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向来都是中国家长一直以来信奉的教育观。当AI教育的学历门槛一降再降,从本科到中小学,都推出了相关课程。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也开始学起了Python,真的不是在收家长的“智商税”吗?
前不久,全国首套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教材《AI上未来智造者——中小学人工智能精品课程系列丛书》在上海亮相,全国共有数百所中小学将引入这套丛书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其中上海嘉定、云南昆明的百余所中小学于2019年春季开学后正式使用这套教材。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的几张《人工智能实验教材》的照片也迅速引发了公众热议,图书封面显示,这是一本专门为幼儿园小班设计的人工智能教材。
据了解,《人工智能实验教材》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谷歌以及一些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指导,一线教师编,教育信息化专家历时近三年编著而成,一共分为打6门课程。还配备有专门学习Scratch和Python集成开发环境的人工智能云平台。
AI从娃娃抓起
提前起跑还是揠苗助长?
从教材封面细节可以发现,这套教材与“趣AI”云平台,都是“智龙X计划”的产物。该计划打算用三年时间,在全国推进三个一:即一套教材,一个AI平台,一批实验及应用案例。
尽管在计划发起人智慧学习工作委员会的官网上,我们几乎看不到“AI”“人工智能”相关的字眼。但从这个“趣AI”云平台,还是可以大致窥见教研组想让孩子们学些什么。
AI体验。集成多个人工智能体验实例,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等,让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时体验人工智能;
入门编程。借助Scratch和Python,以及集成的其他工具包,学生可以进行入门学习和编辑,并将开发作品保存在自己的账户上。
教务管理。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工作在线管理,完成布置作业、批改、考试、提问、签到、答题之类的操作。
这不就是一个AI版的学校SaaS系统么?不管怎么说,拼上“幼儿园”这块拼图之后,“AI天才”的起跑线,基本只差胎教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潮流中,人工智能教育的低龄化仿佛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
但是,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人工智能,是否有些为时过早呢?
目前看来,对于小学高年级以上接触AI,舆论普遍持支持和鼓励态度。但对于幼儿园AI教育,主流教育界和大众的态度依然是观望,甚至反对的。
0-2岁的孩子对外部世界还没有认知,无法进行逻辑推理。2-7岁才开始建立符号功能,有了表征事物和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但也比较初级。过早地灌输 学习,孩子无法理解复杂代码的逻辑。
其次,AI技能的迭代速度很快,新的算法、语言、框架不断更新,很难保证哪些技术才是未来的潜力股,“授鱼型”早教自然也就成了无用功。
最为重要的是,AI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不要说幼儿园,就连能够应对大学教育的人才很难保证。
可以想见很多培训机构推出的所谓AI课程,恐怕都是填鸭式地培养出来的师资力量,老师只能根据培训资料照本宣科,对于这门课程真正的实用性要大大打一个问号。
AI教育的溢价
嘴上是主义背后全是生意
既然推出幼儿园AI教育的条件如此不成熟,为什么还有机构不断推出相关产品刷存在感呢?
其实,制造这种AI焦虑的,正是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AI创业公司和教育支持公司。他们试图通过AI、编程这一套科幻名词,让父母们坚信,越早培养,自己的孩子就会越有可能成为“编程天才”。
相比紧盯家长荷包的教育机构,如果将目光投掷到教研国家队和AI正规军,显然就审慎地多了。正规的低龄AI教材还是以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为主,但相比涉及面更广、普适性更强的STEM教育。
“AI教育”是一个质量尚未标准化,而且很难被把控。家长们自己都搞不懂那些专有名词,更何况去监督和检查孩子的吸收情况呢?巨大的灰色地带自然会吸引不少投机者。
比如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AI硬件,让孩子通过人机对话来互动,培养与智能机器共处的习惯和意识;
亦或是引入一些标准化的STEM课程,开始培养孩子在空间、艺术、工程上的一些意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可以为AI打下逻辑和创新的思想基础。
AI未来将和智能手机、互联网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学龄前儿童要学习的是如何与AI一起生活,而不是关注技术本身和具体功能,就像现在没有人会去学《VB语言编程》一样。
尤其是现在,在相关标准和规则、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企业宣传乱象的大背景下,粗糙的产品,只会让家长白白承担了“AI”的溢价,又过早消磨了孩子的热情。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学习并没有早晚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有太多人以AI为噱头,燃烧无数孩子的可能性,只为了照亮自己的前路。
对于这种反常识的鼓吹,保持几分谨慎不是坏事。如果真的相信AI是未来,那么家长为孩子交付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编程工具书或机器人,而是拥抱AI的自信和趣味,这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科技云报道原创】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