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等众多新技术不断突破,数据驱动的强大算法透过产品界面将真正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智能化。在技术的支撑下个人的价值将得到极大释放,“数字原住民”引领时代发展、“斜杠青年”成为主流工作选择。
为了更好地发掘新时代创新创业案例,阿里研究院梳理评选出2017年度20大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科大讯飞刘庆峰:熬了17年终于等来风口
1999年,26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科大讯飞。当时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让机器设备像人一样能听会说。
科大讯飞创业的第一年,几乎颗粒无收。“我们到底要不要做语音?”团队中很多人提出疑问,有人说刘庆峰的团队不如做语音里面的服务器,甚至有人说不如做房地产。
刘庆峰却非常固执,科大讯飞只做他们喜欢而且能做的事情——中国乃至全球语音产业的龙头。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在中国移动语音领域,科大讯飞已经占据70%的市场份额,总市值超过360亿元,成为国内绝对的行业领头羊。面对外企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潜在竞争,科大讯飞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在2B和2C中摸索前行。
目前,在2B领域,科大讯飞在教育、医疗、汽车、客服四个领域已经有不少积累和优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将不仅仅是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未来越来越多复杂的高级脑力活动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
大疆汪滔:技术青年创造无人机神话
圆框眼镜、小胡子、鸭舌帽,汪滔貌不惊人。
但正是这个80后,带领大疆从只有几个人的创客团队,成长为一家有4000多名员工、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
2006年,汪滔在攻读研究生的同时,与两位同学一起创立大疆,并招募了几位成员,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李泽湘也成为大疆的早期投资者,一度持有公司10%的股份。
汪滔在创立初期的主要工作是技术研发,他在本科毕业设计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发飞控系统,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人,在深圳一间民宅里办公。
2008年,大疆研发出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控系统XP3.1,随即在市场上兜售这套系统。前几年大疆处境比较困难,但因为能够采用自动悬停技术的产品十分稀缺,价格相对较高,大疆能够保持正常盈利。
当时,多旋翼飞行器已经开始兴起,这给汪滔带来了灵感。
大疆很快把在直升机上积累的技术运用到多旋翼飞行器上,植入自己的飞控系统进行出售,得到初步的资金收入。之后,汪滔开始研发云台技术,他们的云台系统可以在飞行中调整方向,在各种环境下保证稳定拍摄。
大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攻克各种技术,拥有了开发一款完整无人机需要的所有技术,并成功将无人机的成本从数千美元降低至不到400美元。
2012年末,大疆推出了一款包含飞行控制系统、四旋翼机体以及遥控装备的微型一体机——“精灵(Phantom)”,只需要简单调试就能轻松驾驭,在机身上架设摄像机之后即可进行航拍。
如今,大疆的领先技术和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航拍、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工业及商业用途。
汪滔说,中国制造业大部分是“用7分的商术,对自己的3分产品进行包装,把精心包装的东西在社交圈、媒体圈中宣扬”,而大疆则是“7分技术,3分商术”。
“一直以来,中国都缺少一个能够打动全世界的产品。”汪滔希望通过大疆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贴上高质量、高品位的标签。
印奇:微软打造的AI尖兵
1998年软件业巨头微软成立了首个海外研究院——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简称MSRA)。连当时的微软决策者也无法预料,十几年后这家研发机构对中国信息技术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为中国培养的领军人才在创业领域叱咤风云,为业界带来了远胜于带给微软自身的价值。李开复、张亚勤、王坚、张宏江、赵峰、芮勇……等都是其中赫赫有名的高手,领国内信息技术界风气之先。
印奇也是其中一员,他在2011年创立的旷视科技(Face++)已经走在中国人工智能研发的前列。从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开始,他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历程,接触重大项目,参与研发了当时核心的人脸识别系统,后来被广泛应用在X-box和Bing等微软产品中。
在微软研究院与人脸识别的结缘,是后来印奇创业之路的真正原点。
