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小歪
编辑| 吴怼怼
1961年,金庸先生不惑之年,小说《倚天屠龙记》问世。在随后的六十年里,作为射雕三部曲之一的《倚天》,翻拍和改编超过十次。
2018年,金庸先生千古。次年,新版《倚天屠龙记》登上小银幕。和过去一样,它的命运,就是不断地被讨论,被鄙视,或赞誉,或诋毁。
处于风波之中的工作团队被突如其来的指责淹没,演员们也百思不得其解。粉丝们抢着抱走中枪的偶像们,他们有点不开心莫名其妙:好好拍个戏,怎么就千夫所指了呢?
01
如何处理慢镜头
2017年,蒋家骏导演的新版《射雕英雄传》表现可圈可点。首先尊重原著,情节的还原度和连贯度较好,同时部分打戏慢镜头的运用,高手过招,不动声色的感觉被诠释得恰到好处。豆瓣7.9的评分算是证实了该剧的口碑,名副其实的翻拍剧里的种子选手。
最新版《倚天》又是蒋家骏把关。对比几乎没有存在感的邓超版《倚天屠龙记》,观众对新版《倚天》和蒋家骏寄予厚望是事实。但起初期待过高开局失望越大。
慢镜头用得少而精是好事,用多了就不灵了。比如抹脖子的情节,镜头持续10秒,观众看得也很纠结了。 又比如,各路好汉凌厉而迅疾的武打招式,太过缓慢就影响打戏的美感了。
所以,我看的时候是这么做的:这里要打了,好的,我去切个菠萝。菠萝吃完了回来,咦,怎么还没结束?好的,我去煲个电话粥,尬聊了许久之后,怎么打戏还在继续。。
退一步讲,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肯定有偏爱慢镜头的观众,自然也有觉得观看体验严重受损的观众。不过可爱的工作团队也是很有诚意了,把观众这些意见都默默地放在心上。
十集之后,令人诟病的武打戏已经修改了大部分镜头,剔除了人物动作表情的尴尬,恢复了事件紧密的节奏感,保留了场景的宏大和壮阔,勾画出一个荡气回肠的江湖。这个时候你再去看《倚天》,一不小心走了个神,打个哈欠,就会发现已经主角卒、全剧终了……
一秒镜头24帧,高清一秒48帧。修改这些镜头,团队大概要秃头。这里大概可以听到导演面对00后的声声哀嚎:听你的,都听你的。我们每天都在改了,少男少女们,求放过。
02
经典or翻拍,这是个问题
经典影视和经典翻拍本来就是对立面,没有几个翻拍剧有好下场。
翻拍的新版本,不仅要被原著粉按在地上摩擦,还要接受各版影视粉的吐沫星子。越经典的原著,会产生越多的翻拍版本。越晚的翻拍版本,会出现越多的改编和创新,也拥有越多的可比较对象。
这种改编和创新是创作者面临的重要难题。
如何在保留原作的精神内核基础上,使情节符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和文化语境,并获得广泛受众?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无比接近原著,吸纳原始粉丝;要么无限创新,顶着老粉丝的骂声,争取年轻的受众。
原始受众的群体毕竟有限,在高成本大制作的商业环境下,不出圈就是亏本。因此,通常经典翻拍会选择创新这条路。
一旦创新,原始粉丝就开始高呼“受不了”。当原著粉和剧粉抱着固有成见和自我标准去衡量新的版本时,往往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轻易扣上“亵渎经典”、“粗制滥造”的帽子。这导致该剧口碑根本来不及发酵,就被一脚踩到地底。
恶性评价一旦产生,传播更为活跃广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比起分享积极信息,人们更愿意共享负面信息。同时,认可相同负面信息的人群更容易亲近。
值得注意的是,越晚翻拍的作品越容易吃亏。锚定效应认为,人们在对事件进行决策时,会把某些已经获知的信息作为基准信息。事情并不存在绝对的好坏,只看你的基点定位如何。
