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麦肯锡奖得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阐述其首创的“颠覆性技术”概念时,认为很多技术的发展往往并非由用户需求驱动,反而是由于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刺激和带来了新需求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一观点在智能音箱领域被反复验证。
作为物联网最重要的入口,智能音箱在过去一年迎来销量上的井喷,而屏幕可视化也逐渐成为引导市场变化的最重要变量。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屏幕销量将在2019年增长111%,达到1690万台。随着越来越多巨头厂商的加入,可视化智能音箱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触屏之战,智能音箱的中场战事
当下的我们,有足够的证据佐证智能音箱屏幕化的价值和作用。屏幕赋予了智能音箱可视化的交互体验,让交互变得更自然,也可以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得到应用,但在一年多以前,市场却并没有产生这样的认知。
2017年5月,在Echo智能音箱大获成功之后,亚马逊低调发布了带屏智能音箱Echo Show,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媒体的疯狂吐槽,但很快Echo Show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成绩单。Echo Show的制胜答案很简单,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屏幕可视化赋予了产品新的用户体验」。
作为公认的IoT时代的重要入口,智能音箱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低效率的语音反馈方式依然是用户的一大痛点。相比单纯的语音交互,智能音箱加入触摸屏幕意味着在交互过程增加了视觉化效果,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
从用户使用角度,带屏智能音箱不仅可以承载更多的服务和内容,同时也因为可视化,可以让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减少焦虑感。屏幕的出现也大大拓宽了智能音箱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主流的厨房场景中,屏幕化可以让看菜谱教程变得异常方便,同时也让边烹饪边看剧成为了可能。
智能音箱经历了残酷的一年淘汰赛之后,科技巨头们都希望让自家的音箱走进更多用户的家庭,早年的价格战用意便是如此。「屏幕」的出现赋予了智能音箱各种新可能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大巨头的跑马圈地。毫不夸张,智能音箱市场进入下半场,抢占了带屏市场就可以占领最终高地。
IDC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结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达到1122万台,同比增长787.2%,单季度首次突破1000万台销量,小度智能音箱产品则凭借34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国内市场第一。根据IDC提供的数据显示,Q1小度带屏智能音箱出货量高达156.74万台,超过亚马逊和谷歌,位列全球第一。小度的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带屏设备出货量的井喷。
智能音箱的「视觉进化」,屏幕带来新的可能性
1962年,一位叫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的美国学者,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创新扩散理论”。当体系中接受创新的人数达到某个数量,其后的创新会自行被大家所接受,这个被称为“临界大多数”的特定数量就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引爆点。短短5年时间,智能音箱从小众产品成为新的生活必需品,“临界大多数”早已实现,而「可视化」也正在赋予了智能音箱新的可能。
1、屏幕可以承载更多服务和内容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人类接收的外部信息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记忆层面,只听不看,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换句话说,这块7寸大小的屏幕,能够给用户提供8成的信息增量。
亚马逊最早做智能音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看到了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购物、内容消费等领域的想象空间,但语音交互所承载的信息量显然不足以支撑亚马逊的野心。伴随着智能音箱的可视化,智能音箱无疑能够承载更多的内容和服务,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智能音箱成为瓜分互联网流量的重要载体。在未来像叫车、外卖、购物等服务,都有可能通过智能音箱而不是手机完成。
2、智能音箱可以深入更多生活场景
NPR/Edison Research 2017年曾给出过一个关于智能音箱使用场景的数据:在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中,客厅和厨房是主体,但单单是依靠语音交互,显然无法充分满足这些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客厅场景中,我们会希望孩子可以在音箱上观看学习内容、动画片、玩游戏等,而这些则是不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所不具备的功能。
有屏幕就意味着人机交互多出了「视觉」这一新维度,能够满足用户更多需求,进而深入更多的生活场景。以小度在家为例,除了作为智能家居入口、语音助手等常规功能外,更具备热剧电影、视频通话、百科搜索、生活助手等更多有趣好玩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层次的AI体验。
众所周知, 学习是交互频次越多,数据量越大,系统才越聪明。屏幕的出现,让交互不再只是依赖语音识别,人与屏幕的交互数据也可以对 学习形成很好的补充。这意味着智能音箱可以更好的校对用户需求,更精准的为用户提供相匹配的功能体验。
3、屏幕的出现也带来了更多商业化可能
屏幕的出现让智能音箱的商业化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小度就在这基础上衍生出了三大商业模式,它们分别是付费技能、小度会员和品牌技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小度会员,百度整合了大量优质的音乐、音频、影视资源构成小度畅听 VIP,提供小度x更多品牌联合会员模式,让用户用一份价格就能享受到双重会员体验。
从长远来看,带屏智能音箱也绝不仅仅是承载更多的内容服务供给,智能音箱可视化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未来在视频音箱的基础上加入机器人外形与物理操作能力,智能家庭中的机器管家未尝不能成为现实。
智能音箱的变革奇点,科技巨头何以实现平台级野心?