2016年12月,旷视科技完成了新一轮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者来自建银国际与富士康集团等,旷世也成为人工智能尤其是图像识别领域的代表性创新企业。
Face++其实是旷世科技创立的一个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级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人脸识别产品在智能监控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及服务。
面向人工智能的未来,印奇想做的还有很多。印奇与他的团队很早便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搭建Face++的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目标是识人;第二步则是Image++,识别万物;最后则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机器之眼。
摩拜单车胡玮玮:被资本追逐的骑行创新
对于饱受“最后一公里”困扰的大城市来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无桩共享单车无疑是2016年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创新。
摩拜单车作为其中的代表企业,在上线仅8个月时间里,连续完成了从A轮到D轮的融资,在资本寒冬中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也正式迈入“独角兽”行列。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之后在汽车行业做了近十年的媒体记者。
2013年初,在赌城CES展览上,她被各大汽车公司展出的人车交互、车车交互及未来交通出行产品和概念所触动,回国后不久创办了“极客汽车”。
随着极客汽车的发展壮大,胡玮炜结识了越来越多汽车行业里的先锋派,开始畅想未来的出行方式,她认为个人交通工具将会回归,比如自行车和电动车。
偶然一次,胡玮炜和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聊起智能单车,李斌问她要不要做共享自行车,胡玮炜当时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立刻就答应了。
胡玮炜在极客公园的GIF 2017大会上说,“我很喜欢骑自行车,在我看来,一个城市如果能有自行车骑行,那是幸福指数很高的一件事。”她提及自己以前在国内外一些城市旅游的时候,看到路边的公共自行车想骑,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办卡、怎么退卡、到哪里还车,“我要做的自行车首先要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痛点。”
2014年12月,胡玮炜迅速组建了团队。2015年1月,“互联网+科技”思维的摩拜单车横空出世。胡玮炜渐渐发现有一大群人也认为摩拜单车是个很酷的想法,自愿降薪加入摩拜,最著名的是前优步中国上海负责人王晓峰,加入后担任CEO。
摩拜单车APP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并于当月在上海正式运营,9月份摩拜单车全面登陆北京,随后进驻广州、深圳、成都、宁波、厦门、佛山、武汉等城市。
胡玮炜是一个很瘦小的女生,她并不像现如今大多数年轻创业者那样侃侃而谈,而是看起来很安静,甚至充满了感性。她不止一次说,摩拜单车更像是一场城市复兴运动,改变了城市的生态,而不止于交通出行本身。
石金博:造中国新型
石金博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师从全球运动控制领域知名学者李泽湘博士。李泽湘1999年就一手创办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运动控制器公司固高科技,后作为联合创始人担任大疆创新董事长。
2009年,石金博对比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在技术、人力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后得到一个结论:产业升级必然需要大量 参与其中,未来4到5年,中国 的发展会出现爆发期。
2011年石金博和初创团队凑了第一笔启动资金,根据挪威数学家SophusLie创立的微分几何中的一个数学概念“李群”,创办了李群自动化。
李群自动化主打小型轻量级、高性能 ,已经推出包括Apollo系列并联机器人、Artemis系列和Athena系列SCARA机器人在内的多款产品,成为小轻量型 领域的知名创业项目。
李群自动化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很快受到资本关注,先后获得了明势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2016年4月,李群自动化宣布完成赛富领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主要用于底层技术和全新机器人控制技术研发,丰富产品线和集成应用场景。
如今,李群自动化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月饼包装、物料分拣、冲压上下料等五种解决方案,并提供飞行拍摄、传送带管理等软件的安装应用。
赵迎光:从“兼职卖家”到“模式创造者”