在原著粉眼里,小说《倚天》的地位千秋万代,自然无法超越,不管怎么拍都是捣乱。但要是和邓超那样邪魅一笑的张无忌比起来,曾舜晞的大眼睛就顺眼多了。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歹张无忌通人情世故之前,是有着纯真无公害的心灵的。
Z世代对偶像艺人的态度,大多充满母性光辉,用充满爱怜和保护的眼神为偶像战斗。他们团结在一起,像母鸡护崽一样,保护自己喜欢的艺人,生怕他收到恶评的攻击。
大众对某个镜头的表演方式稍有微词,或者对某个演员不满,粉丝就在群组控诉:这些可怕的成年人,都是骗子。每日鸡汤说着人不要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就好了,抱抱我们的xx宝宝。部分不合理的粉丝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众对该剧的反感,导致恶评的大面积扩散。
如此看来,《倚天》翻拍一定会被大众吐槽,就像张无忌一定要经历磨难才会成长。
03
审美不同,别强求
坦诚而言,这一版《倚天》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对关键情节的还原度较高,是蒋家骏一直以来的翻拍原则。剧组工作态度也很诚恳,大画幅宽场景中,风景真实,色调自然,没有明显的抠图痕迹。其中,涉及冰火岛的场景情节,剧组远赴新疆拍摄实景。
回头再来看一些情节的细节处理,也不是没有动人之处。武当六侠陪伴小无忌成长的那一段,用草编蝈蝈和看星星等几个切换镜头带过,对人物之间情谊的刻画,简单温馨。我比较喜欢的是,新的版本拍摄了一个之前的影视版本从未出现过的镜头,张三丰拿着小人怀念郭襄。
一个小人,一段隐藏的心事,另一代人的纠葛,突然就串联起了射雕三部曲的前世今生。这本是原著里一个很感人的小细节,要是不留心也就错过了。
此外,一些细节如影视音乐上,选取了94版周华健的《刀剑如梦》,也算是致敬经典了。
80、90后的我们,通常沉醉在朱茵眨眼一笑的少女明媚里,心动在贾静雯式赵敏的热烈张扬里,自然是不懂新世代为什么迷恋锥子脸和鹅蛋眼。这种对下一代审美的鄙夷,就好像爸妈看着晚上死活不睡、早上死活不起的我们,不爽的情绪是一样的。
这种审美优越,不过是来源于“我年纪比你大,见过的美女比你多”而已。但凭什么就认为,我们的审美一定优于下一代呢。毕竟,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下一代人眼中的「灭绝师太」。
一代的审美取决于某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上个世纪对于女性美的定义,还停留在掀起刘海的光洁额头,女性能顶半边天的英姿飒爽里。
随后,我们迎来了自然素颜的高光年代,也必然会进入“微调整容”的公式美时代。社会动态平衡,一旦美得千篇一律,自会触底反弹,自动优化调整,进入多元审美阶段。
我们心里的朱砂痣和白月光,不过是孩子们眼中的饭粒子和蚊子血。不必强求共鸣,各自相安就成。若是过分吐槽指责,就像固执强求的灭绝师太,为了门派规矩,定要亲手毁了爱徒一条性命才好。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充分讨论经典翻拍的正确路径,而不是为吐槽而吐槽。引导新一代思考为什么“干瞪眼”的演技有问题,为什么“小鹿般无辜”的张无忌不符合原著,为什么慢镜头的运用打破了事件节奏感,为什么杂乱无章的剪辑影响整体格局的呈现,才是正确要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本色是侠义和情肠。金先生的小说格局,纵横天地,穿透古今。各路招式不分高下,各有千秋。经典IP要在新的时代绽放光芒,必然会被赋予新的要义,做出一些改变。与其在社交网络江湖口水争霸,不如好好挑刺,客观点评。
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