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脸自己与做社交的必然
在社区产品后起之秀中,被腾讯和今日头条都「模仿」过的即刻无疑是最受瞩目者之一。
即刻6.0已经上线,最初几天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吐槽大多来自对第一个tab「逛逛圈子」的不习惯。另外就是,一些人认为这次改版透出了浓浓的社交气息,这显然很不「即刻」。
但说实话,以内容社区切兴趣社交的这条路,即刻已经走了一年多了。
至于2016年即刻说过「不会做社交也不做社区」这话,听听就好了,乔布斯曾说过不做平板,阿里说过不做游戏……最后也都都没逃开「真香定律」。
前一个大版本,即刻有个定调叫做「同好社区」,那算是即刻第一次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即刻与内容聚合器、大众化社区以及Feed流等类型产品有着重大区隔。
主流Feed流产品的逻辑是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让用户刷下去。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在Feed流场景下,大部分人的使用就是看,是被灌输信息,互动最多来自对内容的评价。我们也看到了,头条和百度迄今为止都很难做成社交。
但只有切入社交,才能让用户不断地主动输入信息和分享信息。老牌巨头没做成的,即刻未必不能一试。很大程度上,即刻做社交是基因使然,也是一种必然。
(即刻6.0在应用商店的海报)
中文互联网的社区早就过了天涯、贴吧的阶段,也过了微博、知乎的红利期,一个平台想从内容池里孵化出源生大v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流量和资本庞大如今日头条,头条号和微头条投入那么多资源,终究也没诞生微博女王或知乎大v这样的「顶流」。
相比做算法信息流和原生内容池,做社交更轻量。社交本质上可以有意见领袖,但又不依赖于意见领袖。即刻的每个圈子就像一个小镇,内容可以是其他地方来的,但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到一块的,这就更接近于现实社交的状态。
即刻的「面即文化」,一直以来也是鼓励大家走到线下社交的。
如果要奇袭做大,即刻必然得走一条有别于微博和知乎,也有别于豆瓣、豆瓣一刻的路。前者已经说过,后者太慢,没有商业变现逻辑。豆瓣一刻的内容和口碑也都很好,但最后还是只能委屈一句「就此别过,来日方长」。
至于今日头条推出飞聊,模仿即刻的「脸和面」,其实侧面印证了即刻路线的合理性。但内容切社交,只能靠日拱一卒,头条如果试图用流量猛推和资金扶持的打法,不仅不奏效,反而会反噬社区氛围。
02
圈子文化与弱社交关系链
说完即刻做社交的必然,来说说即刻6.0产品变动的意图。
即刻主打圈层文化已经很久了,这一次把圈子卡片放进首页,显然是为了契合年轻一代的需求。
Z世代们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身上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海洋里游离,而多元世界也缔造了新生代多元特质。
他们擅于在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兴趣点,会涉足各种领域,探索个性化的发展,以达成自我塑造。互联网让人际关系网络更加广泛,而复杂资讯和海量数据也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尝试门槛,基于此,他们更渴望获得「优质的」内容。
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社交产品在这一代年轻人里扮演着生活工具的作用,但规模化的产品使得用户圈子变得更复杂,社交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一代们往往会逃离主流社交产品,流向更垂直的兴趣圈层。
那么,在新一代社交产品的选择上,自然也沿袭这种圈层倾向与垂直意愿。
即刻6.0是要契合Z世代的喜好,成为吸引新生代的圈层社区。
新版本中,tab首页近30万个圈子力图涵盖年轻人所有兴趣点。如果你更新了,稍加体验就会发现,在新版本中,主页会根据用户的主题订阅,通过算法推送圈子。根据不同用户的订阅习惯,首页圈子也呈现出千人千面。
(图片为作者的即刻页面,依次是「圈子」、「动态广场」、「动态」、「个人主页」)
这种兴趣圈子有一种很强的社交替代能力。微信已经形成一边倒的强社交关系链,陌陌与探探则游走在陌生人社交边缘,即刻圈子则介于这两种社交状态之间。它以趋同的兴趣内容为引子,实现对强社交关系的转移,将社交压力减缓到一个适中的度。
而另一方面,这一代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有着明显的「松圈主义」倾向,即爱好多元,又不受拘束,在「用完即走」和「 使用」上自如切换。圈子的存在是帮助自我更好表达,而不是成为束缚。因此,在利用圈子的同时,也希望达成归宿感与安全感的平衡。
那么,即刻是如何达成这种平衡?