1997年,赵迎光从山东大学韩语系毕业后,作为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驻韩国支社代表,在韩国工作了10年,见证了韩国电子商务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并将其定位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2007年,他参观了一家韩国知名网店,日销售额100多万元,赵迎光颇受震撼。网店所属公司的社长告诉赵迎光三个秘诀:第一,在网上卖东西,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将来有机会;第二,一定要卖女装,女装这个行业是电子商务最热的行业;第三,要做女装的话,款式尽量多,更新尽量快,性价比要高,只要做好了,一定能成功。
深受启发的赵迎光当年果断辞职回济南创业,创建一个互联网服装品牌。
2008年3月,韩都衣舍正式开业,仅前期装修办公室、租赁仓库等就投入60多万元。同时,他还在韩国注册了法人公司。网络销售基本无地域之分,上来就要与全国同行同台竞技。在济南,要做单纯的服装品牌,在设计、生产、行业经验、渠道上并没有什么优势。赵迎光决定先从韩国代购开始起步。
2016年3月,韩都方面曾对外称2016年的一个目标是代运营30多个线下品牌,目前来看其代运营品牌数已经远超预期。韩都衣舍提供的代运营服务主要包括,一、合资公司培育线上新品牌,二、为中小品牌提供线上全套或部分线上代运营服务。
韩都衣舍规划在2020年通过自我孵化、兼并收购、时尚云平台的搭建,完成基于服饰品类的50个以上品牌的布局。韩都衣舍作为互联网快时尚第一品牌,自2012年确立多品牌运营战略以来,相继推出了针对女装、男装、童装、中老年装等不同类目的品牌。
APUS李涛:两年10亿用户创中国出海第一品牌
过去三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每一条赛道都经历过血腥厮杀,纵使美团、滴滴、小米等脱颖而出者,也无不面临新的瓶颈与挑战。
相比之下,有一家中国公司却悄无声息中意外崛起,仅用两年就在全球拿下10亿用户,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和全球发展最快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这家公司叫APUS,一家面向海外的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系统公司。创始人李涛曾是奇虎360公司高管,为人低调,却是一个善于决策、精于执行的创业家。
2016年,在APUS等一批出海标杆公司带动下,中国资本与模式加速向全球扩张。美团点评王兴、今日头条张一鸣、滴滴出行程维,纷纷将全球化、国际化作为突破口。
李涛却已经提前抓住了这个机会,形成了出海品牌、一整套的打法及完善布局。相比国内的红海,APUS的发展速度至今未停歇,据预测其2017年全球用户数将超过15亿。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全球将有超过30亿人陆续接入移动互联网,而用户需要好的工具、内容和服务。
李涛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尽管再过半年,他就能兑现当时市值700万美金的360股票,但仍然果断辞职,2014年6月创立了APUS。
2016年6月, APUS系统及产品集群全球总用户数突破10亿,分布于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APUS的用户增长与产品创新,李涛开始搭建APUS生态系统,尝试商业化变现。如何让流量变现,这是出海流量型企业面对的共同挑战。
在APUS布局生态系统这一点上,李涛非常坚决。2016年一季度开始,APUS开始构建其整个生态系统。
据报道,2016年初APUS正式开始商业化变现,一月份当月收入即突破千万人民币。此后几个月收入保持连续高速增长,6月份当月收入接近一亿人民币。根据预计,此后三年APUS的商业化变现收入将以每年100%的增幅强劲增长,到2018年商业化总收入预计达到20亿人民币。
为了实现这种生态打通,过去两年APUS进行了大量投资布局:在英国投资全球视频广告平台——LoopMe;在印度投资当地的科技媒体iamWire;在越南投资当地游戏平台——鹿米互动;在印尼投资最大的Wifi运营商——ZOOMY等等。这不仅让APUS成为一家带有孵化和投资基因的公司,更打通了当地的生态和渠道。
但李涛的野心不止于此。他透露,APUS第一个五年计划和APUS生态系统建设仍在全球展开布局,未来要打造30亿的用户平台。
汪建:充满争议的科学家创业者
自2015年11月提交招股说明书后,中国专门从事生命科学的科研前沿机构——华大基因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这家最早进入基因产业的民营机构来说,上市可谓一波三折。
汪建是华大基因的创始人之一,他身上有着不少冲突点:其张扬的个性与大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相差甚远,但却着实在推动国内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促进前沿医疗产业的发展;他不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华大却一直没有停止走进资本市场的步伐。
汪建本业是做基因科学基础研究的。由于2006、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学术发展有很多不同意见,所以汪建下海,到深圳去组建华大基因,成为科学家创业的典型。
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了美国测序技术公司Complete Genomics之后,共同研发了新一款高通量二代测序仪,提高了基因测序的效率,降低单次检测成本。从依赖进口测序设备到自主研发,华大完成了从产业下游到上游转移,汪建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这一连串的布局背后,是华大也是汪建的野心:建立更为开放的平台,培养出生命科学的独角兽公司。
