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理世界发展局限性的日益显现,人们意识到数字世界的扩大不能只是信息的重复叠加。受两个世界融合的影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数据指数级爆发,数据中心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据麦肯锡估计,过去三年超大用户对数据中心的投资达到了1850亿美元,仅2017年就约有750亿美元。超大用户所占据的网络流量达到整个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的近1/3,未来三年,该比例将跃升至55%以上,而这些用户所控制的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将达到总数的50%以上。
2019年,全球和中国IT市场都在不断增长中,而中国平均的增速远远超过全球。可以说,在ICT市场,中国的增速是领先全球的。与此同时,中国创造出来的数据也是远远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导致其数据爆炸过程和全球相比更为明显。
中国数字化转型企业猛增
应用上云给IT架构提出挑战
随着数据爆炸中谋求数字化转型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数字化转型的IT支出也随之猛增。尽管通常认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起步晚于其它国家,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直接跨越了某些常规阶段,不少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技术反而首先在中国得到应用。跨越式演进,是中国IT市场增长的一个独特之处。
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更多的产品开始上云。传统平台往往难以支持广泛的数字化环境,支撑大量数字化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数字化应用部署到了云平台上。
大量数字化应用上云,云的技术演进有了新的使命。无论是物联网技术,还是现在愈发火爆的边缘计算、5G,都在追求各个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追求各个数字化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在各个场景之间流通起来。这些数字化环境之间的互联成为云平台遭遇的一大考验,也给IT基础架构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挑战。
在旧数据时代,存储面对的应用主要是数据库、文件和流媒体这类传统应用;而今天,在新兴技术驱动下,存储主要面对的是Cloud、Big Data和AI这些大规模数据应用场景。传统存储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上的局限性,让他们在面对这些新兴应用时,往往表现出了很大的瓶颈。
首先是存储规模。从云计算行业来看,云计算的用户与应用众多,平台随时都在运行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业务虚主机,而且业务负载随时在动态增长,这样后台就需要巨的集群规模、存储空间、IO性能来作为支撑;从大数据或者AI来看,其数据量非常之庞大,可能拥有十亿或者百亿的文件,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链。这就决定了云、大数据或AI需要借助一个很大的集群,实现海量数量的管理和高性能数据运算。
其次,新数据时代对存储性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无论是面向文件和对象的OPS的性能,还是面向云虚拟机环境下IOPS的性能,新兴应用对存储系统性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大规模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行、数亿网民手机支付的即时响应、车票订票高峰的订单确认、视频应用的高速访问与下载,都要求后台的存储基础设备,拥有百万甚至千万级的IOPS性能、GB级甚至TB的吞吐带宽,以满足前端优质的服务体验。
第三,云、大数据、AI需要在设施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基础上进行再利用,这对数据的共享与管理带来挑战。现在及未来,客户追求的是全局最大化共享,而不仅仅是局部或内部共享。大数据或AI应用实际上需要把一些之前扔掉的数据重新拿回来做分析,扔掉的数据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价值。
数据要实现共享和流动,可能牵扯到几百个乃至更多的数据存储节点,涉及数万个数据卷或者数百万个文件。这些数据资源,需要通过统一架构来支撑、统一管理平台来调度和组织,在共享和管理上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
存储行业向3.0进化
智能存储或是未来方向
早期的物理存储可以定义为存储的1.0阶段,软件定义技术让整个物理存储系统有更好地扩展性和灵活性、敏捷性来支撑数据爆炸,可以被视为2.0阶段,而如今以分布式架构为基础、能够灵活适配并满足云环境需求、支持并面向智能应用发展以及获得共享、管理及挖掘数据价值能力的智能存储将开启存储行业向3.0进化的大幕。
智能存储为存储系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水平,包括存储架构与数据服务、存储内外的高速互联、空间资源的超大规模池化、资源池内数据的超高速流动、对上层应用(云计算、大数据、AI应用框架、平台、生态)的超密对接、数据中心级的统一智能管理与调度等。
智能存储能够智能化地应对数据量的增长,有智能的数据规划能力,而不能把存储的管理分割出去。在数据爆炸时代,一定要有智能化的技术来管理存储起来的大量数据。
近期,浪潮提出“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的核心理念,以新一代G5存储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智能、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此次发布的两款产品分别为数据中心级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G5及数据中心级高端存储平台AS18000G5,以极致容量、极简架构、极速性能、极易管理的特性助力政府、电信、能源、制造、广电、金融等重点行业,应对云时代的多重挑战。
这两款产品具备更强大的平台能力,实现了从“一套架构,四种服务”到“一套架构,5+X双平台”的升级。软件层上,AS13000G5融合文件、对象、块、HDFS、数据库协议5种服务协议及X种融合平台。硬件层融合机架式、高密式、机柜式、多节点式、边缘式5种硬件形态及X种硬件配置,可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存储的潜能,实现容量按需扩展、性能按需供给、服务按需定义。
根据Gartner的报告,目前约有40%的企业将数据存储在可横向扩展的企业数据中心或云数据中心中,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超过80%。规模庞大的数据无疑会带来从网络到存储再到安全等基础设施架构升级的创新机会,IT基础设施厂商将成为智能化的第一批重要践行者,这对包括浪潮在内的厂商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会。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