲讽别人被规训的人,多数时候是在唾弃自己。就像之前一个老师问我,喜欢法兰克福学派的人不是应该很叛逆么?

我的回答是,“与其说是真的叛逆,不如说是向往叛逆。骨子里其实还是透着怂。”

联想起大学那位老师每天在讲坛上讲述着海德格尔的“诗意生活栖居”。

然而蝇营狗苟之中做的事情和“诗意生活栖居”没有半点关系,学阀、出轨、权力,这些词就出现在了他的身上。

你甚至可以认为,正是因为他蝇营狗苟,所以才每天教学生们,应该追求“诗意生活栖居”。

但是一旦搞清楚情绪的光明面和阴暗面之后,人变得平静、理性、从容多了,似乎一切又回到了掌控之中。

人心实在是太过有趣。

荣格说,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会恐惧夜晚。透过理解你内心的黑暗与神秘,你会变得更简单纯粹。

这种感觉,大抵就是如此。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8-30
人性这根曲木造不出笔直的东西
人性这根曲木造不出笔直的东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