2012年,华大基因接受了多家机构的投资,其阵容包括:中国光大控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特别机会基金iii、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美国泰山投资亚洲控股有限公司和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之后,华大基因开始了收购和上市历程。
由于上市不顺利,华大基因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2015年下半年,包括前华大基因CEO王俊、前华大科技CEO李英睿在内的四位高管宣布离职创业。
华大基因的竞争对手们,也丝毫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宏灏基因、达安基因乃至中源协和等,或通过并购登录资本市场,找到上市公司作“靠山”,实现了或多或少的融资。
但汪健依然对华大基因做的事情充满信心。目前,大众对健康理解往往是以对疾病的治疗代替身体保养,“中国人大部分积蓄花在最后的28天上,而不是健康上。”在汪建看来,健康产业的花费应该逐渐前移,从治疗移向更早阶段的保养。
找钢网王东:从电竞高手到B2B电商教父
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做过教师,也是电子竞技高手,WCG总决赛冠军李晓峰是他的好兄弟。
2011年底,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库存积压,价格跳水。王东意识到,钢铁产业链中的贸易模式的机会来了。
第二年,王东找来11人创始团队成立了找钢网。传统的钢贸供应链中有八九个层级,找钢网希望通过互联网减少层级,提高效率,成为钢铁行业最早的电商平台。
找钢网的第一步,是推出免费帮买家找货的撮合交易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聚集大量的中小买家打造出一个小型钢铁“淘宝”;随后,在产能过剩压力下,部分钢企有大量库存需要找渠道分销,找钢又着力打造了“自营”板块,帮助钢厂从批发转向零售。
2013年开始,找钢网布局仓储加工系统,通过订单引流与仓储、加工企业在平台上无缝对接,合作分成的模式顺利帮买家解决了加工难的痛点。后来,找钢网又打造了“胖猫物流”系统。
对于中小买家而言,最大的困扰还是资金问题。找钢网在仓储物流之后,进一步将业务创新延伸到了金融领域,与京东白条、铜板街等合作,推出了类似于“京东白条”的“胖猫白条”服务。就这样,找钢网形成了“生产—加工—物流—金融”产业链闭环。
创立3年,找钢网交易总额突破900亿元,在国内B2B电商领域一骑绝尘。找钢网的成功激发了整个B2B电商创业潮,引起石油、塑料、农产品、木材等领域众多创业者争相模仿。2016年上半年,找钢网销售额高达138亿元。
创立以来,找钢网已完成超过5轮融资,吸引了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华晟资本、雄牛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险峰华兴、真格基金等。
2016年1月,找钢网宣布获得11亿元人民币的3轮战略融资。该轮融资由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领投,中泰证券联合领投,领投金额为8.9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B2B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
对于未来,除了纵向全球化扩张之外,找钢网最新推出了“胖猫工场”基金投资系统,希望打造出B2B全行业的生态链条。
喜马拉雅余建军:突破音频一鸣惊人
“创业达人”是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身上最常被提及的一个标签。从西安交大毕业后,余建军一直在创业,但从未成功过。
2013年3月,他与合伙人陈小雨创立了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率先上线手机客户端。两年多时间,喜马拉雅手机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成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
为什么会瞄上音频行业,余建军和陈小雨解释道,“一是因为觉得音频被低估,虽然文字很方便、视频很生动,但问题是它们不够方便,你在走路、做家务时都没办法看东西,但是可以听;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智能手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世界即将到来。”
喜马拉雅提出了PUGC生态战略,吸引了如罗振宇、郭德纲、王自健、郎咸平、李小璐等6000位自媒体大咖投身音频微创业,并在实践过程中开发出了一条主播生态链,让采采、三刀等诸多草根主播通过平台孵化成为声音大咖。
独特的PUGC战略让喜马拉雅FM至今已拥有6000多名自媒体大咖和400万主播,他们共同创造了覆盖音乐、新闻、小说、汽车等328类2000万条有声内容。
映客奉佑生:从公务员到“直播之王”
直播是近两年中国创业的热门赛道。
众多的移动直播平台中,映客是一匹黑马,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下载量超1亿,日活超过1000万,多次在Appstore免费榜冲至榜首。
投资人朱啸虎表示,他天使轮投映客,300万元就拿到15%的股权,到了2016年中,映客估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半年间估值提升了100倍以上。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出生于1979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毕业后,奉佑生回湖南老家做了两年基层公务员,发现那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最终选择离开。