首先,首页铺展开的圈子卡片,极大调动了用户表达欲,而基于垂直文化内容的分类,更容易让内容社区的弱社交关系链变得坚韧。此外,树洞化的即刻日记,在发布48小时后,仅自己可见,充分赋予安全感。
而个人主页的调整,日记、电台等,看起来都很复古且直接,让人想起人人网或qq空间,甚至纸质时代的同学录。主页展示本身也是击中情绪、强化社交的一种方式,而鼓励记录则在帮助用户建立归宿感,当然也增加了用户粘性。
换言之,这一系列产品设计都在靠近Z世代真实的社交机制。
03
技术彩蛋与社区温度
那么,被老用户们称之为黄即的即刻,还是那个黄即吗?
互联网产品走到下半场,诸多人称,单纯靠功能性改进已然不能引起什么波澜了。
是的,在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后互联网时代,除非是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否则都难以积累什么量变。
但反过头想想,用这么理性的思维去做产品其实容易陷入误区。没必要期待一个功能产生裂变,四两拨千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同的阶段产品需要不同的功能。
这一点,中文社交产品的前辈QQ就做得很好,所谓铁打的QQ、流水的年轻人。
再来看即刻,从被突出的即刻合伙人模式,到促进用户线下社交的面即弹幕,共同构建社区的仪式感贯穿产品设计始终。这一次更新之所以引起用户讨论,也反映出,即刻四年多来培养的用户,对产品终于有了「这是我的自留地的感觉」。
在向前走和回头看这件事情上,社交产品终究要有所平衡。这可类比,微信朋友圈几经改版,达成三个月可见和半年可见的妥协。微博多年探索,时间线又被拉回可选项。
即刻6.0改动不小,上线之初必然会经历磨合期阵痛。
面对不停涌进的新生代,即刻做社交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就要抛弃掉RSS搜索器时期就进驻即刻的老用户。
在6.0版本中,首页从feed流变成圈子卡片,但隔壁就是动态广场。典型90后、00后选择在圈子里探险,老用户依然能在左滑后获取各种信息,或者在浏览偏好设置里选择展示「订阅」页。
即刻上一个版本虽然满足了大多数用户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但是相对狭窄的圈子渠道也压缩了非头部优质圈子的曝光率。这就导致头部的越来越头部,尾部的也越来越尾部,但这无疑是对圈子内容的极大浪费,也束缚了更广阔的「同好表达」。
前文说过,当用户的内容消费聚焦在信息流推荐时,很容易失去表达欲。改版之前的圈子鲜有一个被看见的渠道,有时候,想看热门话题或是进驻其他圈子往往依靠缘分,长此以往,用户真的只是在即刻看完就走。
但更新后的圈子卡片解决了有趣内容被淹没的问题。早前浏览内容才能发现新圈子,有时候一不注意就划过这个相见恨晚的主题,更新后,圈子主题被放大,用户通过顶部标题与卡片上推荐的前几个动态,就能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更新看起来对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非人类的颠覆,但是确实扩大了对圈子的分享,以及萌新被看见的几率。
不可否认,圈子被拉出来后,即刻的社交属性被前所未有地凸显。但是,社区调性与氛围也依然是重点,没有被抹去。
换句话说,即刻还是那个黄即。即刻并不打算做陌陌或是多闪那样的社交,毕竟,基于兴趣关系的交流才是行之有效的荷尔蒙。
即刻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在这一点。他提供给用户一个「可持久存续的关系维度」与「类似于城镇的居住氛围」。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属性各异的关系维度,可能基于兴趣爱好、情感或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即刻个人信息编辑页面,情感状态可选项有7个,你也可以删除情感信息)
在这种关系维度下人们发生互动,当脱离平台后又归于沉默,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产品功能做到了极致,还会有那么多用户到小众垂直社区去找存在感。因为在微信没有同好社交的氛围,或者说,微信的语境不合适。
语境,是个看起来玄之又玄的词,但是也容易理解。这就好比微信是基于关系与目的的即时通讯,微博是在热点事件上的群体围观,而探探陌陌是陌生人之间的本能驱动交流。
在即刻的语境里,内容是土壤,对话表现出强烈情绪与百无聊赖都没有关系,即刻年轻化的平台氛围和偏好内容分享的用户素质,是促进这种泛社交关系的天然养分。
这也是即刻区别于其他社区的表现之一。为什么即友喜欢称呼即刻镇,因为丰富的兴趣圈子就如同是一个个风情各异的特色街区,每个街区生长着三观不同的即友,从「百无聊赖的日常」、「这个想法不一定对」到「神秘的完全一致」,情绪颗粒被自由释放,任何奇怪的小分享都能找到大本营。
被放进用户视野的圈子,其实是长久以来被忽略掉的大多数。即刻其实也是在告诉用户,即刻可以看,可以逛,也可以由你来一起构建,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共同锄草浇水的思想后花园。
在社交化的路上,即刻这一步迈得有点大,但依然留存着黄即的温度。
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澎湃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