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月活超2.5亿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作为一家定位全球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触宝的主要业务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为全球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内容服务。从2008年成立至今,触宝已经在运动健身、生活时尚、健康、短视频、娱乐等垂直领域推出了超过10款APP,拥有超过170项授权专利和申请。
除了上海总部之外,触宝还在硅谷、北京、深圳、广州、台北等多处设立了办公室,其中在硅谷更是拥有自己的大数据研发中心和人工智能科学家团队,并且于2018年9月28日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截至2019年3月,触宝全球产品月均活跃用户多达2.52亿,覆盖全球超过240个国家及地区,旗下多款应用在Google Play评分均达到或超过4.5分,可见其产品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
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并且赢得全球数以亿计用户的青睐,触宝究竟掌握了怎样的制胜法宝?
来自IT架构的强力支撑
“在我们整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IT基础架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虽然用户对触宝的印象是一个一个不同APP的功能,但其实每个APP后面都有非常复杂的后台作为支撑,像各种各样丰富的内容、大数据的分析、AI的应用等等复杂的场景,光有一个APP是不可能跑起来的,所有这些其实都要靠在云端的服务来实现。”谈起公司的IT架构,触宝CTO王健向趣味科技介绍道,“从IT架构上来讲,因为我们的用户遍布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也需要一个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业务运营和发展的要求。另外我们运维团队都在上海,如何低成本地维护这些遍布全球、7×24小时运行的服务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要服务全球2.5亿的用户,这样的业务本身就需要高度可靠的技术平台。”
王健表示,触宝旗下有十几款APP,针对领域和功能都不一样,所处阶段也不相同,有的是相对早期还处于探索期的产品,需要让团队快速尝试各种不同的想法;有的产品相对运行时间较长的,已经比较成熟。当不同的产品线面对不同的用户人群,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这就对触宝科技的技术研发团队和IT基础设施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
“在这些年里面,我们尝试用了很多技术来解决这些挑战。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有两个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容器技术,另一个就是公有云。”王健说道,“容器技术的价值在于能把程序的代码、环境、资源等等全部封装成一个标准,把运维团队和业务之间进行了隔离。不管业务团队尝试了什么新技术、做了什么新调整,都不会影响到运维团队的运转。不管是孵化阶段的产品,还是相对已经成熟的产品,他们都可以实现统一部署、统一维护。而公有云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计算平台,显著降低了运维的复杂性。触宝的IT架构总体来说是一个混合云架构,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都分别部署了一部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结合私有云和公有云两者的优点,能够同时兼顾成本、可扩展性、安全性等不同目标,在多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最早出海和使用云计算的创业公司
在公司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触宝的经历其实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第一,作为最早开始尝试出海业务的中国创业公司之一,触宝在过去的十年中可以说经历了中国企业出海远航的风风雨雨,这些探索对于后来者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业务会在哪个点产生突破、什么时候会迈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会在哪个区域高速发展,这些事情我们完全没有办法预先知道,也没有办法预先做好部署。像突破方面我觉得主要是靠团队不断创新,在内容、算法、体验等方面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打造出更优秀的产品。但是与此同时,当业务真的起来的时候,也需要在计算、存储、带宽这些IT基础设施方面能够提供可靠保障,这样当业务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快速铺开业务。”王健表示,“基于这样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公有云的形式是非常有优势的。”
第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开始使用云计算的创业公司,触宝真正经历和体验了这十年来云计算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在公司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触宝从IT架构的演进、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使用等诸多方面的经历,遭遇的挑战,以及克服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极具价值的宝贵经验。
“我们公司因为起步较早,而且一开始就是面向海外市场,在2010年前后就开始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那时候公司规模较小,也就20来个人,也没什么钱。当时云计算在中国很多人都还没有听过。但就是当时的公司状况,如果用传统的托管机房模式在海外部署业务,就需要有人去当地部署、去当地运维,需要花钱买机器,需要跟机房签约,需要跟运营商对接,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对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完全没有可行性。所以在当时来说,我们其实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王健表示,“不过非常幸运的是,这时候已经有了公有云,有了AWS。虽然当时云计算也只是非常早的雏形,但是仍然帮助我们实现了在上海就能服务美国、欧洲的客户。之后AWS我们就一直用到现在。”