2000年,奉佑生停薪留职前往广州,先后做出了开心听和多米音乐。2014年,奉佑生意识到直播软件的巨大潜力,在多米音乐内部孵化出了第一个音频直播产品——蜜live,这是一款服务于海外留学生的音频直播软件,大约有一百万的用户数。
不过在奉佑生看来,一百万远远谈不上用户量。他果断停止了蜜live的开发,着手做一个真正的全民生活视频直播软件——映客。2015年5月,映客正式上线。
在奉佑生决定全心全意做映客直播时,他拿到了老东家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
2016年1月,映客再次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这距离映客拿A轮融资才不到三个月。半年时间,映客连续完成了三轮融资。
直播之战尚未结束,映客拥有可观的用户数并勉强盈利。但虚火之下,如何盈利的难题将继续考验奉佑生。
周子姗:洗衣服务的创新升级
中国有7.27亿人穿职业装,银行、机场、航空、文博等服务行业,既需要做服装又需要洗衣服。
益洗新的创始人周子姗是一位海归服装设计师,1993年回国后,她专注于提供职业装从设计到定制的职业化、专业化、系统化服务,为将近千余家百强企业、中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规划设计、制作了企业形象装。
2014年,周子姗发现传统企业职业装已经达到瓶颈,尽管这个市场容量非常大,年需求量在3000-4000亿,但是因为竞争激烈,很多品牌服装进入到这个领域,运营越来越难。
周子姗经过长期研究,发明“智能生态环保移动洗衣房”(具有4个发明专利,12个实用新型)。通过互联网连接,益洗新公司与客户形成了洗衣环节的双重移动:客户可以随时在移动端下单;而洗衣车可以移动到任何一个热点区域。在商业模式上,益洗新不再将卖服装作为营收来源,而是将服装免费,通过给客户提供洗衣服务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张代理:互联网+工业的魔幻工厂
智能化和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后,将进一步颠覆更多的传统产业。传统的工业制造如何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让生产过程更智能?青岛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成为其中的代表。
在张代理的主导下,红领用11年时间、投资2.6亿元研发出一套由信息化、大数据构建的个性化定制系统。如今红领是全球第一家完全实现西装100%工业化定制的公司,订单销遍全球。
一般企业在生产线上只能生产同样的产品,红领车间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张代理表示,“这不是人能做到的,只有魔幻的概念:红领魔幻工厂以数据驱动,智能智造,用工业化的手段和效率做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一件定制西装,从接单、排料、裁剪到最后的成衣被细分成N道工序,每一件衣片上都挂着自己的“专属身份证”。每道工序面前都有一个识别终端,用以识别射频电子标签。工人只要将“身份证”轻轻一扫,这件衣服的信息及需要做的工作在终端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目前,红领被工信部列为46个智能制造试点之一。张代理无不自豪地说道:“数据驱动背后的逻辑是智能智造,现在红领模式就是完全的数据驱动。”
廖杰远:创造互联网医疗真正的独角兽
廖杰远是国内智能语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创办挂号网之前,已是一个资深创业者。
他曾创立电话搜索语音服务平台——中国绿线。几年后,该项目发展受挫,创始团队谋求转型,2010年创办了互联网预约挂号平台——“挂号网”。
对于医疗领域,技术出身的廖杰远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不过因为对技术的理解,他对如何运用互联网工具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中国医疗的核心症结在于,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而互联网医院的实质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优化和重组医疗资源。
从挂号这一高频需求切入,挂号网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入口价值,并获得了资本的追捧,先后获得赛伯乐、复星、腾讯等知名机构的多轮融资。
2015年12月,挂号网宣布获得3亿美金E轮融资,并更名微医集团。这轮融资由复星医药领投,国开金融、高瓴资本HillhouseCapital、高盛集团(中国)、腾讯、联新资本跟投。融资后,微医集团估值超过15亿美金,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真正的独角兽。
过去几年,微医集团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通过互联网把医院窗口外移至手机端,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就医流程优化体系。
借此,挂号网与全国29个省份2400多家重点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的 连接,拥有超过1.5亿实名注册用户和26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8.5亿。
