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在学,错在不习:为什么小米反复提荣耀开始让网友反感?

原标题:罪不在学,错在不习:为什么小米反复提荣耀开始让网友反感?

哎,小米又提荣耀了。

继去年年底雷军在发布会上“批量想念”友商之后,如今小米高管在微博上提荣耀似乎已经像饭后散步一样,变成了一种“良好生活习惯”。而这次的话题是——学习。

雷军义正言辞地要求“小米同学们认真向华为学习”,似乎是在“疯狂暗示”这样一个逻辑:荣耀从前在海报上“学习”过小米,那么今天小米“学习”荣耀也没什么不对。

比如小米给新品命名为K20,在没有1到19的情况下,与即将发布的荣耀20强行发生了一些些联想。再比如这条微博强行提到荣耀,也可以看作一种“学习型营销”。

对于这种“致敬”,荣耀副总裁熊军民(@荣耀老熊)在微博上表示,雷军和小米炒热度的方式荣耀学不了,不过在创新、品质和服务等荣耀的“杀手锏”上,很欢迎小米学习一下。

其实对于所谓厂商间的“学习型营销”,中国用户显然并不陌生。存在竞争关系的厂商之间,在海报上拆对方一下,文案上逗一下,名字上撞一下,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常态。比如去年的GPU Turbo之后,各手机厂商出了无数个相互间缺乏任何联系的Turbo。

然而小米如今马不停蹄地“学习”荣耀,似乎却没有收获米粉的好评。比如在小米新品的微博下,对小米如今“怎么honor怎么来”的嘲讽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与以往在高管微博下米粉力挺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里似乎就引出了一个学术问题,可以大家来一起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是部分借鉴竞品的“学习型”营销,却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甚至小米连续提荣耀已经给吃瓜群众以“这瓜很倒胃口”的既视感?

这里有一个营销学上的简单逻辑能够解释该问题。让我们一起在无趣中发现有趣,一起来思考一下:“学习型营销”真的像小米所认为的一样,是永远正确的吗?

此处有知识点:到底什么是“学习型营销”?

事实上,“学习对手”一下,然后营销,并不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专利。进入现代商业史以来,竞品之间在版权保护许可范围内的相互“学习”“致敬”,甚至“调侃”,都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常态。奔驰和奥迪宝马经常上演“学习三国杀”,可口和百事经常搞同样营销的红蓝版,耐克阿迪的广告里没事就调戏对方,甚至杜蕾斯和冈本间的日常,都是“学习型营销”的经典案例。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型营销不是营销的全部。营销学上,有个极其著名的4C理论,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提出了现代营销由四个因素综合构成,即顾客需求(Consumer’s Needs)、成本(Cost)、沟通(Communication)、便利性(Convenience)。

学习型营销之所以能够起作用,是因为它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沟通”的成本问题。通过幽默、竞品联想和竞争故事表述,让用户可以更快捷进入企业设置的营销话语。

然而也仅此而已,营销依旧是由四个因素直接构成的。如果你在营销中只注意“沟通”这一点的利益最大化,反而没有照顾用户需求,与用户的成本和便利性,那么就会引发用户对产品“只会耍嘴”、“不真诚”、“抖机灵”的逆反营销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奔驰、奥迪在相互学习型营销之后,往往要更努力地表述自己的产品与价格优势。

让我们来用“学习”这个词解释一下这个道理。学习这个词,最早出在《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其中学就是学,但习字是羽毛的形意,意思是飞。

所谓学习,最早就是鸟类学飞的意思。回到学习型营销,企业“学”一下竞品很容易,但在“习”的阶段,要让自己的产品真正在市场中飞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学而时习之,才是好营销——从这个角度看,小米提到的多年前荣耀“学习”小米,和今天小米反复“学习”荣耀,还是一回事吗?

体面公司,首先会恪守“学习”的尺度

如上所述,“学习型营销”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在学习之后拿出自己的东西,让用户看到与竞品之间的差异化。否则产品不如别人,亮点乏善可陈,执着于“学习”就会变得有点可笑。

在智能手机兴起的草莽时代,小米也不是没有像今天反复“学习”荣耀一样学习过别人。

苹果和魅族是小米当时反复碰撞的对象,雷军更是以乔布斯的“中国学徒”自居,对“雷布斯”的称号持雀跃态度。不过小米在粉丝运营和设计上确实有亮点,于是顺利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荣耀等互联网手机品牌后来者,确实也在当时“学习”过小米。这种学习限于营销上小技巧,以及海报等物料上的调侃。

总体而言,无论是小米当时学魅族,还是其他品牌所谓的学习小米,都还保持着尺度拿捏,没有特别可指摘之处。

而荣耀后来的故事,就是秉承了上面说的“可以学,但更要习”。2015年赵明履新荣耀之后,荣耀的传播营销开始更多站在产业格局层面,提出了“笨鸟不等风”、“风物长宜放眼量”等著名论断,在营销性格上完成了自我寻找。而荣耀在2016年之后开始彻底超过小米,也绝不仅仅归于营销上的成功。

Magic系列的未来感,旗舰机的地位确立,再到GPU Turbo、Link Turbo、魅眼全视屏等难以复制的技术创新,才真正推动荣耀和小米换了位置。

所以说,一家体面公司面对“学习型营销”,一方面是会恪守幽默与调侃的边界,不恶意抄袭和诋毁对手,再一个是要有更体面的话对市场说,不能翻来覆去永远“学习竞品”。

而显然,小米今天对友商的四年,已经出离“友情”,来到了“絮叨”的阶段。

海明威和祥林嫂,给人的感觉当然不同

可能很多读者不会记得,海明威是经常讨论和叙述苦难的。比如他说苦难不是财富、悲惨的童年是最好的写作老师等等。

但你会觉得海明威是个“苦人”吗?不会的,大家还是觉得他是位硬汉,这是因为他不仅仅讲述苦难,他有太多东西,苦难不过是一瓶威士忌的两滴。

但谁的苦难让人生厌呢?那当然是祥林嫂。祥林嫂苦不苦?那当然是很苦,但是絮絮叨叨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地仅仅去讲述苦难,那就不是可怜,而是可恶。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今天的小米。CEO在发布会上口嗨友商一下午,表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虽然画风有点奇诡,很多粉丝还是会觉得雷总真帅。但是反反复复讨论友商,今天友商又攻击我了,明天友商名字学我了(事实证明小米还找错论据了),后天友商那一年曾经调侃过我们的海报了……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叙事风格,围观群众当然不会觉得小米很海明威。

引起用户开始反感的逻辑在于,小米反复停留在表面的“学”,而不去开展荣耀曾经的那种“习”。如果小米高管发微博,说我们将发布比友商更前沿的技术,投入更大的研发,产出更厉害的产品——那无论是不是米粉,都不会像今天一样表示不耐烦。

可是呢,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是小米在放狠话,装委屈,跟名字死磕,跟多年前的海报硬刚到底——但另一方面种种迹象表明,“极度重视研发”的小米,用“天文数字”对雷总进行股权激励,却觉得过去7年在研发上投入35亿就够了。

这给围观者的感观当然有点奇怪。

时至如今,荣耀以及其他手机品牌,都不再继续“学习型营销”了。这件事本身隐藏的信息,或许才是最值得雷总领导下的小米学习的。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16
罪不在学,错在不习:为什么小米反复提荣耀开始让网友反感?
对于这种“致敬”,荣耀副总裁熊军民(@荣耀老熊)在微博上表示,雷军和小米炒热度的方式荣耀学不了,不过在创新、品质和服务等荣耀的“杀手锏”上,很欢迎小米学习一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