“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APP上的功能越来越多地从手机本地端转移到了云端,越来越多的功能也都是在云端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还会大大加快这样的趋势演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会给IT架构带来巨大的挑战。”王健说道,“每一位用户产生的数据、消耗的算力,都会导致云端的数据和算力快速增加。和三年前相比,触宝APP每个用户消耗的云端算力大约增加了十倍,用户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我们除了要开发业务、开发功能以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来研发基础架构、数据处理平台等技术。这不光是对我们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像AWS这样的云服务商来说,也将因此而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AWS以快速创新为企业提供助力
谈到AWS对于创业公司的帮助,AWS全球云架构战略副总裁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同样有着极为深刻的心得体会。
在加入AWS之前,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在2004年就已经是eBay研究实验室的创始成员,2007年加入Netflix团队,随后协助Netflix规模化并迁移至AWS,成功转型为云架构。除此之外,他还一手创建并领导了Netflix开源计划。
“十年前我还在为Netflix工作时,公司数据中心规模还很小,但是业务增长非常迅速,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可控范围,同时也进入了全球化业务拓展时期。所以在2010和2011年,为了实现对全球业务的支撑,我率领Netflix团队把公司所有的IT基础架构全部迁移到了AWS上。当时Netflix希望更好地服务全球的客户,于是和AWS共同讨论为了更好地覆盖全球市场,应该定义什么样的产品,使用什么样的AWS云服务功能。”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向趣味科技透露,“我刚加入Netflix的时候,公司只有100台服务器;向AWS迁移的时候是1000台服务器;现在Netflix的服务几乎遍布全球,应该至少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了。”
“在AWS的行业客户名单上,你可以看到种类非常多的企业,除了像触宝这样的公司,还有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工业型的客户电信等等,很多都是全球化的企业。”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表示,“以前有很多产品并没有运用到信息通信技术,但是现在嵌入这些技术后就能更好地进行互联互通,譬如大家现在看到的智能门锁、车联网、各种移动应用、在线银行、智慧零售网点等等。所以现在互联网、云计算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透露,截至目前为止,AWS的云服务都是由自己区域中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来运行和支持,但是最近AWS发布了一个全新的产品Outposts,可以把原来放在AWS数据中心的物理机器打包,从而具有可迁移性。譬如客户购买了Outposts之后,可以把它放到自己的办公场地、工业设备、机房或者分支网点上,但是Outposts的管理、所有的自动化运维仍然是由AWS云来远程进行。
“以前我们说云是一种集中化的部署,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Outposts的方式,把云的资源进行分布式部署,也就是让云的资源可以离客户更近。这是在AWS云的发展方向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我相信它可能会扭转大家对于AWS以及云的想法。”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表示,“之所以会推出Outposts这样的产品,也是因为AWS接收到了来自客户的反馈。譬如电信行业的客户5G基站需要云管理的能力,希望AWS提供的资源能够和5G基位于同一位置。另外还有像大众汽车之类的工业自动化制造商,希望以云的方式来对工厂进行自动化管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新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新的能力。”
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介绍说,AWS的内部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跟很多企业都不一样。AWS内部分成很多不同团队,由副总裁等高管负责某一个产品的开发、路线图的制定、运营;下面会有总监负责大产品组中的某一个具体产品的路线图、开发;总监之下还会有一个团队经理,负责一个包括产品经理、工程师的十人左右的小团队,负责某一个云服务的路线图、开发、运营。这种小团队作战的好处是什么?首先,他们可以非常敏捷。其次,他们在工作上拥有完整的自主权,有利于快速发展、快速创新。
“当一家公司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庞大的时候,通常它的创新速度就会慢下来,但是AWS并没有这样,反而创新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这也是得益于我们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很多企业也在效仿我们,并且取得了成功。”艾德里安·科克罗夫特(Adrian Cockcroft)说道,“事实上,AWS在把这些技术提供给全球每个人,只要你作为用户就能使用这些技术,在自己卧室就可以进行最复杂的开发工作,做机器学习训练等工作负载。这意味着你并不需要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或者去为跨国公司工作,也能够使用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技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