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格力到伊利,企业的诉求为何如此表达?
最近知名企业之间的摩擦接连发生,从格力发布奥克斯的不合格检测报告,到伊利抨击蒙牛投机取巧,获得顶级奥运合作资质,都引发了渲染大波和剧烈讨论。也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似乎一直以来,商业界的竞争都从未这么激烈过,而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事情催生了这种情景呢?
其实从事情来看,两件事情虽然有形式的不同,但也有不少本质的相似。比如说格力去投诉奥克斯,核心原因是奥克斯的产品其实在能效上并不合格,但却可以贴合格的能效标签,从而不经过研发和投入,就可以实现表面上和格力一样的能效效果,但是在销售的价格上就会便宜很多,反而冲击了格力的产品。在老百姓无从分辨的情况下,格力自然就成了冤大头,自己花钱做了优质产品,但却不如别人弄虚作假的成本低,短期看在竞争中处于了不利的地位,长期看则是对行业秩序的亵渎。如果人人都是贴个标签就算了,那么谁还会投资研发,谁还去做质量合格的好产品呢?所以奥克斯这么做,一半是为了自己一半是为了行业。只不过公开信的这种方式确实比较刚烈,但你仔细想想,却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请输入图片描述
伊利的事情则是另一个原因,本来乳制品行业都是国家的支柱企业,对国家举办的活动自然也应该鼎力支持。如果按照正常的竞争程序,本来北京冬奥会的合作伙伴应该是伊利获胜,但蒙牛却搞了一个曲线救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关系,从奥组委拿到了更高一个级别的合作伙伴的待遇,而这个待遇本质上是一个饮料品类的权益,但却可以被含混为乳品行业的权益。所以伊利花了大钱,赢得了竞标,最终却被花了小钱绕道的蒙牛压了一头。自然心中也会充满愤懑,自然要找地方说理,但是国际奥委会本来就是经办人,自然这个说理的地方也就没有了,于是也就诉诸了公开信的方式。
请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总体看来,二者选择这样看似过激的方式其实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遭遇到了行业的“潜规则”,自己吃了暗亏。如果放在以往,这个“暗亏”可能吃了就吃了。但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吃这个亏的损失可以说是双倍的伤害。然而因为这其中都是一些“潜规则”的操作,有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可以去解决,发动舆论,也就成了最后一招。不管行业是否理解,消费者是否认同,反正一切都曝光在阳光之下任人评说,不管有没有效果,反正就要出这口气。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虽然不智,但也是一种血性表达,虽然不太合程序,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这其实也凸显出了很多行业潜规则亟待厘清的现状,而因为外部环境压力的关系,这些都被迫暴露在了阳光下。不过随着格力的举报,管理部门也做出了反应,发出了通知,要严格检查和管理能耗标签虚标的问题。而伊利的事情,因为发生的时间比较短,牵涉的又是奥运会的管理机构,最终可能还是很难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伊利也可能要退出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合作和宣传了,这对于双方而言,这恐怕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这个损失所带来的教训,我相信在未来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我在这里更想说的是,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这种公开信直接撕的做法确实不适宜提倡。如果大家都这么干了,不论对错都发个公开信,发个声明,引发舆论哗然,消耗的不仅是自己的品牌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在消耗行业的公信力。大家会觉得你们行业怎么这么乱,大家是不是都是这么乱搞的,还有谁能相信?诸如此类的怀疑也会甚嚣尘上,这对于行业的公信力来说还是一个重要打击。
这一点其实对于乳制品行业就更加重要,毕竟乳制品行业经历过一次信任危机,而蒙牛也是当初受影响非常大的企业,几乎可以说是发展史上的转折点。经过这么多年乳制品行业的励精图治,默默努力,公信力一点一点的也在恢复和积累,如果两大巨头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其实对行业的杀伤还是会加剧的。
不过最重要的则是,自律永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靠监管永远无法解决那些潜规则和铤而走险的人。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哪怕是竞争失败,也要愿赌服输,有大局观,有是非感,自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事情只是一个开头,不要再愈演愈烈了。也希望困难之下,企业之间能够更清楚行业秩序和公信力的重要,恪守原则,和同行一起携手度过难关,才是国之幸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