第二件事,借助微医APP平台,通过互联网去均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就是分级诊疗,把顶级医院资源和专家经验下沉,把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第三件事,是推出互联网医院,并开出“第一张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
至此,借助互联网技术,微医能够为中国上亿用户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和会员服务。
面向未来,微医已经在“医、药、险”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互联网医院、健康消费、健康金融、会员服务和家庭医生等领域。
明匠智能陈俊:智能制造的民营探路者
明匠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早期从事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与信息化 融合研发和项目实施的一家民营企业.除了机械加工、自动化等能力,明匠智能有非常强的IT能力。
借助这些优势,明匠智能能够为智能工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集成应用和智能化生产提供管理系统,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汽车、汽配、电动车、仓储等领域。
陈俊表示,明匠智能的一条生产线能够卖三五千万。这是因为新的生产线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整个生产效率会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率降低30%,能源利息率降低10%。
2015年11月,明匠智能被上市公司黄河旋风完全收购。数据显示,仅2016年7-8月内,明匠智能就拿下29家公司企业,31个中标订单项目,订单十分充足。
TCL与孙良:鹰的海外重生
作为一家有着35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TCL是中国智能产品制造企业中的佼佼者,产品线涵盖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在智能设备方面也有着长时间的积累。TCL集团现有8万多名员工,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潮下,TCL面临着新的冲击,它希望能实现一次自我的重生。
2015年TCL集团成立了豪客互联网有限公司,孙良出任了TCL集团副总裁、互联网事业本部总裁,豪客互联CEO。为什么叫豪客?就是英文HAWK这个单词,既强调了鹰的重生,也继承了TCL鹰的文化。
作为中国较早期从事海量信息检索和搜索引擎技术的研究者,孙良在搜索领域拥有十多项国内和国际专利,是国内从事海量搜索引擎技术研究的专家。从2006年初开始的4年内,他曾从无到有创立SOSO团队,让SOSO快速发展为国内第二大中文搜索引擎。2015年,与TCL走到一起,孙良也寄托着一个互联网创业者新的期望——打造起移动端工具类应用产品矩阵,布局海外市场,打造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生态公司。对于为什么要离开腾讯,孙良曾表示,“我是喜欢有挑战的人,在BAT公司工作对我来讲挑战不大了,来之前我自己创过业,我希望给自己完全不一样的生涯。
TCL在海外拥有很强的硬件渠道和销售能力,孙良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价值,他希望将渠道优势和互联网产品的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为更多的海外消费者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将TCL的硬实力逐渐转化为互联网时代的软实力。目前,豪客已建立起了包括浏览器、杀毒、流量优化、云平台等一整套完善的工具类产品矩阵。孙良希望未来将豪客打造成一个用户资产管理公司(既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公司,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公司),最终帮助TCL这个传统的优秀制造企业,真正的能够实现“智能+互联网“战略转型,建立起”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
金光磊:易果生鲜——DT时代生鲜全产业链创新
易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生鲜运营平台,服务超过200个城市地区的2000万用户,每天交易额逾1000万元,冷链物流运能每天近20万单,涵盖水果、蔬菜、水产、禽蛋、肉类、食品饮料、粮油和甜点等全品类,商品SKU数约4000个。
金光磊是易果生鲜的联合创始人,对于DT时代生鲜全产业链创新,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执着的追求。IT时代,信息系统为大企业所有,是集中控制;而DT时代,数据技术能力为众多企业赋能,是开放共享。DT时代生鲜产业,由此也带来了显著的不同。
DT时代的生鲜产业,不是生鲜物流,是消费场景;不是千篇一律,是C2B;不是数据孤岛,是数据流动;不是主观感受,是客观标准。
目前的生鲜产业,物流导向明显,而对消费者与饮食、健康相关的生活场景考虑不足。智能保障产品按照约定保质保量的运输和配送,而没有服务于消费者“吃好”这一场景。
一位用户早上花7分钟的时间,煎了一块来自易果生鲜的加拿大250克牛肉,味道不错,他的手艺还可以。但有一点非常纠结,250克的牛排对他来说太大了一点,最合适他的应该在200克之内,剩下50克是扔了呢还是勉强吃下去?或者晚上再做运动把热量消化掉?
