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息巨头开发智能手机?或许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一家信息巨头准备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关注及热议。如果这家信息巨头借助自己的影响,撼动智能手机市场的既有格局,那么很多手机厂商都会“泪目”。毕竟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极为惨烈,如果再有实力雄厚的巨头入局,将会带来一连串不可预测的影响和结果。
但对于这家信息巨头来说,在智能手机市场主动出击的进攻,却有可能为自家生态体系带来最好的防守。将自家的大数据、用户信息、完整社会关系网、人际关系模型等,通过智能手机 整合起来,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不过,有了Facebook的前车之鉴,信息、社交巨头做智能手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成功。如果研发出的手机不能契合大众诉求,那充其量只是给人们多了一个选择而已。
生态之争终落地,剑指软硬结合
在国内,做巨头企业很不容易。好不容易构建的生态体系,一个小疏忽就有可能被对手趁虚而入,进而造成整个体系濒临崩溃。因此,巨头企业在前行的路上也是如履薄冰。纵观巨头企业的发展策略,几乎都是在稳住原有业务的同时,去“抢夺”其他对手甚至“小伙伴”的地盘,终极目标是在多个领域扎根并形成一个整体。
为了能够始终保持领先性,巨头企业往往会在诸多细分领域布局,并展开各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中,软硬结合是巨头企业始终不会放弃的创新路径。软硬结合的必然性,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的根本在于资源整合,更是生态之争。
如果巨头企业能够把生态整合极佳的资源成功“嫁接”到硬件,那么就有望打造一个潜力更大的生态闭环。而此次国内信息巨头被爆料准备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许就是想通过软硬结合,让生态之争加速落地。就目前来看,这家信息巨头走软硬结合道路似乎有难得的契机——自身软性生态较为成熟、智能手机行业入门门槛已非常低。软硬结合之下,有可能会为这家信息巨头带来一股全新驱动力。
深入挖掘数据,以人际关系模型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这家信息巨头的主要优势不在于手握的现金流、估值、背后的大金主等,而是在于宝贵的用户数据和成熟的人际关系模型。以通讯录、兴趣爱好、社交关系链等为基础,信息巨头掌握了海量用户。由此,其掌握了关键资源,并能够产生强大的network effect——网络效应,即一个平台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足够多的用户形成极高黏性。
通过对数据挖掘的深入挖掘,信息巨头或许已了解你及相关社交关系的一切。同时,其为人们编织一个沉迷于其中的信息网,让活跃度和黏性大大提升。为此,这家信息巨头有可能通过智能手机这一重点硬件产品,最大程度地去挖掘网络效应的潜力。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自家研发的手机中集成旗下丰富的应用与服务,把用户牢牢“绑在”自己的生态体系。
比如在这款智能手机中,这家信息巨头可让用户的账号开机自动登录且24小时在线。用户拍照片及视频可直接添加最时尚的滤镜或特效,并一键发布至信息巨头下的各个应用。甚至在这部手机上,信息巨头可以尝试音视频社交的新方式。进而尝试冲击既有社交领域的格局,得以让自身打破上升通道的桎梏。
Facebook已成前车之鉴,后来者应更慎重
信息巨头研发自己的手机,初衷是美好的,看起来有着一片光明的前景。但如果没能制定契合当下大环境的策略,也有可能遭遇重挫。在此前,另一家巨头Facebook做手机却无疾而终,已成为前车之鉴。早在2011年,Facebook就联合当时的当红手机厂商HTC推出两款专属手机——HTC ChaCha和HTC Salsa。这两款手机有着鲜明特色,比如搭载专门的Facebook按键,能够轻松开启Facebook中的常用功能。
此外,这两款手机的系统还针对Facebook进行了深入优化,对相关文字讯息、对话等都进行全面整合。按照常理说,这两款Facebook手机应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毕竟Facebook在当时的影响力愈来愈大,HTC也在手机行业如日中天,且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还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就是这样两款引发关注且价格不贵、定位中低端的智能手机,最终却没能在市场中引起太多波澜。
后来在2013年Facebook又联手AT&T、HTC推出社交手机HTC First,最大亮点是预装Facebook Home定制界面——这款手机承载着Facebook全面进军手机领域的野望。但是这款手机仅上市一个月,就被AT&T停售。也因为连续数款手机的失败,Facebook绝了继续在智能手机市场深入的念头。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国内的这家信息巨头应该更为慎重。虽然智能手机的门槛很低,但毕竟这家信息巨头此前在硬件领域并未有太多积累。不管是对产业链的整合,还是对市场局势的深入洞察等,都缺乏经验。
而且现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更为惨烈、出货量也在不断萎缩,局势也更加变幻莫测。再加上现在国际形势走向未明,现在入局智能手机领域也会有更多风险。因此,这家信息巨头能否真正在智能手机领域有一番作为,还不得而知。(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