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生活时代的环保责任,张近东两会建议绿色物流引热议
2019两会揭幕,代表们纷纷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其中很多人民关心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建设,也引发了许多热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建议便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张近东提出的五个建议之中,连续两年提出的关于绿色物流的建议在今年有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和细则。张近东建议,尽快制定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完善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在制度层面推进国家标准建立,联合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共同设立包装回收点,发展绿色小区、绿色校园等;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
快递垃圾成为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的快递行业发展全球瞩目,高度发达,除了电商快递之外,还有类似送餐的快送服务都创造了令人咂舌的配送速度和服务体验。不过这背后带来的环境成本也非常高昂,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同比增长26.6%,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突破600亿。仅2017年中国快递业就消耗了塑料袋147亿个、包装箱86亿个、胶带3.3亿卷,编织袋30亿条。生活垃圾中,快递垃圾占据了90%以上的增量。
而快餐垃圾就更加可怕,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每单外卖平均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三大外卖平台平均每天超过2000万单,这也意味着外卖行业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每年消耗总量超过200亿个。这些惊人的数字告诉了我们便捷的环保代价,而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却鲜有人能拿出有效方案。冷链物流兴起,又带来了更多的保温包装、泡沫箱的泛滥,可以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物流越进步,环保压力也越大。
对于像苏宁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来说,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才是更有价值的存在意义。作为成立近30年的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企业,苏宁在推动零售行业进步和转型方面一直扮演着标杆的角色,而作为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则一直在企业扶贫、产业升级、绿色物流、智慧生活等多个方面不断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关于绿色物流的建议较去年更为详细和全面,可操作性也更强,而且苏宁物流早已成功付诸实践,可以说在物流行业环保这个问题上,苏宁是身体力行,有格局有远见有担待。
打造标准,建立体系,直击痛点
物流行业甚至很多消费者都早已意识物流垃圾带来的问题和危害,但行业先行者所经历的阵痛却少有人愿意承担。几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以成本的提升为代价的,比如采用生物基胶带、可降解塑料袋,这些环保材料的成本约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大部分企业在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上难以平衡,也无力承担引领行业革新的成本
但苏宁将社会责任融入了企业管理和行业创新中。从2017年开始,苏宁就已经进行了环保循环快递包装的尝试,推出了“共享快递盒计划”,用可循环回收的共享快递盒代替常用纸箱,苏宁先后又发布了仅重50克的2.0版共享快递盒和全行业可节约3.3亿卷胶带的“零胶纸箱”,不断推进绿色物流的普及,在2018年推广至1000个品牌,建立绿色产业联盟。
苏宁在不断的创新中探索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并分享给全行业。张近东进一步在今年两会提出《制定循环包装国家标准 建成绿色包装回收体系》的建议,直击痛点,务实恳切,推动国家标准制定,最终引领整个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相较于去年的建议,张近东今年的建议更加全面立体,比如在制度层面,张近东希望“推进可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建立,制定更符合物流行业的绿色包装规范”,而为了推动这个措施,他还建议“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配套出台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同时他还希望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社区、学校等都可以尝试建立包装回收试点,形成一个真正的循环经济。而一旦这样的体系建成,可循环物流包装的方式反而会降低物流成本,而苏宁在大规模采用循环包装材料后,就实现了每年过千万的物流成本节约。
张近东表示,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到企业积极运用新型科技推广绿色物流,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合力,更离不开深入人心的绿色物流理念。去推动这些理念和政策的落地,是企业家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近两年,是零售行业和互联网行业 融合并进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苏宁的智慧零售也付诸实践,在线上线下都行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渠道优势凸显。而在这高速发展的时刻,时时不忘环保先行,确实才是大企业大格局的体现。
一直以来,张近东和苏宁都给我们表现出一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不断实践落地的行动,把企业的发展行为融入到国家的发展需求中去,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实现商业价值,不仅利国利民,也让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