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京举办2018—2019年中国经济年会,会议主题为“深化新时代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副总裁闻佳参加“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并就创新议题分享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思考。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副总裁闻佳
创新一直存在
创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从使用火、使用工具,到后来有文字符号,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且这个创新的过程越来越快。因为从时代角度来讲,上千年的农耕社会,上百年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才几十年,创新已经超过所有历史创新的总和。
为什么创新会越来越快?
主要是环境的变化。现在有了创新的基础设施,有了创新的生态环境。创新和环境是正反馈,当环境越来越好,创新也会越来越好,反之亦然。现在有很多人说要去模仿硅谷,我认为这个其实是很难的。硅谷在几十年里培养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非常良好的生态,如果从现在开始只是说圈一个地、给一点政策,就想去把创新做起来,这个可能性是没有的。
说到以色列,它不是一个大国,但一定是个强国。我今年去了两次以色列,innovation to exist ,就是为了生存而创新这句话非常有力量。我们现在是为了发展而创新,以色列是为了生存而创新,不创新就等死的意志倒逼以色列做了大量创新和改变。全世界最好的菜篮子是在以色列,欧洲整个一半水果和蔬菜是以色列提供,它有全世界最好的滴灌技术。以色列现在差不多一万个人中有140个工程师,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的。最近去的时候我又听说以色列的研发投入占GDP4.2%,也是全世界第一。我们也去了以色列国防部,以色列规定所有年轻人到18岁都要去部队。以色列部队变成整个创新的孵化器,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都在那里,而他们客户、用户、技术、资金、需求都在那里,有了所有创新需要的条件,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
说到什么是创新的环境,我们有一些感受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创新核心还是意识问题。这个意识里面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很多人有一个误区是为创新为创新,而从阿里巴巴的经验来看,创新是真正要去解决问题的。
创新是结果不是目的,它是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核心就是要去解决问题。我们的很多业务都到了无人区,就是没有人可以给我们经验,不管是技术、文化制度、体系,都是我们需要我们去创新的。
当年我们做云计算就是一个案例,阿里巴巴的云计算现在做得不错,但是,我们也是被倒逼要去做云计算。2008年,我们的王坚博士来到阿里巴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阿里的客户越多,阿里巴巴亏的就越多。最后逼的没办法,我们一定要做自主可控的云计算。
其实双十一就是巨大的倒逼机制。2135亿元的成交额,这个背后是什么?双十一的第一秒有上亿人进来,双十一当天有28亿次的攻击,这个逼的我们只能自己建一套自己的技术和攻防系统把自己完善起来,才能够解决碰到的问题。所以我说,首先,创新是要去解决问题的,第二个意识是创新是要有耐心的,不能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创新需要循序渐进
回顾一下阿里的成长之路,我们最早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进出口问题最做了B2B,然后发觉C的需求也很旺盛,做了淘宝。后来发现没有信用体系,没有人愿意给电商交易,当时找不到任何合作方,只能自己做支付宝,等支付宝出来以后没多久,发现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升级了,所以有了天猫。然后又发现交易到那么大体量,物流体验却很差,就有了菜鸟,然后我们又发现有那么大量的商业计算,缺一个真正的计算平台,我们才有了云计算。
所以整个是一环套一环。同时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创新不太可能超越到特别未来,就是说,如果今天把三百年之后的技术拿来今天用,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最近十年特别火的电动汽车,但是这个电动车其实在1873年已经设计出来,当时没法普及,1885年有了燃油车。当时的环境,有了最新技术是没有用的。当这个产品跟时代大节奏不符合,只会变成在博物馆的陈列品。
创新的根源是文化
除了意识以外,创新很重要的是文化,文化就是告诉你,有所谓有所不为。
我给大家举的案例就是做小贷公司,最早的时候是无抵押贷款做的非常好,我们业务同学就说想把这个业务要规模化,最快最方便的规模化是什么?就是把一百万的贷款改成放五百万,把口子放松,量一下就会起来了。拿这个跟马总汇报,马总说的话到今天我们都记得,他说你的客户到底是谁?如果今天你是要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需要五百万贷款!所以我们最后定下来是说,我们的小贷公司只放两百万以下的贷款。所以当你确定客户文化告诉你要什么不要什么的时候,你才知道你们要的创新是什么。
文化的背后是组织
有了文化,接下来核心问题是组织,要把创新实践出来,需要一个非常大的组织去支持。而这个组织需要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我想阿里巴巴也许是全世界最会折腾的公司,在阿里巴巴我们叫做拥抱变化。在阿里体系里如果没有换三个部门,你都不好意思晋升。
这个变化是非常自然的,阿里人都已经接受。在2012年的时候,那会儿说要报新增招聘,所有业务总裁说需要近9000人,最后马总拍板说,我们的业务还要保持持续的增长,但是整个公司只能净增两百人。那一年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业绩翻了一番,但是人数净减四百人。当组织把人数控制住的时候,才能倒逼业务创新、流程创新,因为要把业务做成,没有创新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我们一直说应该是3个人拿4个人工资干5个人的活。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 2013年阿里巴巴做无线,做一个社交产品是来往,是全集团的战略产品。把所有优秀人调到那个部门,最后猜大家发生什么问题?一个小庙一夜之间来了两百个孙悟空,那个庙会怎么?所有孙悟空都各自觉得方向对,最后活活把业务拖垮了。
阿里巴巴创新路上有很多失败,但我们有一种精神叫永不放弃,所以在来往失败的经验上又发展出了钉钉,它现在已经有超过一个亿的用户。
这也带出下一个问题我们在创新的容忍度到底有多少?创新失败率是很高的,重要的是对创新的包容,我想大家一直在说硅谷,硅谷今天失败率比整个全美失败率要多一半,也就是说全美现在失败率是在50%,但是硅谷失败率是75%。这样情况下还是有那么多人千方百计去硅谷创业创新,为什么?因为就是在那里,失败不算什么。
今天失败,投资人照样投你下一个新的项目,在那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失败的经验,以最低成本创业,以最低成本失败,这就是为什么硅谷到今天还是难以超越的原因。
以上分享了我们的感受,不管意识也好,文化也好,组织也好,对失败的包容也好,核心是要发展整个创新的环境。希望跟各界的企业家和专家,共同进一步讨论,如何打造真正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我们中国的创新能够发展的更好,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