需要让更多的数据从用户端走向生产端,让更多的生产的数据从生产端走向用户端。比如牛排是从一个不太规则的原材料上面切割下来的,它一刀切下来,如果它需要定镑,就必须调整它的厚度。
在DT时代,易果生鲜全力打造的生鲜新一代运营平台,需要把这两者数字关联起来。也就是当一片牛排从一个厂商那边从一块牛肉原材料切割下来的时候,它已经有它特定的客户。
在数据库里、在信息流里,要非常清晰地知道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客户,对多少克重的牛排或对什么样厚度的牛排有消费兴趣。在这样的场景下,上游生产所有原材料所有切割下来的牛排是没有一片浪费的。
DT时代,通过数据的流动和共享,将为生鲜全产业链迎来新的创新局面。
李志飞:谷歌培养的实战骨干
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谷歌总部,是Research Scientist、谷歌翻译的开发者、机器翻译专家。
2012年,李志飞辞职回国创业,他的目标是做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出门问问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基于视觉的ADAS和机器人SLAM等核心技术。
自成立以来,出门问问致力于以人工智能为中心,通过软硬结合产品落地到生活场景,来打造下一代的人机交互方式。其代表性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Ticwatch、车载智能后视镜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问问魔眼Ticeye。
出门问问在2012年成立,2015年已经完成C轮由科技巨头谷歌投资的融资,2017年获得大众汽车1.8亿美元的独家D轮注资,成为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中无人不知的黑马。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来说,就要做到纵向产品 集成,李志飞曾以出门问问研发的Ticwatch智能手表为例,展示了如何围绕这个使用场景做 的优化,但是某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可能无法完全体现出AI的价值,所以出门问问将要横向扩充更多的品类。
关于出门问问的长期愿景,李志飞希望成为一个类似于 Google 以技术驱动的创新型公司;在产品方面,他希望给用户提供一个真正可靠高效的(像Google Now追求的那样的)移动搜索引擎。
Keep王宁:打造90后最高估值创新项目
中国创业者群体目前以80后和90后为主。不过,90后创业者中真正能做出具备独角兽潜质爆款产品的并不多。
王宁创立的Keep算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工具类产品。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课程进行真人同步训练,所有动作均配有视频,标准的动作演示和精确的语言描述带用户快速入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Keep用创新重新定义了人们的健身方式。2015年成立不到十个月,Keep便获取了千万用户。融资方面,一年时间内连续完成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和3200万美元的三轮融资。
2016年8月,Keep完成腾讯C+轮战略投资,随后用户量迅速突破6000万,据称已经成为估值最高的90后创业项目。
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1990年出生,却因长着张娃娃脸,常被新员工当作实习生。
2014年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王宁实习过的公司超过六七家,而干的时间最长、给他影响最深的,是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猿题库。
作为猿题库高考APP的主力运营之一,王宁自称他参与了猿题库产品调研、找新办公室装100多号实习生、招聘面试与管理实习生等一堆杂事,差不多整整一年——这个机会与经历,王认为这是猿题库给他的最大财富。
除了运营事务的全面锻炼,王宁还在猿题库找到了自己后来做Keep的产品合伙人。临近毕业之际,猿题库本来有心把王宁留下来做正式员工,但王宁说他要创业了。
创立Keep后,王宁表示也没有想到发展这么迅速。他认为Keep能走到今天,是因为:第一,产品足够简单。Keep1.0就只做一个功能,简单的运动视频,让用户动起来。第二,产品保持足够好的调性,不管是UI的调性,还是运营调性。
2016年5月,完成晨兴资本和GGV领投C轮3200万美元后,王宁希望未来3年,Keep成为互联网体育运动流量入口,做好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并做起Keep品牌衍生品。
王淑娟:海归女回乡创业,俏山货进城助贫
2014年9月19日,王淑娟收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邀请,出席并作为8名敲钟人之一见证阿里在美国纽交所的上市。她的事业,是利用电子商务来经销蜂蜜等农产品。
她是青川当地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汶川地震后,看到花菇、天麻、蜂蜜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销路不畅而使农民“抱着金饭碗受穷”,23岁的她选择返回家乡。
2010年,王淑娟创立了青川森花王氏蜂业和青川县川申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青川王氏蜂业”网店,进入了蜂蜜养殖销售行业。为了实现自身的转型,开拓青川农产品市场,2011年,她专程去澳洲留学。
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期间,王淑娟尝遍了当地和新西兰的蜂蜜,同时也学习他们的蜂蜜品牌文化、品牌价值的推广。回国后,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她自己返乡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创业实践——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立体经营“青川山珍”的梦想。
几年后,王淑娟和她的团队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农户、合作社、加工厂、开发公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企业。
2016年王淑娟的目标,是发挥团队优势、扩大销路,加强合作社的推广力度和规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并结合生态旅游做好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