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家居,可望不可及
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和寻求智能化转型的家电企业们,从五年前开始便不厌其烦地向人们描绘着“智能家居”的美好蓝图。尽管翻来覆去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但为了不让听众们感到厌倦,讲故事的人总是能够跟说相声似的不失时机地抖出一个新包袱。
从IoT到AIoT,再到万众期待的5G,每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都让人们觉得生活距离那副蓝图又近了一步,但所有人又都清楚那个构想中的未来仍然没有真正到来,所有的家电产品单独看起都已经足够智能,但当不同品牌的家电摆放在一起时,彼此之间的孤立又让所谓“智能”无从谈起。
故事还没讲完,但消费者的热情已经消失殆尽。智能家居为何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这个问题特别的难,难在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一厢情愿的“开放协议”
如果我们尽可能简单的看问题,实现智能家居总共需要分两步:一是连接,二是互联。第一步不难,将所有的家电产品连接在同一网络下,一台路由器就可以轻松解决。第二步却很难,原因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不一定有共同的通信标准,形象一点来说,就像两个陌生人彼此说着不同的语言,顺畅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统一物联网通信标准成了关键问题。于是,包括家电企业和互联网巨头都争抢着要做这一标准的制定者,争抢的方式则是建立IoT开放平台。
家电企业中以海尔为首,由其主导的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标准在不久前的AWE2019上通过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立项。海尔U+既是一个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IoT合作平台,面向所有第三方终端设备开放SDK、API标准。海尔的目的显而易见,即基于其主导的IoT通信标准建立智能家居生态,以解决不同品牌家电间的互联难题。
另一家电巨头美的同样搭建了“M·Smart”开放平台,但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伙伴和成功案例并不多。相比之下,从通讯设备市场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小米在IoT生态建设上则突飞猛进,依托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两个入口,以投资入股为主要方式建立起基于其主导标准的智能家居生态链。
在智能手机市场与小米打得不可开交的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同样野心勃勃。与小米不同的是,华为明确表示不会亲自涉足家电生产,也不会以投资的方式控股“家电小厂”,以此来避免与家电企业之间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从而使得华为HiLink平台成为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以路由器为终端将不同智能家电产品纳入在统一的通信协议之下。
海尔、美的、小米、华为,尽管所有的标准主导者都强调了通信协议的“开放性”,但问题在于任何人在智能家居领域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谁也无法无法做到一呼百应,更何况一些家电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使得所谓的开放协议有着天然的排他性,结果几大主要的标准制定者各自建立起智能家居阵营,互不相让各自为战。
标准太多等于没有标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任何试图以“开放协议”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的努力都是“一厢情愿”。
从没有入口到遍地入口
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曾经一度让传统家电企业乱了阵脚,最初,智能手机被一致认为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这让传统家电企业普遍认为,在智能家居时代将在与小米这样的企业竞争中陷入被动,失去在家庭场景中的核心地位。
空有智能家电,没有操控“入口”,这让传统家电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和不安。
为了抢夺智能家居入口,2015年传统家电企业格力出人意料地推出一款智能手机产品,目前这款手机已经出到第三代。董明珠执意要做手机,显然不完全是为了业务多元化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做手机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为了未来的‘智能+’。”
危机感同样出现在美的身上,不过与格力不同的是,美的选择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前者需要后者在操作系统和生态资源上提供支持,后者推出的YunOS系统则希望以美的为切入口涉足智能家居产业。2016年9月,二者合作发布一款搭载YunOS系统的智能冰箱,但此后却不知为何陷入沉寂。
当家电产业处于普遍的“入口焦虑”中时,2017年,智能音箱之风终于在亚马逊和谷歌的推动之下吹到了中国,业内一致认为语音交互将成为未来主流交互方式,而智能音箱也理所当然将成为智能家居重要操控入口。
国内互联网巨头迅速做出反应,阿里巴巴率先于2017月7月发布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小米紧随其后发布智能音箱“小爱同学”,一年之后百度也发布了小度智能音箱。加之京东叮咚音箱、喜马拉雅小雅音箱等产品,智能音箱市场热闹异常,屡见不鲜的补贴大战一触即发。到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场。
不过,随着智能音箱市场的大爆发,智能音箱产品的定位却逐渐偏离了“初心”。互联网企业开始结合各自生态资源优势,将智能音箱打造为旗下内容和服务的入口,导致智能音箱的功能和价值过多的停留在对话、听音乐、查询天气和资讯等基础层面,在智能家居领域反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从没有入口到遍地入口,如同上文中谈到的IoT通信标准一样,对智能家居行业和用户而言,入口太多等于没有入口。智能家居行业标准没有像预想中那样走向统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反而加剧了。
传统厂商“知难而退”
或许是意识到统一智能家居标准和入口的困难程度,传统家电企业开始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从2018年开始,家电巨头海尔开始主推“成套解决方案”,以全场景成套智慧解决方案来破解不同品牌家电之间无法互通互联的难题,在市场战略上转向加速促成智慧家庭成套落地。这一战略持续至今,AWE 2019期间海尔宣布将在年内推出基于5G技术的智慧成套家电及场景解决方案。
与海尔的战略路径类似,另一家电业巨头TCL也转向覆盖全场景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3月12日,TCL在2019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面向家庭、个人、酒店、社区的四个场景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同时发布的家电新品覆盖了空调、电视、冰箱、耳机、美容仪、美妆镜、电动牙刷、智能门锁等近二十款产品。
以成套化、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来破解智能家居无法互联互通的难题,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但却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家电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按照TCL智能终端业务群CEO王成的判断:“未来3年内,仅生产单一品类的厂家以及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融合服务的这些厂家将出局,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全品类智能终端,能为用户创造连接融合智慧场景的厂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头部玩家。”
对于消费者而言,成套化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一方面意味着较高的消费门槛,另一方面由于仅有少数的家电巨头拥有成套解决方案能力,对消费者而言也意味着更小的选择空间。
更重要的是,选择本身也意味着失去。消费者在选择某个品牌成套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必然要放弃其他品牌中更为优秀的智能家电产品。因此,对消费者而言,成套化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策。
5G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随着5G商用化进入倒计时,智能家居领域围绕5G的讨论也逐渐多了起来。5G技术能否为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新的转机?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并不乐观。
对于IoT行业而言,5G所能够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数据传输速率和响应速度的提升,其次是终端设备连接数量的提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显然将扩展IoT的应用场景,但具体到家庭这一场景时,对用户体验并没有直接的改善。
原因在于,5G在IoT领域中的应用更倾向于室外场景,如在大型会议中心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连接,再比如用于提升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处理和响应速度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而在家庭场景下,用户需要连接的家电设备十分有限,传统WiFi连接已经足以满足需求。因此5G对智能家居体验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提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电企业对5G技术的探索没有价值,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技术的应用场景仍然有待挖掘。但不可否认的是,5G技术的出现并不能解决智能家居产业的根本问题,在真正开放统一的标准诞生之前,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依然可望不可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