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曾在其发布的2019年「语音技术报告」中分析认为,语音技术将与人工智能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人和机器的关系,给下一代软件创造巨大价值,如今伴随着智能音箱的可视化,这种平台级野心正在成为现实。
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期间,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景鲲曾多次提到「智能音箱不再是音箱」,他得出这个结论的重要依据是「小度第三方技能使用次数已超过音乐和长视频」,事实上也成为智能音箱进化成平台的重要拐点:一个围绕语音交互构建的开发生态正在形成,智能音箱真正意义上变成服务的载体。
随着智能音箱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很有可能将成为瓜分互联网流量的入口级产品,分发硬件之王的交椅由单一的手机端向音箱等多种新兴终端过渡,随之衍生的产业链规则也将改写,像叫车、外卖、购物、看视频都有可能通过智能音箱而不是手机完成,但在此之前,科技巨头们仍有许多功课要补。
近处来看,智能音箱虽然开启了语音交互的时代,但实际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人机自由交流」仍有漫长一段路要走。现阶段,大多数用户的高频行为仍然在于收听内容,在成为平台级产品之前,内容服务将会是智能音箱能否留住用户的第一步。
微信之所以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很大程度上在于微信构建了一个包括「公众平台」、「小程序」以及「朋友圈」等众多工具和服务的入口,内容生产者源源不断的为微信供给内容,而微信凭借自己的分发能力成为当下互联网最大的内容和服务输出平台。
换句话来说,智能音箱既需要有海量的内容和服务支撑,更需要有智能算法将这些内容分发出去,这或许也是小度可以后来居上的原因。内容分发是百度的核心能力,小度也很早就与爱奇艺、喜马拉雅、库克音乐、QQ音乐、斗鱼直播、人民日报等头部资源达成合作,为充分整合信息提供了强大内容支撑。
智能音箱所构建的场景天然更合适搜索、通讯和内容分发,这些恰巧是百度作为搜索巨头的核心战场。这其中最让人期待的是小度电话大全,这项技能集成了百度地图所有的商家和机构数据,实现了商家和黄页的无缝对接,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和身边的银行、医院、餐厅等进行联系,而这也让智能音箱成了真正的人工智能助手,承载着多元的新业态。
远处来看,智能音箱作为物联网的入口,需要进入更多的场景,作为智能家庭的控制中枢,智能音箱也只有获得足够的硬件设备支持,才能占领消费者心智。但目前智能家居生态呈分散状态,缺少统一入口,只有开放才能容纳更多的生态和开发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度很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百度一开始就坚持开放,从开放「对话服务」和「技能框架」两大基础技术架构,到面向传统硬件厂商和开发者输出软硬兼备的多层次解决方案,再到为开发者提供内容接入、音频、视频、音乐以及问答的标准化模板。小度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从硬件到框架,再到平台、开发生态、生态应用系统、终端硬件全覆盖的AI应用生态平台。
从2016年末开始,小度助手一直在不断升级,到2019年新发布小度助手5.0目前百度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对话式语音技能开发者社区,有超过3.3万名的开发者,超过2400项优秀技能,这一数字相信还会随着接入更多硬件平台而大幅度提升。某种程度上,小度正在脱离“音箱”束缚,向下一代操作系统迈进。
如今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带屏智能音箱的加速落地,意味着智能音箱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容,有更多的使用场景,而这距离科技巨头的平台野心也更近了一步,这进一步又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厂商加速,一个崭新的智能生活时代或许距离我们不远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